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育中“思想政治能力”的成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2
/ 3

大学英语教育中“思想政治能力”的成分分析

崔健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150086)

课题:2021年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及研究对策的研究成果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大学英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本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将“思想政治”解释为一种思维方式,即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去思考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评价,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成功地将知识内化为意识和能力。然后是“思想政治”的概念引入了“能力”的概念,分析了能力的构成要素,界定了子能力,设计了大学英语思想政治能力培养的“多管齐下”模式。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能力,多管齐下的培养模式

1引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建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够担负起民族复兴使命的新一代青年,培养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年。在此背景下,高校不仅要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成长,更要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成长。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培养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实践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概念,是党对高校全面领导、实施多管齐下教育的关键。应各司其职,承担责任,使各门课程共同发挥作用,产生协同效应。大学英语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因其教学时间长、课时长、影响广而被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不仅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肩负着传播文化、价值观和美德的使命。它是一门典型的具有工具性人性双重属性的课程。因此,大学英语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载体,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全面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英语

课程思想政治”(具有思想政治因素的课程)的本质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它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同时提升核心价值观,而且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价值观的传递,从而突出外显教学与内隐教育的融合,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创新与改革正在蓬勃发展。研究人员和教师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方法。

大学英语教育领域的思想政治问题研究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在2018年之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首先,研究者普遍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和重要的。大学英语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性质、功能和内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然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道德教育缺失、中国文化覆盖不足、意识形态问题态度模糊等问题。其次,研究多集中在如何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即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学的策略、途径和方法。本研究阐明了如何将大学英语与思想政治教学结合起来,并提出在目标设定、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方面以思想政治教学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应融入和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框架。第三,一些研究侧重于细节,通过教案和实例,从主题引入到讨论,从语言知识到文化现象,从批判性思维到评价反馈,从课堂到虚拟学习等,展示了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线和方法。此外,也有少数研究从理论角度将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引入到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中,如Bloom-Anderson分类法、巴班斯基的优化理论、温秋芳的生产导向方法等。这些研究试图为教材设计和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总之,前人的研究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目标和作用,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和可行的实施路径和方法。但理论创新不足,实证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使人们难以看清其本质。本研究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思想政治”的概念,将其视为一种思维方式,即批判性地思考,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成功地将思想政治知识内化为意识和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思想政治能力”的概念,分析其构成要素,界定其子能力,设计出大学英语思想政治能力培养的多管齐下模式。

3思想政治能力的成分分析

中国近代哲学家冯奇曾提出“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美德”的思想。它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将外在理论转化为内在美德的过程。同样,“课程思想政治”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美德;转化为内在的精神,转化为自身的素质或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改变世界。转化或内化发生在认识、思考、行动和假设检验的循环中。

在《新华词典》中,“胜任能力”被定义为具备足够的知识、判断力、技能或力量的品质或状态。它是一个人在某一特定职责或某一特定方面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框架下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这种思想政治能力由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能力四个要素构成。大学英语中的思想政治知识涉及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文化知识是关于世界、西方和中国的知识。思维能力是运用一些批判性理论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形成和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模式的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知识处理现实社会问题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如“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最后,情感能力是学生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态度和动力。通过大学英语课程,使学生在情感上接受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有足够的动力学习和运用思想政治知识,发展思想政治思维,完成思想政治使命。

A.认知能力

首先,思想政治知识是关于思想、政治、道德、价值等方面的一系列知识,是对相关事实和信息的描述和表达的总和。认知能力是获取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思想政治知识涉及面广,必须在大学英语语境中准确定位其范围,实现有机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带有思想政治元素的课程的融合并不意味着它们是相同的,它们的位置不能混合或错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专业课和通识课以智、体、美教育为主。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通识课程,不能替代或照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把握好“度”;其思想政治功能的实现应立足于课程本身的特点,符合语言教与学的规律,以“渗透”的方式传递价值。同时,思想政治内容也不能脱离课程本身。根据《2020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导纲要》对课程性质的描述,大学英语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工具性主要体现在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获得在学术或专业领域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人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展跨文化教育,即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外的国家和文化,加强对差异的理解;二是培养学生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诠释中国文化,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中国文化的能力。鉴于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课程的统一性以及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内容应以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语言文化和人文学科等为主。在选择教学内容或挖掘现有教材时,应特别注意承载文化和价值的词汇、表达、语篇和文本,并通过技能训练让学生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B.思维能力

其次,意识形态是一个群体或社会特有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与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语言促进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文化影响和制约思维。中国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必然会受到中国现代思想政治、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根本影响;同时,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和文化课程,对学生也有一定的渗透性影响。在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的交叉作用下,应该教会学生正确对待中西方的差异,这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发展和联系的角度来解释世界和社会问题,并试图找到历史变化的规律。这与理想的批判性思考者的特征是一致的,“好奇,相信理性,公正的评估,谨慎的做出判断,……并坚持不懈地寻求结果”(德尔菲项目,1990)。也就是说,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唯物辩证法,反之亦然。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的长远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创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和创新的良好环境”。这表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中国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布鲁姆-安德森分类法将认知分为六个层次,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分析、评价和创造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相反,他们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方法和技巧。如课前布置任务,课中注重“输入”的数量和质量,激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鼓励学生深度参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成长为主动学习者和创造性思考者,形成边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C.实践能力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是使学生能够处理和解决学习、工作、社会生活、跨文化交际等情境中的各种问题,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行为模式,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爱国主义精神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参与国际事务,传播和传播中华文化。语言以说和写的形式产生,思想政治知识需要通过英语作为媒介来传递。知识和理论的应用和实践将成为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

