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2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

王云荣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寻甸655200

摘要: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危重症患者维持体内营养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器官功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还能实现对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对疾病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但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不能完全逆转危重症患者的代谢异常问题,过度的、不适当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喂养不耐受的问题,反而不利于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通过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希望能为提升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提供助力。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

一、引言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发生喂养不耐受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患者可表现为呕吐、腹泻、误吸、腹痛等症状,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最高为65.7%,不仅会对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病死率[1]。因此,临床危重症医学一直将解决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喂养不耐受问题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分析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是重要的基础条件。

二、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回顾性选择40例危重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为64.72岁。纳入标准如下: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危重症患者;年龄在18周岁以上;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超过12分;患者连续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至少5天。排除标准如下:患者存在既往肠胃道手术史;患者有肠内营养禁忌症;患者近期出现了肠胃道疾病相关症状。根据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现状,将其分为耐受组和不耐受组,其中耐受组22例,不耐受组18例。

(二)研究方法

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与患者临床病例,设计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喂养不耐受情况调查表,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收集,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情况、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情况、药物应用情况以及喂养耐受情况等等。

(三)研究结果

耐受组与不耐受组患者的影响因素比较结果见下表:

组别

例数

性别

(例/占比)

年龄

(例/占比)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例/占比)

<60岁

≥60岁

<20分

≥20分

耐受组

22

13/59.1%

9/40.9%

10/45.5%

12/54.5%

13/59.1%

9/40.9%

不耐受组

18

7/38.9%

11/61.1%

4/22.2%

14/77.8%

8/44.4%

10/55.6%

组别

例数

肠内营养支持时间

(例/占比)

膳食纤维添加

(例/占比)

腹内压

(例/占比)

<48h

≥48h

未添加

添加

<15mmHg

≥15mmHg

耐受组

22

17/77.3%

5/22.7%

4/22.2%

14/77.8%

10/45.5%

12/54.5%

不耐受组

18

10/55.6%

8/44.4%

11/61.1%

7/38.9%

3/16.7%

18/83.3%

组别

例数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例/占比)

镇静剂使用

(例/占比)

抑酸剂使用

(例/占比)

未使用

使用

未使用

使用

未使用

使用

耐受组

22

19/86.4%

3/13.6%

14/63.6%

8/36.3%

9/40.9%

13/59.1%

不耐受组

18

11/61.1%

7/38.9%

10/55.6%

8/44.4%

4/22.2%

14/77.8%

组别

例数

促胃动力药物使用

(例/占比)

抗生素使用

(例/占比)

口服钾制剂使用

(例/占比)

未使用

使用

≤1种

>1种

未使用

使用

耐受组

22

10/45.5%

12/54.5%

10/45.5%

12/54.5%

17/77.3%

5/22.7%

不耐受组

18

11/61.1%

7/38.9%

4/22.2%

14/77.8%

7/38.9%

11/61.1%

三、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讨论

    本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40名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喂养不耐受患者18例,占比45%,由此证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危重症患者喂养不耐受的概率很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质量,因此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病情越严重,发生喂养不耐受的风险随之增加。危重症患者更容易出现肠胃道功能损伤问题,且随着肠内营养支持喂养时间的延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概率越高[2]。同时发现,危重症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喂养不耐受的问题,与患者本身存在的肠胃功能障碍问题有很大关联,添加膳食纤维能够实现对患者肠道动力的调节作用,改善腹泻、便秘等不适症状。危重症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相对较低,容易诱发肠胃道粘膜水肿问题,胃动力水平下降,应尽早添加促胃动力药物,促进肠胃蠕动。随着维生素药物的广泛应用,患者的肠道菌群受到破坏,导致肠道本身的生物屏障损伤,肠胃道功能失常,导致出现喂养不耐受症状。不仅如此,危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病情严重,血钾下降情况频发,临床上需要采取一定的补钾处置,但钾制剂容易与其他药物发生不相容问题,从而刺激患者的肠胃道粘膜,进而引发包括腹泻在内的喂养不耐受症状

[3]。对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评估,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尤其是要定期检测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分析患者身体体征变化与肠内营养情况之间的关系,评估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间的长短,尽早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减少喂养不耐受情况的发生概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肠内营养支持时间、膳食纤维添加、腹内压、促胃动力药物使用、抗生素使用以及口服钾制剂使用。通过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思考增加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喂养耐受性的有效方式,为提升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如渊.重症CRRT患者喂养达标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D].湖州师范学院,2021.

[2]雷昱.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30):151-155.

[3]龚贝贝,玉明柳,张乃方,等.AIDS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广西医学,2023,45(10):121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