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与审美理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2

浅议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与审美理念

李海冰

商丘幼儿师范学校  河南 商丘  476000

【内容摘要】美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美学理论和美学知识教育,以提高人们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舞蹈教育也是一种美育,舞蹈教育应该发挥其美育功能。舞蹈的美育价值在于:提高学生表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对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展舞蹈美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理念,让学生理解舞蹈的本质和内涵,从身体舞动中感悟自我、感悟人生、感悟生命之美,通过情感体验来提升审美能力,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舞蹈教育、美育功能、美学素养、审美能力。

【正文】

现代美育思想是以自由为目标,以生活为前提,将艺术的审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美学教育是通过美学理论和美学知识教育,来提高人们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美育对提高一个国家整体的国民素质、鼓舞和振奋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在人美文明进程中,舞蹈作为身体语言,身体文化,既有对内心情感的张扬,也有对文化道德的显现,舞蹈的本质是身心合一的艺术。舞蹈教育也是一种美育,舞蹈教育应该发挥其美育功能。舞蹈美育不是单纯的舞蹈技艺传授,在于引导舞者和观众从身体舞动中感悟自我、感悟人生、感悟生命之美。舞蹈教育就是有效培养人内在心灵的途径,舞蹈美育能够将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起来,塑造完美的身姿和良好的气质,形成高层次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中国现代美学教育理论的确立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最早开拓者,面对清末以来国民空虚、鸦片盛行、社会道德沦丧、精神萎靡不振的状况,他希望通过美学教育来净化国民嗜好,慰籍国人之情感,培养高尚的人格,使中华民族重振雄风。王国维在1903年发表的《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率先提出了“德、智、体、美”并举的教育理念。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等现代美学家、思想家,都选择以情感为中心的教育感性启蒙之路,希望通过审美教育来解放人性,改造文化,变革社会。

蔡元培的美育理论着眼于“健全人格”的培养,1912年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发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批判清末颁布的教育宗旨,阐述美育思想。他主导的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的法令,将学堂改名为学校,设立美育课程:图画、手工、唱歌、体操等课程,是中国传统美育向现代美育转型的标志,对中国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重要启迪意义。

二、中国舞蹈教育的传统及当代舞蹈教育的发展

中国舞蹈教育历史悠久,关于上古时期的舞蹈教育内容就记录在史籍当中。据晋代编年体通史《竹书纪年》记载,上古时期贵族子弟集中学习“万舞”的表演形式,进行艺术及礼仪教育。周朝时期舞蹈教育已经形成定制,并且初具规模。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舞蹈艺术得到广泛的发展传承,体现在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宫廷乐舞、宗教祭祀舞蹈、节日习俗舞蹈、民间娱乐歌舞、各民族特色舞蹈等。

学校舞蹈教育出现在辛亥革命之后,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推广美学艺术教育,在设立的:上海爱国女校、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北平女子大学、中央大学等学校,都开设了学校舞蹈教育。民国音乐舞蹈教育家黎锦晖先生,受蔡元培的委托对舞蹈教育及美育思想影响至深。

20世纪90年代,负责教育工作的李岚清副总理强调:学校的美育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号召在高中、大学开展艺术欣赏课,着力于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使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绘画等艺术得到蓬勃发展。

、舞蹈美育的本质与价值

    开展舞蹈美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理念。舞蹈美育不是单纯的舞蹈技艺传授,而在于让学生理解舞蹈的本质和内涵,从身体舞动中感悟自我、感悟人生、感悟生命之美,通过情感体验来提升审美能力,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舞蹈作为艺术样式和美育途径,在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与自由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舞蹈体现了时代文化的内涵,艺术来源于生活,无论舞蹈的主题、动作、还是旋律创作,都离不开时代主题要素的影响,舞蹈的时代特征更体现了舞蹈教育的情感本质。

舞蹈的美育价值在于:提高学生表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对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舞蹈教育更加具有教化性,舞蹈教育通过其表现形式、个性展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配合等,有效的促进了人的情感和思想的成熟发展。舞蹈一方面能够使表演者充分的展示自我,更好的认识自找,增养开明的性格和默契配和的能力,在提高美学素养的同时,还达到了一种外在体形塑造的效果。

四、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

舞蹈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认知世界的能力,培养审美能力。舞蹈是一种直观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者通过体态造型、动作延伸、表情渲染、故事演义等形式,对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进行深层次的诠释。舞蹈是一种无言的艺术,表达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无法用语言填补的情绪,用体态语言给人以暗示、启迪、联想,完成深层次的精神满足感。

舞蹈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所谓健康的人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要客观地认识自我,并拥有积极的自我态度;二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三要协调好自己与世界、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舞蹈动作能够引领舞者很好地感知这个世界,将现实生活中的内容用最直实的动作造型方式表现出来,舞蹈形象的塑造过程,就是审美创造过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舞蹈创新思维,美学素养就得到了提升。

舞蹈的表现艺术是多元化的,其中既有独舞、双人舞,还有群体舞、舞台歌舞表演等多种形式。能让每一个舞蹈参与者感受到舞蹈情绪产生的心理共鸣,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舞蹈鉴赏力和美学素养,实现美育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舞蹈教育的审美理念

所谓审美心理,主要是指审美者的美感产生和体验。从感知、理解、想象、联想、情感等活动中,形成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其中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是构成审美心理发生的主要条件。

审美客体是一种既独立于人之外,又带有社会属性并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客观存在,所以它才能被人们所感受、体验和改造。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向我们传达的信息有三种:意趣、情趣和谐趣,也就是说,一部舞蹈作品能够从这三方面引导着欣赏者的审美情绪。

审美主体是具有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力的主体。审美主体有从事审美活动的需要,因为在舞蹈活动中,无论是创作、表演、评价都包括了认识和创造,从中获取精神愉悦的一种要求。能以审美的态度(理想)来看待世间万物,就具备了基本的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的能力。

审美理想产生于社会实践中,人类所有的社会活动,都是不断地认识现实、产生理想,并实现理想的过程。审美活动具有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成为人们衡量事物的标准,成为人们的心理动力。审美理想与世界观、社会制度和实践要求密切相关,并在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

【结语】舞蹈艺术教育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体育活动、娱乐活动。舞蹈教育具有美育功能,能让舞蹈者通过“动感”实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探索舞蹈元素,提升美学素养。舞蹈创作者在寻找舞蹈素材、创编舞蹈动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完善着审美理念。舞蹈教育要利用好美育的功能,实现美学教育目的,让学生达到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舞蹈鉴赏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华《舞蹈教育与美育探析》,九州出版社,2018年6月第一版。

2、张燕燕《浅析高校舞蹈教育中的美育》,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4月。

【作者简介】:李海冰,女,河南商丘幼儿师范学校舞蹈教师,毕业于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