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康复护理对肩袖损伤行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2
/ 2

针对性康复护理对肩袖损伤行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

李海兰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  吉林 延边 133000

摘要:目的:探讨肩袖损伤行关节镜手术后应用针对性康复护理对其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84例在我院接受肩袖损伤行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接受针对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袖损伤行关节镜手术后应用针对性康复护理有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对性康复护理肩袖损伤行关节镜手术肩关节功能恢复

肩袖损伤疾病的发生受到外伤与退变等因素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萎缩、肩部疼痛、力弱,也有部分患者疼痛部位在肩缝附近,因此日常生活中有上举的行为,或者肩外展活动时疼痛感侵袭比较明显,尤其是晚上时疼痛感加重[1]。该疾病的发生,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必须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其关键受限与疼痛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传统开放术相比,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具有较多的优势,因此应用比较广泛[2]。针对性康复护理以人为本,立足患者病情给其提供康复护理,促进其病情恢复,提高预后效果。为此,我院探讨肩袖损伤行关节镜手术后应用针对性康复护理对其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84例在我院接受肩袖损伤行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34~65岁,平均(46.34±2.58)岁。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33~66岁,平均(45.68±2.62)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给其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心理;术后给其讲解并发症类型与征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清淡饮食;以其病情为依据训练其肩关节,锻炼其强度与延长训练时间。观察组接受针对性康复护理,内容如下。

(1)术后1~6周。给其佩戴可调节式肩关节外展包,有效制动肩关节,并在麻醉药效失效后指导患者进行掌屈背伸运动、抓拳增力等适应性锻炼,每次15~35岁,每日2~3次。术后1日被动锻炼其患肢肩部牵动训练,训练期间保持其动作缓慢与轻柔,同时给其冰敷锻炼,控制冰敷时间在30min以内。术后第二周开始,锻炼患者的托手曲肘能力,健手握住患侧手指,协助其伸屈肘部、锻炼其长肌肉收缩项目,每组20次,每日2~3组。

(2)术后7~12周。拆除患者的外展支架后,加强锻炼其肌肉与肩关节功能,且以上臂为中心轴,而后让其前臂在水平位置后伸、外展与内收,逐步增加其锻炼负荷,保证其力量与牵拉最大。

(3)术后12~16周。锻炼患者的牵拉力与肌肉牵拉,同时让其进行爬墙锻炼,即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扶在墙上,同时保证其身体靠近墙面,尽可能将手指伸向上方,以其感到疼痛无法忍受为宜,每次5~10次,每日2次;用2kg的哑铃训练力量,每次15个,每日2~3次。两组均训练28d。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的指标为疼痛、功能、前屈角度、前屈肌力,每项各10分,总分40分,分数越高代表肩关节功能越好[3]

观察两组满意度,应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的满意度情况,<60分表示不满意;61~80分表示基本满意;81~100分表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基本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4.0统计相关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

干预后,观察组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2

12.64±3.57

21.56±4.34

观察组

42

13.21±4.24

37.52±2.41

t

-

0.301

7.200

P

-

0.058

0.000

2.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例,(%)]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42

17(40.48)

16(38.10)

7(16.67)

35(83.33)

观察组

42

31(73.81)

10(23.81)

1(2.38)

41(97.62)

2

-

9.528

2.005

4.974

4.974

P

-

0.002

0.157

0.026

0.026

3 讨论

肩袖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关节、控制肩关节运动,限制其肩部疼痛与肩部外展,不利于患者正常活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通过联合术后康复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早日恢复[4]。传统护理侧重点在于肩关节自动护理,术后肩关节活动的恢复效果不理想。针对性康复护理具有具体化与科学化的特点,分阶段锻炼患者的关节功能,让患者得到有效的锻炼,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对性康复护理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主要因为术后第一阶段侧重锻炼患者的手、肩及腕等关节活动,预防关节黏连与肌肉萎缩;配合冰敷减轻肿胀,减轻疼痛;都术后第二第三阶段循序渐进地增加患者的锻炼强度,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改善其关节活动度、协调其肩部,从而改善其肩关节节功能。同时,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对性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主要因为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改善效果较好,因而满意度提高。

综上所述,肩袖损伤行关节镜手术患者接受针对性康复护理有助于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谭玲花.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护理与功能康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7):84-85.

[2]许银萍.针对性康复护理对肩袖损伤行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3,29(8):163-165.

[3]田梦,祝锐,王思.针对性康复护理对肩袖损伤行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2,46(1):70-71.

[4]谭玲花.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护理与功能康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7):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