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跨文化交际和“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两个方面。跨文化交际是指说不同语言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纳入语言课程,它由四个要素组成:全球意识、文化适应能力、自我和他人知识(交际文化)和实践能力。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需要精通目的语,熟悉目的语文化和沟通规则,并能完成沟通任务和解决纠纷。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实现文化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21世纪提高国家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所不可缺少的。“讲好中国故事”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改变刻板印象,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基础语言技能训练中,学生应掌握讲故事的手段和策略,使学生能够用可理解、可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道路和制度创新。

D.情绪能力

情感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持积极态度,并具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强烈意愿。情感对于认知、行为和社会活动非常重要。情感能力帮助人们适应环境,迎接挑战,实现目标。在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中,具体是指学生适应教学、参与活动、调节和调节情绪的能力。第一个是学生对课程思想政治知识内容的认可和认同,如是否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对中国文化充满信心,是否能够客观、批判地评价西方文化;二是学习的参与程度,即是否愿意参加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三是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对消极情绪的调节能力,如能否克服语言使用中的焦虑、文化冲突中的困惑和挫折等。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外国和文化差异,增强民族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教师应设计各种互动任务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提高课堂参与度;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干预,为学生提供有效控制消极情绪的策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心理。

4高校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管齐下”模式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坚持“全员教育、全过程教育、全覆盖教育”三管齐下的要求。这是对整合教育资源、重构高等教育体系的呼唤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标准和体系,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调和方向。每一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要充分贯彻“三管齐下”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基于“多管齐下”、“四要素”的思想政治能力培养模式,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模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所有员工、学校、老师和学生都要参与并承担自己的责任

“全员”是根据教育主体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意味着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教与学的过程。作为政策制定者,学校不仅要明确其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布局,发挥作用协调和组织,也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指导各部门和课程的方向,并制定出适合学校的评价机制。同时,学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科研放在首位,并给予经费支持。教师和学生是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老师和他们在课堂上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用一切资源进行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和能力,然后将思想政治因素融入到课程中并有计划、有策略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同时,要主动监测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变化,及时干预,通过评价、反馈等方法形成完整的思想政治教学循环。学生既是知识的获取者,又是意义的创造者。学生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的形成虽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最终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因此,学生应该是积极和重要的参与者。没有学生的参与,这项工作注定要失败。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正确认识英语的作用,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学习。通过运用英语语言和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心理,促进和加强中西方的交流,传播中华文化。

B整个过程包括内部和外部活动——学习、思考、行动和评价

整个过程在时间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思想、价值、美德的形成是内化的结果。它是输入和吸收的产物,是思想政治知识从输入到通过主动学习和思考吸收知识,再通过应用和实践最终内化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将这些环节有效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在知识输入过程中,既要注意数量,又要注意质量,既要注意内容,又要注意方法。内容应结合语言(英语)、文化(中西文化)和思想(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法不应局限于一种模式。任务型和探究型教学是价值观传递和建构的有效途径,也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和效能性。但是,输入不等于输出。输入信息能否被成功吸收,取决于处理的有效性。除了注意和记忆,意义的构建和创造需要更高层次的思维。高阶思维、分析、判断和创造在知识内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只有有意识地进行批判性思维,才能将思想政治知识的输入转化为吸收,并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输出既是学习的结果,也是学习的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从所学的知识中提取出相关的信息,并通过说和写将其表达出来。他们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英语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进行跨文化交流。最后,评价与反馈也是推进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知识和能力既应纳入课堂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也应纳入大学英语四、六级等高风险考试。这必将产生积极的反拨作用,进一步促进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规范。

C.全覆盖教育,包括一、二课堂和线上线下学习

全覆盖从空间上界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和领域。课程思想政治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而应通过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将其延伸到课外活动和任务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其延伸到网络平台上。首先,第一课堂(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应该结合在一起,创造一个学习环境。从广义上讲,第二课堂是指课堂教学之外的一切活动,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在第二课堂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拓宽视野,训练能力,丰富经验。大学英语可以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充分开发第二课堂的资源;可以通过举办英语角、读书会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借助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和实习活动,测试学生的语言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其次,应该鼓励和促进混合学习(线上和线下)。要大力发展中国历史文化、中西比较、马克思主义著作(英文版)选读、批判性思维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让更多的学习者可以学习。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微博、知乎等社交网站定期发布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答疑解惑,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还可以在微信等移动应用上建立班级群,通过提供材料、发起讨论、分配任务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育必须赶上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科学和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后流行病时代)的新方向。

5结论

当前大学英语教育的变革是对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积极响应。这也是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而提出的新目标。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主体、多阶段、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弄清思想政治能力的内在性质和构成要素,对确立目标和制定教学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而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三管齐下教育模式的成长和成熟。总的来说,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待进一步探索。我们还需要努力推进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