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研究

王丽

 江苏亿锦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  215500

摘要:乡村振兴是推进我国农村全面发展战略,通过综合措施提升农业竞争力,改善农民生活,促进乡村全面进步。在此背景下,农村水利工程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并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和建议,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水利工程管理

一、引言

农村水利工程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更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合理有效的水利工程管理可以有效保障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对防洪减灾也起到关键作用。当前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还面临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农民自身的共同努力。通过改进管理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参与等措施,提升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和效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水利工程的作用

(一)农村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

农村水利工程包括灌溉系统、水库、渠道和排水系统,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和充足的水资源。通过水源管理和调配,这些工程保证干旱季节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减少因缺水导致的农业损失。农村水利工程还具备防洪减灾的功能,通过水库和防洪系统的建设,减轻洪水对农村社区和农田的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农村水利工程还对提高土壤质量、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二)对乡村经济的推动作用

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农村水利工程的完善,提高了灌溉效率和农田用水率,使农民能够栽培更高产值的作物,增加收入。水利工程还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多样化的经济发展机会,如发展以水库和渠道为基础的养殖业、旅游业等,进一步拓宽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这些经济活动不仅增加了农村的经济收入,还促进了就业,有助于稳定农村社会,减少农村人口的城市迁移。

(三)对乡村社会的影响

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促进了乡村社区的团结与合作,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共同参与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维护,使得农民在共同劳动中增强了对乡村发展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同时,农村水利工程的改善,直接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如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1]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文化和教育也得到了促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管理现状

随着政策的不断优化和资金的逐渐增加,农村水利工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发展。政府在提高农村水利建设和维护的财政投入,以及在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方面做出了努力。一些地区开始尝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通过公私合营等模式,为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在实践中,由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因素,农村水利工程的维护和运营效率仍有待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金短缺。尽管政府投入增加,但由于农村水利工程需求巨大,现有资金难以满足全面升级和维护的需要;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部门职责交叉重叠、决策体系不够科学等,影响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农村水利工程普遍缺乏先进的管理和维护技术,导致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不高;农民参与度不高,许多农民对水利工程的认知和参与意识较弱,限制社会力量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作用;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改进管理体制和机制

政府应进一步明确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职责分工,解决部门间职责重叠和协调不足的问题。通过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确保各项政策和资源的有效落实。此外,加强法规建设,完善农村水利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水利工程的建设、维护和管理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政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吸引私人投资者和社会组织参与到农村水利工程的投资、建设和管理中来,从而缓解资金短缺问题,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同时,推广水用户协会等农民自治组织的建设,通过增强农民的参与度和决策权,提升水利工程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

建立和完善农村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是改进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另一重要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实时监控、分析和管理,提高对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综上所述,通过改进管理体制和机制,可以为农村水利工程的高效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二)加大投资与技术支持

政府要增加对农村水利工程的财政投资,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新建、维护和升级水利设施。这不仅包括直接的资金支持,还涉及到为私人投资提供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中。

技术支持也是提升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政府和研究机构应加强对农村水利工程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包括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智能水利管理系统、灾害预防与减缓技术等。通过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村地区提升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水平,确保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管理。[2]

加强农村水利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和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农村水利工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三)强化农民参与和社会监督

农民是农村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和参与者,他们对当地的水资源需求和水利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农民参与水利工程管理的程度,不仅可以提升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还能增强农民对水利工程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如通过水用户协会等形式,让农民参与到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中来;举办水利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水利管理能力。同时,加强社会监督机制的建设也是保障农村水利工程高效运行的关键。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媒体、非政府组织(NGO)和公众参与到农村水利工程的监督中来,通过公开透明的信息公告系统,让社会各界能够及时了解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督和反馈。通过这样的机制,可以有效防止资源浪费和管理不善等问题的发生,确保农村水利工程的公正、公开、高效运行,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论

通过改进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大投资与技术支持、强化农民参与和社会监督,可以有效提升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和效益。农村水利工程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质量,也是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保障农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持续关注并解决新的挑战,确保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步推进。

参考文献:

[1]杨成青.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8):91-94.

[2]李慧.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研究[J].水电科技,20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