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防雷装置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2

建筑物防雷装置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文兴1邹昱辉2郭珺磊3

甘肃民安现代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甘肃 兰州 730020

近年来,多部防雷技术规范的颁布实施,为防雷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本文结合实例分析建筑物防雷装置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建筑物防雷; 防雷装置管理; 等级

1工程概况

某商业办公综合体建筑有23层、高98.9m,建筑面积约5.42万m2。其中,地下1层至地上5层裙楼的部分区域为商业用房,建筑面积约1.32万m2。商业办公综合体建筑包含商业裙楼和办公塔楼,其防雷等级的确定与单一业态的建筑不同。下面讨论其防雷等级的确定。

2综合体建筑防雷等级的判定

2.1综合体建筑轮廓说明

商业办公综合体建筑由裙楼和塔楼构成,塔楼位于裙楼的东北角处。裙楼屋面标高25.7m,长63.2m,宽62.0m。裙楼屋面设置有两处机房,屋面标高29.2m,长10.5m,宽4.3m。塔楼屋面标高98.9m,长47.2m,宽39.3m。一处屋顶机房标高110.5m,长19.7m,宽13.0m。由GB50057第3.0.2条条文说明可知,建筑裙楼商业部分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办公塔楼部分不属于人员密集场所。

GB50057附录A.0.3第7条要求,当建筑物层面各部位的高度不同时,应沿建筑物周边逐点算出最大扩大宽度,其等效面积应按每点最大扩大宽度外端的连接线所包围的面积计算。该建筑有四处不同的标高,分别是塔楼机房、塔楼屋面、裙楼机房、裙楼屋面,各标高扩大面积的计算公式详见GB50057附录A.0.3条。GB50057中的“建筑高度”未明确是建筑专业的指标还是建筑物最高处的实际标高,本文建议理解为后者,从严实施防雷措施。

2.2综合体建筑防雷等算法

将建筑物看作裙楼与塔楼的组合,分别计算各自的雷击次数Ng,根据不同建筑种类分别判断各自的防雷等级,再根据各部分的面积比例确定整体建筑的防雷等级。塔楼为办公用房,不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其雷击次数值在第三类防雷指标范围内,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裙楼为商业用房,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年预计雷击次数N=k×Ng×Ae=0.1136(次/a),属于二类防雷建筑。GB50057第4.5.1条要求,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面积之和小于建筑物总面积的30%,且不可能遭直接雷击时,该建筑物可确定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该建筑物,裙楼面积1.32万m2、建筑物地上总面积5.06万m2,作为二类防雷建筑物的裙楼面积小于建筑物总面积的30%。如裙楼部分不可能遭直接雷击,建筑划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塔楼屋面边沿高度为98.9m,接闪带高度h=99(m),按塔楼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算,滚球半径hr=60(m)。裙楼立面突出塔楼立面的宽度为62.0-39.3=22.7(m),裙楼高度取裙楼屋面机房标高(29.2m),根据GB50057附录D.0.1公式计算接闪杆,在hx=29.2(m)高度上的保护半径rx=60-51.49=8.5(m)<22.7(m)。裙楼可能遭直接雷击,故根据规范要求,各部分宜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雷措施,即裙楼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置防雷措施、塔楼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设置防雷措施。建议按照从严原则,即将塔楼与裙楼均划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均采取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

3防雷装置设置问题及措施

3.1屋顶接闪器

该建筑高度为98.9m,超过规范GB50057第4.3.1条限定的建筑物高度45m。首先,应沿屋顶周边敷设接闪带,接闪带应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外)。该工程采用小10热镀锌圆钢作为屋顶四周的接闪带。其固定支架高度不宜小于150mm,支架的间距不大于1000mm,拐弯处间距不大于300mm。由于按第二类防雷等级进行设防,故女儿墙(屋顶四周)内的接闪网网格不大于10m×10m或12m×8m。GB50057第4.3.5条指出,当女儿墙以内的屋顶钢筋网以上的防水和混凝土层允许不保护时,宜利用屋顶钢筋网作为接闪器。考虑到此塔楼屋面机电设备较大(如冷却塔)且数量较多,如采用屋顶钢筋作为接闪器,须将屋顶结构板内钢筋引至屋顶结构板混凝土边沿,并安装预埋件,以便后期与设备金属外壳可靠连接。此方案可行,但施工难度较另做接闪网困难。该建筑办公塔楼屋面为上人屋面,屋面上有一较大机房区域,且有向屋面方向的门及通道入口,接闪网明装会造成工作人员行动不便,故不采用接闪网明装方式。综合以上因素,建筑塔楼屋面采用暗装接闪网的方式。接闪网采用25×4的热镀锌扁钢。施工时预留预埋件,以便后期与设备金属外壳就近可靠连接。此外,屋顶钢筋网焊接连通成一体,并与暗装的接闪网多点可靠连接,以保证可靠连通。

3.2引下线

GB50057第5.3.3条,当利用建筑物构件内钢筋作引下线时,钢筋主要应符合以下要求:引下线处的建筑防水和混凝土层允许不保护,引下线周边很少有人停留;混凝土中的钢筋直径不小于10mm;引下线距出入口或人行道边沿不宜小于3m,否则要采取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措施。该工程引下线采用建筑物构件内钢筋,符合上述条件且距离出入口大于3m;引下线根数不小于10,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大于18m。

3.3防侧击接闪器

GB50057第4.3.9条指出,建筑物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的部位,布置的接闪带应符合本类防雷建筑物要求。可参照各类防雷等级建筑物的屋顶接闪器要求。其中,一类防雷建筑物各接闪带的垂直间距不大于6m[2];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各接闪带的垂直间距分别不大于12m、24m。接闪带与引下线可靠连接,构成立面接闪器(网)。该建筑塔楼高约100m,80m以上部分必须设置防侧击接闪器。该建筑防侧击方案如下:

(1)建筑物内钢构架和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相互连接;

(2)结构圈梁中的钢筋应每3层连成闭合回路作为均压环(亦可理解为接闪带),并同防雷装置引下线连接,最终形成环绕建筑四周的竖向接闪网;

(3)45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金属物直接或通过预埋件与防雷装置相连;

(4)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类似的金属物每3层与局部等电位端子板(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设置)连接,在顶端和底端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

3.4均压环

在建筑物较高、引下线很长的情况下,雷电流电感压降会达到很大数值。在不同引下线的同一高度处会有很大电压差,用均压环将各引下线在同一高度处连接起来,并接到同一高度的金属物体上,可减少电位差,避免发生火花放电。规范指出:当建筑物、构筑物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具有贯通性连结并符合规范要求时,竖向钢筋可作为引下线;当横向钢筋与引下线有可靠连接时,横向钢筋可作为均压环。该建筑塔楼利用结构圈梁中的钢筋每3层连成闭合回路作为均压环。

3.5防雷装置设置规则

各防雷等级建筑物、各类防雷装置设置防侧击的接闪带与均压环的间隔距离指标GB50057未作明确要求,但GB51348分类给出要求如下。建筑高度大于45m且小于250m的第二类防雷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60m的第三类防雷建筑:结构圈梁中的钢筋每3层连成闭合环路作为均压环(接闪带),并同防雷装置引下线连接。建筑物高度为250m及以上时:结构圈梁中的钢筋每层连成闭合环路作为均压环(接闪带),并同防雷装置引下线连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防雷工作中相关人员在进行装置设置时,对建筑物防雷装置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正确的整改措施,以提高防雷装置的安全性能,使之能有效防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