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质量缺陷控制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质量缺陷控制的效果

李闪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质量缺陷控制的效果。方法:时间为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筛选后共计240件手术器械,随机等量分成对照组(常规处理)和研究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后处理),对比分析两组结果。结果:在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器械质量缺陷结果等数据上两组差异显著,以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中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后处理有效提高了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降低了缺陷结果的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质量缺陷控制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越来越多的手术种类,现如今的医疗过程中,手术器械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器械会直接与患者的组织、血液等进行接触,所以若护理人员对器械清洁消毒不够彻底的话,就很容易导致感染事件的发生[1]。因此,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后处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质量缺陷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为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筛选后共计240件手术器械,随机等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研究组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进行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质量缺陷控制。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包括护理人员按照相关规范和制度对手术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等一系列操作,然后对手术器械进行归类、记录、保养等一系列操作。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后处理,其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是危害分析。护理人员需要详细分析手术器械在生产、处理、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的危害问题,比如微生物污染、化学残留、物理损伤等问题。其次,需要确定关键控制点。通过可能会出现的危害进行充分的分析后,护理人员就会知道哪些环节是关键的控制点,也就是说如果护理人员在这些环节中发生控制不当的情况,很容易出现质量缺陷。其中,清洗和消毒过程、包装和存储等在很多研究中都被指出是关键控制点。接着,设定关键限值。在每个关键控制点上都需要护理人员设定一个明确的操作限值,这样就能够保证这些环节的质量始终是被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的[2]。再次,监控与纠正。在进行控制处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对关键控制点的运行状态进行持续的监控,一旦发现操作中出现超出关键限值的情况,就需要马上采取措施来进行纠正,防止质量缺陷的发生。另外,记录与验证,在护理人员的整个处理过程需要做好详细地记录,包括关键控制点的监控数据、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等。对这些过程进行记录不仅能够在发生问题时进行有效地追踪,同时还能够验证HACCP体系是否具有有效性。最后,持续改进。通过定期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计,团队会不断优化HACCP体系,确保手术器械的质量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两组的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器械质量缺陷结果。其中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包括清洗合格率、返洗率、灭菌合格率、及时回收率以及包装合格率;器械质量缺陷结果包括器械与记录不符合、器械和标签不匹配、器械存储位置不正确、消毒后仍出现受污染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率表示,实施t、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对比

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一系列指标数据上两组差异显著,研究组优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对比(n,%)

组别

例数

清洗合格率

返洗率

灭菌合格率

及时回收率

包装合格率

研究组

120

117(97.50%)

3(2.50%)

116(96.67%)

2(1.67%)

119(99.67%)

对照组

120

104(86.67%)

17(14.16%)

105(87.50%)

12(10.00%)

109(90.83%)

x2

-

10.384

12.442

9.363

9.483

8.946

P

-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器械质量缺陷结果对比

在器械质量缺陷结果的数据上两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器械质量缺陷结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器械与记录不符合

器械和标签不匹配

器械存储位置不正确

消毒后仍出现受污染情况

研究组

120

2(1.67%)

1(0.33%)

2(1.67%)

1(0.33%)

对照组

120

9(7.50%)

10(8.33%)

9(7.50%)

6(5.00%)

x2

-

7.556

8.684

7.556

12.559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当前,虽然我国很多的医疗机构都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消毒供应体系,但从该体系的实际应用来看,很多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的质量缺陷问题,比如器械清洗不干净、包装不规范、灭菌不彻底等。这些缺陷不仅会对手术器械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产生严重影响,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出现术后感染,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了医疗质量。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后处理的方法是当前临床最常用的手术器械质量控制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精准识别器械处理过程中的危害并设定关键控制点,从而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监控和纠正,大大提高了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减少了质量缺陷,从而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健康

[3]。本文研究中,在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器械质量缺陷结果等数据上两组差异显著,以研究组更优(P<0.05)。

综上所述,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中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后处理有效提高了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降低了缺陷结果的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向玲,张云莹.加强质量控制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的 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 2019, 9(27):2.

[2] 林英,朱小琼,李惠玲.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0, 15(3):5.

[3] 苗萍.消毒供应中心标准操作程序在骨科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 2021, 000(016):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