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事故溯因分析方法及案例研究

/ 2

石油化工事故溯因分析方法及案例研究

史猛 张会 朱天月 董浩 田林

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省盘锦市  124022

摘  要伴随着石油化学行业的快速、多元化进步,各类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使得石化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充满了许多可能的风险,如火灾、爆炸、中毒或者烧伤等事件的发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根据石油化学企业的特性,分析其生产过程的风险和事故的起因。并给出了预防和降低石油化工企业安全事故的方案。

关键词石油石化;事故;溯因分析

1石油化工事故溯因分析方法

1.1石油化工事故溯因分析框架

首先,需要确定石油化工事故的结果,即我们所需要探讨的现象或问题。其次,需要列出可能的原因。通过对石油化工事故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与此事件有关的潜在原因。再次,将探讨每一个潜在的原因和事件的结果之间的联系。我们必须思考每一个原因如何影响事件的结果,以判断是否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因果联系。然后,当我们明确了潜在的原因及其对应的结果的因果联系,就必须继续探寻每个潜在的根源。借助持续的探索,我们有望发现更为深远的影响。最后,对于已经发现的潜在原因,我们应该做出梳理和解读,同时评估它们的实施可能性。对于所有的影响,我们都必须进行权衡并考虑其潜在的影响力,从而找出最可能的主导因素。

1.2石油化工事故溯因分析方法

溯因方法又称因果关系分析法,这种科学的解读手段既能够确认事件与其他实体的因果联系,又能从已经得到的信息去探索尚未被揭示的真相。鉴于实际情况下的多个因素、多个因素的复合关联,所有这些解释的手段都带有某种程度的概率,所以我们必须运用推理法进行验证。其中,数学函数法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将这种因果联系转化为定量的函数图像。

1.3 石油化工事故溯因分析流程

1. 确定研究主题: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或事件,并保证对这些主题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只有当主题被明确,我们才能进行有目标的因果分析。

2.搜集资料:接下来,我们需要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数据的获取途径多样,例如参考书籍、统计报告、现场考察等。在收集数据时,必须保证其全面性和精确性,同时也要尽可能覆盖所有潜在的因果关系。

3.数据解析:当我们获取了充足的信息后,我们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统计分析、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等手段。通过对数据的深度解析,我们能够找出问题的核心环节和影响因素。

4.构建因果图:基于数据分析的成果,我们有能力创建一个因果图。因果图是一种描绘事件因果关系的图形工具,它通过图像的形式直观地揭示了各个元素之间的关联。在因果图中,我们可以用箭头来表示因果关系,用文字或关键词来阐述各个元素。

5.检查因果联系:当构筑了因果图之后,我们必须检查它的因果联系的精确性。此项检查任务可以借助深度的数据解读、实证调查、专业人士的对话等手段来执行。唯有当检查结果具备稳健性时,才能够明确因果联系。

6.策划策略:经由剖析因果联系,我们能够找出问题的核心所在,然后依据这个来设计适当的策略。策略必须明确、实施,同时要对问题的核心所在实施干涉,从而实现预设的目标。

1.4 石油化工事故溯因分析方法的特点

1.因果关系的客观性。作为实际事物中的触发和反应,因果联系是真实的,而非由个体的意识所决定。

2.因果关系的特定性。所有的事情都有其共同的联系,要想深入理解每个具体的情况,我们需要将这些联系独立地分析,其中一个作为起始点,而另一个则作为终点。因果关系的独特性体现在,它仅仅涉及个体的伤害行为和其产生的伤害后果的相互影响。

3.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无论何种情况,首要的是原因,其次才是结果,这两个过程的排列是不可逆的。在处理犯罪案例时,我们需要通过追溯到犯罪行为产生之前的原因来寻求解决方法。

4.因果关系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因果关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也就是说,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因果关系。因此,我们在寻找原因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因素的作用。

5.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了因果联系复杂性。

1.5 石油化工事故溯因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

通过对已发生事故的溯因分析,找出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并从中识别可能的危险源。这有助于我们学习经验教训,并在未来的工作中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其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油气勘探开发领域;2. 炼油加工领域;3. 管道输送领域;4. 储运物流领域;5. 其他相关领域。3石油化工企业事故案例分析

2 案例背景

20xx年的912日,山东赫达股份有限企业遭遇了爆炸事故,导致两人受重伤,两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大约为230多万元。

3 事故原因分析

1)据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纤维素醚的制备设备并未按照标准设计,其脱溶釜罐体采用的是不锈钢。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高温、酸性以及氯离子的影响,这些设备的晶体会受到侵蚀,导致罐体底部的封口焊接处的强度减弱,从而可能会导致焊接处的破损,物品会被喷射,形成静电,最终可能会触发爆炸。

2)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企业在脱绒釜罐体的检查和评估上缺乏具体的指导,罐体的外表被保温物品所包裹,而且其检查和评估方法的选择并非合适,无法立即发现脱绒釜内部的晶体腐蚀问题,同样,也无法通过工艺技术的角度来预估不锈钢制成的脱绒釜内部的晶体腐蚀风险。设计的设备设计方案并未达到国家的要求,设计方案上注明的设计单位是淄博泰科工程设计有限企业,然而却缺少设计企业的印章和设计师的签字。没有对于脱绒釜的材料有具体的规定。设计上有所欠缺;在进行脱绒操作时,由于升气阀的打开程度不够,导致其压力超出了工艺规定的最低限值(0.05MP以下),这进一步增大了釜体的压力,并促进了釜底的封口焊接处的破损。然而,安全性能的评估报告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脱绒流程的潜在风险和可能的负面影响,也没有提及脱绒釜可能出现的晶体间腐蚀的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化工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综合成效直接影响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能力和效果,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健全更为完善的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甄别安全隐患情况,确保应急管理工作能落到实处,降低事故引发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问题,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建立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根科.城市石油化工突发事故消防应急救援方法研究[J].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3.

[2]苏明坤.源于工业生产事故溯因的复杂人机系统可靠性分析流程研究[J].人类工效学, 2021.DOI:10.13837/j.issn.1006-8309.2021.01.0005.

[3]石王方.石油化工企业火灾事故原因及调查方法[J].中国石油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2(01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