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视角下陪诊服务行业的可行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2
/ 2

医患关系视角下陪诊服务行业的可行性研究

张文俊   指导老师房娟

临沂大学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医患关系一直是医疗卫生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陪诊服务作为一种改善医患关系的方式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医患关系视角下的陪诊服务的可行性,并分析其实际实施的效果,以期提供有关医患关系改善的有益信息。

关键词:医患关系、陪诊服务、可行性

【项目名称】临沂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医患关系视角下陪诊服务的可行性研究及实践”(X202310452152)

一、引言

医患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医疗领域中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话题。然而,由于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以及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医患关系常常面临着挑战。在这种背景下,陪诊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模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陪诊服务是指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由陪诊人员陪同,提供情感支持、信息解读和协助沟通等服务。这种服务形式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提高医疗过程中的满意度和信任感,同时也可以减轻医生的工作压力,改善医患沟通和合作。

然而,陪诊服务的可行性和实践效果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关于陪诊服务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是从医患关系的视角进行深入探讨的研究更是罕见。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陪诊服务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实践,基于医患关系已有的研究,探索陪诊服务行业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陪诊服务可行性研究

2.1陪诊服务对改善医患关系的积极作用。

陪诊服务在改善医患关系方面具有潜在的益处。陪诊服务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支持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陪诊服务可以提供信息解读和协助沟通的支持。患者往往对医学术语和专业知识缺乏理解,陪诊人员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解释医学术语,协助患者获取和理解医疗信息。同时,陪诊人员还可以在医患之间充当桥梁的角色,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帮助患者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从而实现更加有效的医患交流和合作。

2.2陪诊服务有效解决患者困难

陪诊服务行业的主旨在于重视医患关系的建立与维护,通过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医生和医务人员提升沟通技巧和情感智力,以更好地与患者建立连接。为了改善医患关系,陪诊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辅助模式应运而生。陪诊服务能够提供情感支持、信息解读和协助沟通等服务,弥补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沟通困难,有助于建立起医患之间的信任和合作。通过陪诊服务,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医疗体验,而医生也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陪诊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

3.1健全相关制度,完善行业法规。

尽管陪诊服务在改善医患关系方面具有潜在的益处,但其实施和推广仍然面临一些可行性问题。职业陪诊乱象高发于医疗资源紧张的地区,因此若能改善就医难现状,职业陪诊乱象即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4]。招募和培训合适的陪诊人员是一个挑战。陪诊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沟通技巧,以及对患者的敏感性和关怀之心。因此,医疗机构需要投入足够的资源和时间来招募和培训专业的陪诊人员。陪诊服务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和监督机制,确保陪诊人员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此外,医患隐私保护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医疗机构需要制定隐私保护政策和措施,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得到妥善保护。

为了解决这些可行性问题,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是必要的。通过对陪诊服务的可行性研究和实践,可以评估陪诊服务的效果和可行性,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从而促进陪诊服务的发展和应用,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体验。

3.2增强业务知识,扩大社会认可度。

陪诊服务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社会认可度。首先,提升业务知识可以帮助陪诊服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医疗术语、流程以及患者需求,从而提供更专业、周到的服务。其次,业务知识的提升可以增强服务人员的信心和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医疗情况,提升服务质量。为了扩大社会认可度,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可以通过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社会对陪诊服务的信任度。此外,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健康讲座等方式也可以提升陪诊服务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通过这些努力,陪诊服务可以赢得更多人的信任和支持,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和影响力。

3.3 正确定位角色

在陪诊服务中,确立服务人员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明确的角色定位可以有效地避免服务人员与医护人员的职责冲突,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一方面,需要明确陪诊服务人员的主要职责,例如提供情感支持、协助患者交流等,避免过多介入医疗决策。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与医护人员保持密切的联系和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关怀。此外,陪诊服务人员也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确保服务过程中的尊重和保密性。通过正确定位角色,陪诊服务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辅助性作用,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结束语

基于医患关系视角和对陪诊服务行业可行性的探究,通过深入研究医疗机构中的案例以及患者与医生的反馈,我们发现陪诊服务不仅能够推动患者更积极参与医疗决策、降低误解和焦虑,同时在促进医患沟通、加深相互理解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这一研究结果为当前医患关系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实质性思路,为改善患者医疗体验和提高医生工作效能提供了可行的实践依据。陪诊服务作为中介角色成功弥合了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沟通隔阂,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和贴心的医疗关怀,同时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患者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制定治疗计划。尽管陪诊服务展现了积极的实践效果,我们也需正视在其推广和实施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资源分配、隐私保护等方面。未来的研究应深化对陪诊服务模式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更全面、深入的方式推动医患关系的提升。通过这项研究,我们期待为医疗服务的人性化发展和医患关系的优化贡献更为深远的实证支持。

参考文献:

[1]池上新, 陈蕾. 医生对患者的信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制度主义与文化主义的视角[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01): 11-25.

[2]张思远. 社会工作介入医患关系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8.

[3]阎英,杨槐松,王首圣.试论信任、沟通与责任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0,8(01):40-42.

[4]黄友鹏,朱晓丽,史婷婷等.陪诊服务在门诊患者就医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22,21(07):77-81.

[5]王士心,罗泽地,李京京等.京津冀协同视域下陪诊服务行业可行性研究[J].投资与合作,2023(04):58-60.

[6]陈爱萍.志愿陪诊服务在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5(6):11-12.

[7]黄友鹏,朱晓丽,史婷婷等.陪诊服务在门诊患者就医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22,21(07):77-81.

[8]邓勇,刘开莹.职业陪诊缓解公立医院就医难问题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J].中国医院,2023,27(07):36-40.DOI:10.19660/j.issn.1671-0592.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