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联体的慢病管理模式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2

基于医联体的慢病管理模式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冯丽萍

( 阳江市人民医院  广东阳江  529500  )

【摘要】目的:观察慢病管理模式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医疗集团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符合入组的COPD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用药依从性、FEV1、FEV1%、CAT等指标都较好,不良反应发生较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病管理模式可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医联体;慢病管理;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其病理学改变主要是气道和(或)肺泡异常[1]。我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结果显示 COPD 患病人数1亿人,但确诊人群中有97.4% 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情况不知情。有研究表明,对 COPD 病人进行健康管理可以减轻症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2-3]。因此,本研究临床药师对COPD病人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进行了出现的用药错误、心理障碍 、营养不良 、康复训练等问题进行个体化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医疗集团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符合入组的COPD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00例,男82例,女18例,年龄55至79(67.83±2.83)岁,病程1至6(3.48±0.78)年;试验组100例,男84例,女16例,年龄54至79(67.57±2.79)岁,病程1至7(3.79±0.79)年。一般资料对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低流量氧疗、营养支持等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由临床药师应用慢病管理模式全程服务于COPD患者;对照组:传统的仅有医生-护士参与临床治疗,患者的其他

基金项目:阳江市科学技术局项目[阳科通(2021)33号]


治疗措施一致。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MMAS:吸入剂的标准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用药依从性;肺功能:FEV1、FEV1%;健康状况:mMRC、CAT;药物不良反应等。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均数土标准差”(Mean±SD),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吸入剂操作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吸入剂操作得分比较,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吸入剂操作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吸入剂使用操作得分与对照组对比,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试验组吸入剂操作得分比较(Mean±SD)

分组

干预前吸入剂操作得分

干预后吸入剂操作得分

对照组(n=100)

试验组(n=100)

T值

P值

4.2±0.3

      4.2±0.5

       0.000

       >0.05              

7.1±0.4

      9.1±0.3

       20.643

       <0.05

2.2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出院后3、6个月用药依从性评分。入院前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前比较,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3、6、9个月用药依从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入院前、出院后3、6个月用药依从性评分(分)依次为5.63±1.02、6.32±0.82、6.51±0.61,实施慢病管理模式后,用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入院前同组患者和对照组同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试验组用药依从性比较(Mean±SD)

分组

入院前

出院后3个月

出院后6个月

对照组(n=100)

5.69±0.96

    5.71±0.97

   5.68±0.92

试验组(n=100)

5.63±1.02             

    6.32±0.82

       6.51±0.61

2.3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出院后6个月肺功能相关指标。入院前两组患者FEV1、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FEV1%为(58.43±18.04)%,显著高于入院前同组患者和对照组同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对照组和验组费功能相关指标比较(Mean±SD)

组别

肺功能指标

入院前

出院后6个月

对照组

(n=100)

FEV1(L)

FEV1%(%)

         1.33±0.43

51.96±16.01

  1.20±0.77

      49.61±18.19

试验组

(n=100)

FEV1(L)

FEV1%(%)

        1.25±0.43

        48.01±18.89

      1.21±0.43

      58.43±18.04

2.4两组 COPD 病人 CAT、CCQ 评分比较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入院后CAT、CCQ肺功能相关指标。入院前两组患者CAT、CC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院后试验组患者出院后CTA、CCQ分别是 22.97±3.12,34.33±3.93,显著高于入试验组同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对照组和试验组CAT、CCQ比较(Mean±SD)

组别

入院前

    CAT        CCQ       

           CAT        

入院后

CCQ

对照组(n=100)

24.61±3.03   36.33±3.93

22.97±3.12  

34.33±3.93 

试验组(n=100)

24.82±2.98   35.45±3.95

         15.25±2.63

  30.30±1.61

2.5 ADR发生率比较

出院后6个月内对照组中患者发生18次ADR,口腔溃疡的发生频次最高;试验组中患者发生4次ADR。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ADR发生率分别为18.00%和4.0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对照组和实验组ADR发生率比较(%)

分组

ADR类型

口腔溃疡  咽部刺激  声音嘶哑  失眠兴奋 

口干     发生率

对照组(n=100)

12        3        1         1

1         18%

试验组(n=100)

3         0        1          0

0          4%

3讨论

肺部吸入治疗给药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迅速起效且全身暴露量少,在COPD患者的系统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同吸入装置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吸入技术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疾病预后及医药费用支出。试验组60岁以上老年人占94%,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手口协调能力降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等诸多因素,导致其不容易掌握吸入用药技巧,吸入装置使用错误率较高。针对老年患者的易遗忘、接受程度不高等特点,临床药师自创“三天宣教法”对患者实施反复的吸入药物教育。经过慢病管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教育后和出院后的吸入技术掌握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同时临床药师通过将陌生空洞的医学词汇转变为多媒体视频、专题讲座等,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让患者知晓坚持用药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长期获益提高患者对COPD的疾病认知程度,从而有效改善了患者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

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患者气流受限重复性良好的主要客观指标,本研宄中对试验组COPD患者实施药学监护进行综合管理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FEV1%数值显著高于入院前同组患者和对照组同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王娟、王红等人[4-6]的研宄结果一致。

ADR的监护工作持续整个治疗过程,并延续至随访阶段。ADR的呈报工作主要以临床药师主动询问发现为主,随着工作的循序推进,患者逐渐知晓ADR发生的可能原因、如何识别所用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简单的处理应对办法后,消除了对ADR的误解和恐惧心理,大多积极主动呈报用药过程中出现的ADR。

本研究通过临床药师对试验组患者实施综合的药学监护管理后,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咳嗽症状,降低了急性加重的风险,改善了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使患者可以正常的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1-23.

[2] 孙小燕,沈玉 .健康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老年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2A):470-472.

[3] 张荣葆,谭星宇,何权瀛,等.长期系统教育管理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控制水平[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4,13(5): 440-444.

[4] 王销,龚放华.延续性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穗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3):121-124.

[5] 王红,万双艳.呼吸肌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436-3437.

[6] 范婕,赵春娇,陆梅春.呼吸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科,2019,14(3):35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