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行车调度系统人误影响因素识别及评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地铁行车调度系统人误影响因素识别及评定

刘必修林学超

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事业部,福建 福州 350000

摘要:近几年,随着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轨道交通行车调度的智能化水平也有了很大突破,使地铁行车调度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但如果人员在操作系统时出现人为失误,则依然可能引起调度事故。基于此,以下就以地铁调度系统的人为误操作作为论述对象,着重探讨了人误影响因素的识别评定,在此基础上,针对人误影响因素提出几点相应的防控措施,旨在有效降低地铁调度系统人误风险,保障行车调度安全。

关键词:地铁行车调度系统;人为失误;影响因素;识别评定

人误行为即调度人员在操作调度系统时操作不当,造成人误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误行为问题是一种极具隐蔽性、无法回避的现象,人误问题的影响因素较多又导致了人为失误问题的不确定性,在城市轨道交通日常运行中,如果能明确哪些影响因素可以引起人误问题,就能提前加以防控,将人为失误风险降到最低[1]。以下就提出了地铁行车调度系统人误影响因素的识别评定方法,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几点防控建议,具体如下。

  1. 地铁行车调度系统人误行为的特征

人误问题主要有四种特征:一是可重复性。在地铁运行调度中,意外情况时常会发生。由于地铁调度系统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也不断提升。所以,一些调度人员就会掉以轻心,觉得现在技术水平高,即便操作失误也可以借助系统的便捷性迅速处理,由于这种粗心大意,导致人误问题时有发生。第二,人为失误具有无法逆转的特点。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发生的复杂性,目前没有办法绝对保证每种人为操作失误都可以借助智能化调度系统进行及时处理,操作失误可大可小,有些操作失误即便以最快的速度加以解决,但所造成的损失已然发生,甚至一些损失将是很严重的,即便借由调度人员的丰富工作经验,和信息化的调度系统,也无法挽回损失,甚至会给地铁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的危害[2]。第三,人误问题具有多样性。由于突发本身是复杂多样的,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人误问题,分别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所以在调度系统人为错误操作后,要及时了解是在哪方面出现操作失误,才能针对错误的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第四人误问题具有可学习性。每次发生人误操作后,调度人员应当分析人误操作的成因,和带来的损失,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问题再度发生。

  1. 调度人误影响因素的识别评定

2.1人误因素分析的数据采集

在开展人误影响因素识别判定前,需要构建全面的人误数据信息库,收集近年来出现的各项人误问题。人误致因素评估的资料采集,可以采用调查问卷、专家组评估、调度人员自述、自评以及互评等方式,并提取调度工作记录的相关信息。将各类人误问题及其成因、造成的损失都加以整理,形成数据信息库。

2.2人误影响因素评定

要想有效评定地铁调度系统人误问题的影响因素,需要先构建人误影响因素的相关指标,结合调查及专家评估,将人误问题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主要设置为人的健康、疲劳、年龄、心理状况、工作态度、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客流强度、行车密度、系统操作能力等评价指标,建立基于SHEL模型的数据分析模型,将人误影响因素纳入到模型之中,利用人误模式分析模型可以对人误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

在评估时结合问卷调查、专家组意见,以及基于SHEL模型的数据分析模型,对各人误影响评价因素指标进行评估,模型的建立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构建调度系统突发事故的六个模块,将其划分为:突发事故,突发事故的处理准备、突发事故的诊断,突发事故的处理,非突发事故区的监护以及恢复运行这几个部分,然后将各类人误行为的相关指标和各突发事故的模块分别组合,并进行编码,评估是否为人为事故的影响因素。

(2)结合地铁行车任务的执行特征,建立几组任务模块与两种人误相关指标的组合,如果组合的两个因素导致任务执行结果发生了变化,就可以判定因素和调度任务认为失误存在一定因果关系,就可确定为就是人误因素。

    结合问卷调查和信息系统模型分析,认为导致人为误操作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行车密度、客流强度、人员健康、心理状况、疲劳、工作态度、系统操作能力等方面。

  1. 地铁行车调度系统人误风险的防控建议

3.1  做好人员选拔与岗位调配

地铁行车调度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设计行车管理、信号控制、电力、运行线路等,此外在引入行车调度后,调度人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这就需要调度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3]。合理选拔人才是提升地铁调度安全的首要环节,在具体的招募过程中,必须明确符合运营商工作需求的用人要求,并按照规范的选拔流程进行人才选拔。在评价工作人员的职业水准及工作表现时,也要对其身体健康情况、心理状况及工作态度等进行评价,安排综合能力强、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人员复杂行车调度工作。

3.2强化能力培训与安全教育

随着信息化地铁调度系统的推广普及,以及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实现高自动化、智能化调度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向,对调度人员的功能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地铁公司一定要站在新时期的人才需求,对人员开展能力强化培训,尤其是在引入新系统,或系统升级后,就针对新升级的功能开展专题培训。同时还要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牢记“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除外,还应定期将本地铁以及其他城市地铁发生的人为操作失误事故作为案例,组织调度人员共同研讨,避免同类事故再度发生。

3.3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

重视调度人员的心理健康,在人员管理时彰显人文关怀,调度工作较为繁杂,人员的工作强度比较大,在人员管理时应适当关注人员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波动。如果心理状态很差,那么暂时不要安排重要的调度工作岗位。此外,近年来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资历老的调度人员存在较大的心理波动,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如青年新进人员,也习惯了以往的工作模式,一时之间难以转变,导致情绪消极,不能及时适应。对于这种情况,应加强心理疏导,也可采用新老搭配的工作方式,新进人员发挥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优势,老员工发挥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共同能力,在相互配合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也能通过这种方式使新老人员都发掘到自己的工作潜能,更好地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4]。此外,地铁公司也可以定期组织文化体育活动来激励调度人员的工作激情,拉近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好相互配合,在工作中互相督促,最大程度避免人误时间的发生。

4.结束语

综上,各地地铁在引入地铁调度系统后极大提升了调度工作效率,但如果调度人员在操作系统时出现人为操作失误,也会引发调度事故。为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失误,应对可能导致人误的相关因素加以判定,并针对这些因素制定防控措施。但需要注意,人为错误行为不可能百分百彻底杜绝,因此在影响因素识别评定工作中应放平心态,理性看待人误问题,尽可能把人为失误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倪露滋. 地铁行车调度风险的人为因素与防范措施 [J]. 投资与合作, 2021, (02): 195-196.

[2]汤庆华. 地铁行车调度风险的人为因素与防范措施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 (32): 106-107.

[3]陈友翔. 地铁行车的调度指挥安全工作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 (32): 189-190.

[4]张勇. 行车调度指挥系统中人为失误分析及对策分析 [J]. 现代国企研究, 2015, (14):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