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对比增强MRI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动态对比增强MRI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作用分析

孙启飞    王丽丽

宣城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安徽 宣城   242099

【摘要】目的:评价动态增强核磁共振对疑似微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4年3月共25例疑似小乳腺癌病例,全部采用 X线摄影和DCE-MRI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以穿刺或手术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疑似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25例可疑小乳腺癌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小乳腺癌有18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9例,黏液腺癌5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 浸润性乳头状癌1例,髓样癌1例;DCE-MRI检查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钼靶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CE-MRI检查的特异度为14.29%(1/7),钼靶检查的特异度为28.58%(2/7),两种检查特异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对疑似微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很高,能有效地提高其敏感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小乳腺癌;动态对比;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准确度;灵敏度

乳腺癌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乳腺癌术后5年内有30%的病人会出现复发和转移,尤其是肺转移。直径小于2cm的肿瘤在临床上被归为“微小”型,由于病灶微小,难以确诊,因此其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1-2]。目前,乳腺钼靶、动态增强MRI(DCE-MRI)是小型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各有其优点。因此,本课题拟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住院的25名疑似微小乳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钼靶和DCE-MRI对这类病人的诊断价值,现有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25例可疑小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6.25±3.55)岁;基础疾病:2例糖尿病,3例高血压;体质量指数18-29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51±0.97)kg/m2

1.1.1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2)5年内无乳腺癌史;

(3)患者依从性较好;

(4)病例资料未缺失;

(5)具备正常认知、清晰意识、良好理解能力者;

1.1.2排除标准

(1)免疫系统病症者;

(2)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

(3)对本次研究使用的检查方式存有禁忌证者;

(4)存有其他恶性肿瘤者;

(5)正在参与其他方案治疗者;

(6)在智力和行为表达方面患有障碍者;精神疾病史;

(7)患者或家属不同意接受治疗的患者;

(8)其他脑卒中病史或神经系统体征

(9)因各种原因退出本研究者。

1.2检查方法

(1)钼靶检查:使用全数字乳腺钼靶X线片,主要使用采用Philips 公司生产的MammoViagnost7R钼靶机检查摄片,拍摄条件选择自动曝光控制(AEC)系统(根据乳房腺体厚度)控制曝光时长。双侧对比拍摄,包括轴位(CL位0°)、内斜位(MLO位45°)照射,必要时加摄侧位,使乳腺腺体显示尽可能少的重叠,根据乳腺病变的具体部位等,由两位医生复查X光片,明确病情[3]

(2)DCE-MRI检查:在 X线摄影后一周之内做DCE-MRI,选择德国西门子Skyra 3.0T MR仪,在进入机器前要去除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比如手表;患者取俯卧位,双乳自然悬垂于线圈支架内,避免皮肤皱褶。扫描序列包括横断面不抑脂T1序列(T1WI:TE 2.46ms TR 5.88ms 层厚1.4mm)、横断面抑脂T2序列(STIR-T2 序列:TE 70ms,TR 6340ms,层厚4mm)、横断面DWI序列(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b 值取0、200、400、800、1000、1500 s/mm2,层厚 5mm)、横断面T1抑脂动态增强序列(1+7期)及矢状面T1抑脂增强序列(采用dynaVIEWS-spair序列:TR 4.46ms,TE 1.69ms,层厚1.3mm,每个动态增强时相的时间分辨率为90s。)对比剂选用钆喷酸葡胺(Gd-DTPA),剂量为0.1 mmol/kg,经肘静脉推注,速度2 ml/s,然后注射15ml生理盐水冲洗。注射造影剂后,立即进行三维动态增强扫描[4];通过工作站对图像及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原始数据和生成的图像上传到后处理工作站,由三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处理和重建,最后由医生一起讨论并确定最终的结果。

1.3观察指标

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钼靶检查与DCE-MRI检查结果,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情况与诊断效能。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5]

1.4统计学分析

所得结果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按常态分配,以均值±标准差表达,两组之间进行t检验,两种方法进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

2结果

2.1病理检查结果

25例可疑小乳腺癌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小乳腺癌有18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9例(50.00%),黏液腺癌5例(27.78%),浸润性小叶癌2例(11.11%), 浸润性乳头状癌1例(5.56%),髓样癌1例(5.56%)。

2.2诊断效能

DCE-MRI检查的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38.89%(7/18)、40.00%[10/25],均高于钼靶检查的33.33%(6/18)、32.00%[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检查特异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1、表2所示。

表1不同检查方式在可疑小乳腺癌中的诊断结果(n)

病理结果

钼靶检查

DCE-MRI

总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6

4

7

1

18

阴性

1

2

1

3

7

总计

7

6

8

4

25

表2 不同检查方式在可疑小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n(%)

检查方法

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度

钼靶检查

33.33%(6/18)

28.58%(2/7)

32.00%(8/25)

钼靶检查

38.89%(7/18)

42.86%(3/7)

40.00%(10/25)

X2

6.512

0.217

7.221

P值

0.008

0.701

0.004

3讨论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X线平片和DCE-MRI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乳腺癌的筛查,特别是对微小病变的筛查[6]。但由于图像重叠和病灶体积较小,很难给出准确的定性诊断,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7]。MRI作为 X线摄影的一种辅助方法,可实现多参数、多角度的影像,高分辨率,有利于微小病变的检测。乳腺癌是一种以微血管为主要来源的恶性肿瘤,其病变周围存在大量的微血管[8]。然而,常规磁共振成像中的脂肪高信号往往会对成像质量造成影响,导致病灶形态和边界不清楚,而DCE-MRI则可以消除脂肪的影响,提高病灶的清晰度,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9]。DCE-MRI内置的软件可以对病灶内的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实时、动态的分析,从而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DCE-MRI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但其特异性没有差别,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样本数比较小[10]

我们前期研究发现,DCE-MR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38.89%(7/18),正确率为40.00%[10/25],比钼靶法(33.33%,6/18)和32.00%[8/25],具有显著性(P<0.05);DCE-MRI对乳腺肿瘤的特异性分别为14.29%和28.58%,两者之间的特异度无显著性(P>0.05)。综合可知,DCE-MRI对微小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招雄,刘木林.动态对比增强MRI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32(11):2021-2024. 

[2]刘诗晗,邵硕,魏坤杰等.动态对比增强MRI联合扩散峰度成像对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磁共振成像,2023,14(05):110-115.[3]李宁,苏雷.对比分析乳腺钼靶与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22):142-144. 

[4]闫少华,牛永超,彭保成等.探讨基于动态增强MRI和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小乳腺癌的诊断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学,2022,46(07):829-832.

[5]王龙胜.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MRI诊断——2024年读片窗(3)[J].安徽医学,2024,45(03):400-401. 

[6]谢雨欣,张强.超声在肩关节疾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J/OL].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6[2024-03-24]. 

[7]田恒屹,王瑜,计亚荣等.3DGE-UNet磁共振成像的脑胶质瘤全自动分割算法:对不充分全局特征提取的改进[J/OL].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8[2024-03-24].

[8]朱刚明,董永德,朱瑞婷等.磁共振弛豫时间定量成像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亚型的价值[J/OL].天津医药,1-6[202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