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化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消化内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化应用

陈升捷阳姣辉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  528500

【摘要】目的文章消化内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化应用进行分析。方法: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接诊的消化内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62例做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采用中医技术治疗(31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31例),统计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评分。结果:统计数据结果,治疗有效率研究组430(96.77%)高于参照组25(80.65%),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满意度评分,治疗效果、治疗舒适度、总体满意各评分对比,研究组数据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消化内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化应用,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患者治疗舒适度及安全性,促使其尽快恢复,患者满意度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消化内镜;胃肠功能紊乱;中医技术

消化内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反应,可能是由于手术过程中的刺激、麻醉药物的影响以及术后的饮食调整等多种因素所致[1]。中医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2]。本次文章消化内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化应用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接诊的消化内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62例做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年龄40-70岁,均值(55.17±2.48)岁,男性17例(54.84%),女性14例(45.16%);参照组:年龄42-70岁,均值(56.13±2.33)岁,男性18例(58.06%),女性13例(41.94%);两组资料间存在研究性(P>0.05),不存在组间差异性。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如吗丁啉、甲氧氯普胺、雷贝拉唑、蒙脱石散。

研究组:中医适宜技术治疗。首先,在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诊断,明确胃肠功能紊乱的类型和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其次,针对不同患者,应根据其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然后,在实施针灸、推拿按摩、中药调理等中医技术时,应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有效。最后,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

具体方法为:①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调和气血,调理脾胃。通过针刺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位,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机升降,从而改善胃肠功能紊乱。②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有助于舒筋活络,促进气血运行。通过对腹部、背部等部位的按摩,可以调和脾胃,缓解术后不适。③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如脾虚者可选用党参、白术等健脾药;气滞者可选用柴胡、枳壳等理气药[4]

1.3 观察指标

统计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 22.0软件对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号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判断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31

19(61.29%)

11(35.48%)

1(3.23%)

30(96.77%)

参照组

31

13(41.94%)

12(38.71%)

6(19.35%)

25(80.65%)

P

<0.05

表2 对比两组治疗满意度评分(x±s))

组别

例数

治疗效果评分

治疗舒适度评分

总体满意评分

研究组

31

91.24±2.17

92.83±2.31

95.31±2.35

参照组

31

81.48±2.76

82.28±2.27

83.29±2.45

P

<0.05

<0.05

<0.05

3 讨论

消化内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主要症状包括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营养吸收,进而影响其术后康复。消化内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在中医理论中,通常被定义为“脾胃不和”或“脾胃虚弱”[5]。中医在消化内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应用价值。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因此在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症状,采用多种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为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使用方法均具备安全性。同时,要关注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统计数据结果,治疗有效率研究组30(96.77%)高于参照组25(80.65%),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满意度评分,治疗效果、治疗舒适度、总体满意各评分对比,研究组数据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化应用,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患者治疗舒适度及安全性,促使其尽快恢复,患者满意度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鞠晓青,刘美丽,刘永芳,等. 消化内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化应用[J]. 光明中医,2023,38(12):2384-2387.

[2]傅晴,潘蓉,陈逸明. 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22,20(6):143-146.

[3]李燕红,范小会. 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胃肠功能评分的影响[J]. 中医研究,2021,34(12):48-51.

[4]桂慧俐,张嵬,洪顺芳,等. 补火生土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7):150-153.

[5]杨新玉,杨会举,周凤蕊,等. 中医药对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恢复用药规律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23,19(12):17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