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2
/ 2

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与分析

隋春艳

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吉林省 松原市 前郭县

摘要目的:分析在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诊断中应用临床检验生化指标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到2023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86位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组对象,另外同期选择86位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参照组。研究组与参照组都进行生化指标检验。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肝功能指标阳性率。结果:淋巴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以及总胆红素指标水平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白蛋白以及白球比指标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肝功能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多项生化指标能对患者的病情直接进行反映,相比于健康人群,病毒性肝病患者生化指标明显异常,通过临床生化检验的开展,对患者的诊断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关键词临床检验生化指标;肝功能;病毒性肝病;血常规检验

引言病毒性肝病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病毒性肝炎发生后患者会出现肝脏损伤,并且生活质量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患者会出现肝脏功能损伤、肝功能异常、食欲减退,因此需要及早地确定患者发病情况,这样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研究显示大部分病毒性肝病患者生化指标与正常患者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可以选择生化指标,对于肝病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判断,这样可以决定患者发病情况,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临床检验生化指标运用到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可以确定发病情况,区分群体发病类型。以我院2022年4月到2023年3月收诊的86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为对象,选择同期收诊的86健康体检者为对象,对于临床检验生化指标诊断价值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4月到2023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86位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组对象,另外同期选择86位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参照组。其中研究组男性有54位,女性有32位,年龄在21-69岁之间,平均为(44.39±7.58)岁。参照组男性有55位,女性有31位,年龄在20-69岁之间,平均为(44.25±7.73)岁。

纳入标准:①能够进行相应检验操作的患者。②精神认知清晰能够交流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哺乳期或妊娠期的患者。②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③合并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没有差异(P>0.05)。所有的患者均签有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能够得以进行,是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的。

1.2方法

嘱咐两组病例检测前一晚10点后禁饮禁食,第2日清晨,于空腹状态下接受血液采集工作。由经专业血液采集培训的护理人员实施操作,以肘部为血液采集部位,每个病例采集5ml静脉血液,均置于真空负压非抗凝生化管内保存,并在室温下静置半小时,随后统一进行离心处理(离心率为3000r/min,合计离心5min),完成后取上层血清并放置在-70℃至-80℃环境内备用。所有血液标本均统一经由雅培c16000生化全自动分析仪(注册证号:国食药监械(进)字2014第2402117号,生产公司:美国雅培公司)及其配套试剂进行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包括常规生化指标【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总蛋白(TP)、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总胆红素(TBIL)】以及新生化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腺苷脱氨酶(ADA)】两大类。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包括淋巴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白蛋白以及白球比指标。比较肝功能指标两组的阳性率。

1.4统计学

在对指标数值进行处理时,使用SPSS23.0软件包处理结果指标数值,本文研究中所示的指标数值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在检验计量资料时选择t,结果为(x±s)标准,在检验计数资料时选择卡方,结果为百分比,在分析两组是否有差异存在时,主要依赖于P值,临界值为0.05,小于临界值为组间有差异存在。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

淋巴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以及总胆红素指标水平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白蛋白以及白球比指标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的生化指标(x±s)

组别

研究组(n=86)

参照组(n=86)

T值

P值

总胆红素

(μmol/L)

24.02±4.02

13.42±3.33

18.831

0.000

谷丙转氨酶

(U/L)

95.21±9.78

28.13±4.66

57.422

0.000

白球比

1.17±0.13

2.34±0.46

22.698

0.000

白蛋白

(g/L)

37.14±4.12

49.36±6.38

14.921

0.000

淋巴细胞计数

(×109/L)

2.67±0.63

1.06±0.03

23.672

0.000

白细胞计数

(×109/L)

4.91±0.54

7.34±1.38

15.207

0.000

血小板计数

(×109/L)

110.12±20.31

179.87±31.39

17.301

0.000

中性粒细胞计数

(×109/L)

1.14±0.24

3.98±0.86

29.497

0.000

2.2比较肝功能指标两组的阳性率

研究组的肝功能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如下表2所示。

表2对比肝功能指标两组的阳性率[n(%)]

组别

研究组(n=86)

参照组(n=86)

X值

P值

胆碱酯酶

77(89.53)

6(6.98)

117.375

0.000

总胆红素

79(91.86)

10(11.63)

110.856

0.000

谷丙转氨酶

73(84.88)

8(9.30)

98.589

0.000

3讨论

病毒性肝病病程久,病情呈持续发展趋势。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影响预后。当肝脏受损后,细胞内活性物质进入血清,体内AST、ALT指标将会发生变化。受疾病影响,肝脏合成功能下降,ChE、ALB指标浓度降低。由于肝功能受损,代谢机制受到影响,血清内滞留比例较高。以上症状表现均与肝功能受损有密切联系,可根据血清内各指标水平确诊肝损伤状况,临床常用于该病诊断。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生化指标检验来和健康人群进行对比,以此来分析生化检验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以及总胆红素指标水平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白蛋白以及白球比指标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

另外,研究组的肝功能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由此能够说明,相比于健康的体检人员来讲,在生化指标上病毒性肝病患者异常情况较为显著,这也间接地表示,对于病毒性肝病患者的病情通过生化指标检验结果能够直接进行反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项生化指标能对患者的病情直接进行反映,相比于健康人群,病毒性肝病患者生化指标明显异常,通过临床生化检验的开展,对患者的诊断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钟佩敏,吴莉莉,陈彩玲,黎丽冰,叶淑华,陈巧玲,陈艳婷.病毒性肝病患者的生化检验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诊断价值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2):190-191.

[2]郭欢欢,彭波,胡小琴,谢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肿瘤坏死因子-α-308多态性对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转归的影响[J].临床消化病杂志,2020,32(01):34-37.

[3]刘婷,刘建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评分的关系[J].中国综合临床,2020,36(06):491-496.

[4]宁琪琪,高原,段美丽,刘海霞,孟庆华,于红卫,胡中杰,朱跃科.局部枸橼酸抗凝在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肝病合并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05):1055-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