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合皮热提·买提尼亚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买合皮热提·买提尼亚孜

18082825881新疆和田市第五小学

全环境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买合皮热提·买提尼亚孜

和田市第五小学新疆和田市

摘要:本文围绕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探讨了在小学阶段如何通过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首先解析了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的内涵及其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德育工作在小学阶段的基础性作用,并指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迫切需求。随后,文章详细阐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包括道德品行、法治素养和实践能力。最后,提出了在全环境立德树人背景下,通过整合优化课程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营造育人环境氛围等策略来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本研究旨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 全环境立德树人;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

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这一理念的实施对于学生品德的形成和个人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德育的关键时期,通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灌输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及其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意义

(一) 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内涵

全环境立德树人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德育理念,旨在通过学校内外各种环境和所有可能的教育资源,共同作用于学生,实现其德性的全面发展。这一理念强调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道德教育,更是要将德育工作延伸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如课间活动、社团组织、家庭以及社会等,形成一个立体的、互相促进的德育体系。通过这样的教育模式,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道德规范,从而在思想上、行为上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 小学阶段德育工作基础性作用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进行的德育工作,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和长远的影响。通过系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责任感和法治意识,还能促进其良好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此外,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还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全环境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还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这些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面对复杂问题和挑战所必需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这些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全环境的立德树人实践,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和实践机会,有助于他们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

(一) 道德品行

道德品行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最为基础而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它涉及学生对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认知、理解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践行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意味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这不仅包括诚信、尊重、公正、爱心等传统美德的培育,也包括环境保护、公共道德等现代公民素质的塑造。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积极的引导和塑造,从而在内心深处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地遵循和实践。

(二) 法治素养

法治素养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治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理解和尊重法律的权威,认识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法治素养的培养不仅包括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律规范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法治原则和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思维。这包括学会用法治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冲突,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地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运用法律知识,从而在小学阶段就树立起法治意识。

(三) 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能力,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但不限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在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项目、服务学习等,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锻炼,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在学校中,在家庭、社会中也能展现出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在亲身经历和反思中学习成长,逐步成为能够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个体。

三、全环境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 整合优化课程资源

在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整合和优化课程资源是培养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策略之一。这一策略要求教育者跳出传统教育资源的框架,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利用学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教育者可以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通过访问法院、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同时,可以利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和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教育游戏等,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育者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种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非正式教育途径,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全环境立德树人背景下培养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另一关键策略。面对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难以满足教育目标。因此,教育者需要探索更加互动、参与性强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情景模拟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通过翻转课堂,学生可以在家中预习新知识,课堂上则专注于讨论、实验等深度学习活动;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探索性学习,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则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道德和法律问题,促进道德认知的内化。

(三) 营造育人环境氛围

营造育人的环境氛围是实现全环境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培养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这要求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在学校内部,应通过优化校园文化、提供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如晨会讲话、主题班会、德育墙报等,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尊重法治的学习氛围。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道德教育,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学校还可以与社区、非政府组织等社会资源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和公民活动中学习和体验法治精神和社会责任。

结语

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和日益复杂的世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和优化教育方法,力求在全环境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青少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以及社会的繁荣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娟.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11):3.

[2] 闫华栋.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2019(26):1.

[3] 黄文球.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探微[J].中学教学参考, 2023(15):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