昌吉市农用残膜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昌吉市农用残膜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王春艳 

新疆昌吉市乡村振兴综合保障中心  新疆 昌吉市 831100

为建立健全农用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利用全链条治理体系,实现当季农田废旧地膜回收率稳定在85%以上,农田地膜残留量零增长,残膜资源化利用率达到20%以上,昌吉市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昌吉市农用残膜污染治理方面工作措施做探讨交流

一、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高位推动,压实乡镇村属地责任

市委、政府成立了由市分管领导为责任人的农用残膜治理问题的组织机构,高度重视治理工作。农业农村局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成立局党组书记和局长任组长的双组长制领导小组,制定具体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强力推进治理任务落实全年市级层面共组织召开相关会议9次,农业农村局作为牵头部门组织召开安排部署、调度推进、研究座谈等相关会议20余次。昌吉市高位推动治理工作落实,抓细抓实农膜污染问题。

(二)健全机制,保障残膜治理工作成效

制定《关于建立包联制进一步推动残膜回收和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工作的通知》等机制性文件,农业农村系统建立领导包联乡镇、技术人员包联村组工作机制。局系统副科级以上实职领导包联全市10个乡镇,农技、农机27名技术人员包联村组,乡镇领导和干部同步编组,在春、秋季残膜回收作业季下沉包联点,实地督促推进残膜回收等重点工作落实,保障地膜污染治理工作成效。

(三)资金保障,创新残膜机械购置模式

昌吉市在提升残膜回收机械装备能力方面,由农业农村局整合乡村振兴各类资金,出资1105万元集中采购进高效残膜回收机械266台,其中:残膜回收一体机50台、超宽幅液压折叠弹齿式搂膜机216台。机械采取资产移交的方式,移交至村集体股份制所有,由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以租赁方式开展田间残膜回收作业,创新残膜回收机械购置和使用新模式。目前全市残膜回收机械保有量445台,在机械装备上保障了残膜回收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项目推动,促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

昌吉市依托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2023年争取项目资金750万元,推广应用0.015毫米厚度的加厚高强度地膜25万亩,对使用和回收符合规定地膜的每亩补贴29元,进一步优化全市45个废旧地膜回收堆放点2024年项目到位资金1050万元,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35万亩。加厚高强度地膜的使用从源头上保障了地膜的可回收性,推动地膜科学使用回收。

(五)科学谋划,提升农膜能源化利用水平

昌吉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项目是市重点民生项目,总投资3.73亿元,占地面积约87亩,项目主体设备焚烧炉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械式炉排炉,使用丹麦尾轮的设计工艺烟气处理装置使用SNCR+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吸附+袋式除尘组合工艺。该项目于2023年10月机组启动并网投产,每年可以处理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旧地膜4万吨年发电量可以达到7700万千瓦时。项目投产运行,实现了全市农田废旧地膜能源化利用,达到节能减碳、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六)技术保障,科学测算农膜相关数据

按照《昌吉州2022年农田覆膜用量测算和农田当季地膜回收率测定办法(试行)》,昌吉市科学合理测算统计覆膜用量,真实反映辖区内地膜使用情况。同时,执行《昌吉州2023年农田当季地膜回收率测定办法》由第三方机构对我市农田当季地膜回收率进行抽检测定。在残膜减存量方面,昌吉市在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工作的同时,由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各乡镇布设69个市级地膜残留量监测点,全覆盖全市57个行政村,重点监测棉花、玉米等地膜使用量多的乡镇和地块,从而遏制增量,减少存量,确保问题不反弹、工作见实效。经自测,全市地膜平均残留量低于上年监测值

(七)严肃执法,强化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责任

一方面,加强执法巡查力度,在农膜生产和使用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局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部门联动执法,全面清查辖区农用地膜经营主体,依法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行为,对农膜经营单位生产、销售的农膜质量进行抽检,严禁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全年开展地膜专项检查10余次,检查农用地膜生产企业7家、种植大户92家,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余人次,确保地膜产品安全和使用回收规范。另一方面,严厉打击农膜违法行为。将地膜执法列入年度执法检查重点工作,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增加监督频次,全面摸排线索,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加大对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全年立案查处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1起,检查发现焚烧农田废旧地膜的违法行为2起,已做出行政处罚,发现未按要求及时回收农田废旧地膜1起,已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

(八)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深入宣传《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倡议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地膜管理条例》等法规

通过张贴宣传挂图、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微信等媒体,加大对农用地膜相关知识宣传力度,形成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公众参与、依法管理的良好局面。全年印发地膜法规宣传彩页2.9万份印发地膜销售告知书600余份,在田间地头、农资市场举办现场宣传培训10余场次,培训农牧民2万余人次。电视广播宣传报道地膜污染治理举措4次,报纸刊载3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推送20余条。

(九)因地制宜,建立健全残膜回收长效机制

制定《农田地膜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实施方案》,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将地膜科学使用和残膜回收工作纳入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考核、绩效工作指标内容。在春耕、秋收等农业生产重要节点以及农闲时节,组织各乡镇、村开展白色污染清理专项行动。各乡镇结合实际,推行适宜本乡镇加强残膜回收工作行之有效的一系列措施,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如佃坝镇与各村签订残膜回收责任状,压实工作任务;庙尔沟乡推行残膜回收与水资源配置关联制,约束残膜回收责任;三工镇与种植大户签订责任书,实行残膜回收验收单制;二六工镇收取保证金将残膜回收纳入土地承包合同制,已处理1起未履行地膜回收责任扣除保证金行为。全市各乡镇共召开推进会议30余场次,组织集中宣传培训10余场次,举办田间残膜回收现场会6场次,有效推动农田地膜污染治理。

二、工作建议

一是大力推广全生物降解膜。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全生物降解膜推广项目,大力宣传全生物降解膜支持政策,引导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施用全生物降解膜,加大全生物降解膜试验示范和技术服务力度,从源头上减少农田地膜使用量和残留量。

二是做好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应用。重点在棉花上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把任务全面分解细化到县市、乡镇、村组、生产经营主体,把责任压实到部门、科室和具体人员,强化工作调度和帮扶指导力度。

三是持续发挥残膜回收长效机制作用。持续推进残膜回收纳入土地承包合同制、残膜回收验收单制、残膜回收与水资源配置关联制、残膜回收推进日调度制、农机手管理制等长效机制,并将残膜回收纳入村规民约、红黑榜、积分制管理、绩效考核等基层治理范围,提高地膜回收治理效能。

四是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持续开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宣传,扩大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宣传覆盖率和知晓率,进一步提高地膜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责任意识,营造全社会人人关注、人人参与农田废旧地膜回收的浓厚氛围。

五是做好高效残膜回收机械引进推广。根据覆膜面积科学测算高效残膜回收机械数量,针对残膜回收机械力量不足的问题,持续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引进残膜回收机械,确保残膜回收力量充足够用。

参考文献:

[1]蔡付琳,骆国红,王春艳.昌吉市农田残膜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农村科技,2016(8):77-78.

[2]苏海英周明冬.新疆农田残膜污染现状及对策建议[J].河南农业,2016, (17):112-113. 

[3]李月珍陈红宇王雪莹马磊.昌吉市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17,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