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剖宫产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一对一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剖宫产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评价

徐小玲

鹰潭市人民医院 江西鹰潭 335000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一对一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剖宫产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8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剖宫产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实施一对一责任制护理模式干预,就两组患者产后泌乳情况、疼痛状况进行评定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产后首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泌乳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2h、术后24h、术后72h等阶段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对一责任制护理模式应用于剖宫产患者围术期中有助于改善产后泌乳情况,缓解产后早期疼痛情况。

【关键词】剖宫产;一对一责任制护理;围术期;产后泌乳;疼痛

妊娠、分娩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女性会经历生理、心理方面的巨大改变,尤其对初产妇而言,妊娠分娩中会经历复杂身心变化,加之角色转变、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1],孕产妇往往处于相对敏感的状态,对相应护理服务的要求较高。我院近年来对部分剖宫产产妇开展了一对一责任制护理,该护理模式在围术期全程由专业护士提供一对一的护理管理,在缓解产妇疼痛状况、改善母婴结局方面获得了广泛的认可[2-3]。现结合部分病例资料进行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0年8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剖宫产患者,年龄23~37(30.12±4.12)岁,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组间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开展围产期常规护理,进入医院待产后向产妇介绍产前检查项目、剖宫产流程及注意事项等,遵医嘱做好产前检查与准备、个体监护、饮食指导等基础护理。产后早期密切监护产妇生命体征,做好个人卫生指导,如会阴护理、切口护理、皮肤口腔护理要点等,就产后饮食与母乳喂养等开展讲解与指导。

1.2.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一对一责任制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如下:

①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结合实际诊疗情况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围术期注意事项、剖宫产方案、康复方案等,通过口头讲解、健康知识讲座、播放科普视频等多种途径由浅入深的开展健康教育,逐步提升患者健康素养。日常护理期间,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解答;②心理疗法:由专业心理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责任护士辅助心理师开展心理疏导与正向引导护理,转变患者错误认知。同时在围术期前后不同阶段指导患者通过放松训练与呼吸训练,放松身心,其中放松训练在每日临睡前开展,调低病室光线强度,控制室内分贝,协助患者保持舒适卧位后,播放舒缓音乐,指导患者从头至脚依次放松身体。呼吸训练采用腹式呼吸训练,由患者自行挑时间练习,每日2次,每次15min。③康复训练:由主治医师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产后康复训练方案,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康复方案,并指导患者落实训练。早期以全身小关节主动活动为主,能够离床后协助产妇进行离床活动,训练中结合产妇实际情况调整训练方案。同时产后早期即开展泌乳管理,让新生儿早吮吸刺激乳房泌乳反射。产后生命体征稳定后,用温热毛巾进行乳房热敷,为产妇进行乳腺按摩护理。各乳房按摩时间一般为10min,每日开展2次按摩护理。按摩后进行乳根、乳中、膻中、中府等穴位的按压,促进乳腺导管疏通。④疼痛管理:剖宫产术后定期进行患者疼痛状况的评估,主要包括疼痛强度、具体部位、疼痛性质、频次等,通过肢体按摩、穴位按压、注意力转移等多种方式缓解疼痛感受,降低疼痛导致的心理压力,必要时可在麻醉医师支持下开展药物镇痛干预。

1.3、观察指标

1.3.1、泌乳情况评估:统计两组产妇产后首次泌乳时间。同时评估泌乳量,其中泌乳量完全满足新生儿喂养需求有一定富余为优,基本满足新生儿喂养需求为良,无法满足新生儿需求、无泌乳为差。

1.3.2、疼痛状况评定:在剖宫产术后2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72h等阶段评定产妇疼痛状况,工具为视觉模拟评分(VAS),总分10分,评分越低疼痛症状越轻微。

1.4、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通过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产妇泌乳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比较

组别

首次泌乳时间/h

泌乳量

优良率

研究组/30

29.67±6.71

15(50.00)

13(43.33)

2(6.67)

28(93.33)

对照组/30

36.51±8.93

10(33.33)

12(40.00)

8(26.67)

22(73.33)

t/2

3.354

4.320

P

0.001

0.038

2.2、两组产妇术后不同阶段疼痛情况对比: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术后不同阶段疼痛情况对比(

组别

术后2h(分)

术后12h(分)

术后24h(分)

术后72h(分)

研究组/30

4.39±1.41

3.45±0.66

2.72±0.70

1.29±0.53

对照组/30

4.50±1.38

4.67±0.90

3.49±0.65

2.33±0.57

t

0.305

5.987

4.415

7.319

P

0.76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受内分泌激素水平、社会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孕产妇会在分娩中会伴随较大的情绪波动,加之生理状况的转变,对专业护理服务的要求较多[4]。本研究分析了一对一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剖宫产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产后首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泌乳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2h、术后24h、术后72h等阶段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是促进产后泌乳与顺利离床活动的关键,部分剖宫产患者因躯体创伤会伴有恐动症,产生抵触、恐惧等情绪,会直接妨碍早期康复训练的开展。恐动症未予以有效控制者,还会增加心理应激反应风险,进一步加剧机体疼痛敏感度,妨碍康复[5]。因而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可以帮助产妇缓解抵触情绪,促进产后早期的顺利离床活动。在康复护理中,通过让新生儿吮吸乳头、乳腺按摩、穴位按压等方式,可以有效促进产后早期泌乳,在提升母乳喂养率的同时促进子宫复旧。焦虑抑郁等是产前、产后女性较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6],以情绪低落、自我否定等为主要特点,影响母婴健康,因而在一对一责任制护理中重视产妇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围产期情绪状况,为产后康复提供良好的身心条件。

综上所述,一对一责任制护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剖宫产患者术后早期泌乳,同时改善术后疼痛状况,应用效果突出,值得开展。

参考文献

[1]胡先锋,侯水亮,周丹丹等.认知干预联合一对一责任制分娩护理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4,9(04):155-158.

[2]丁超君.“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对高龄初产妇分娩疼痛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3,36(02):118-119.

[3]张晓燕.产时体位护理配合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方法在产妇分娩中的实施效果及对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3):13-16.

[4]周秋实.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研究[J].名医,2022(12):147-149.

[5]李志洁.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减少产妇不良情绪及促进妊娠的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06):743-746.

[6]叶华静.“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0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