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下新型城镇化与农村振兴战略的融合规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1
/ 2

国土空间规划下新型城镇化与农村振兴战略的融合规划研究

许晏晨

新疆吉农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探讨新型城镇化与农村振兴战略的融合规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振兴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两大历史性任务,融合规划研究将有助于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下新型城镇化与农村振兴战略的融合规划研究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新型城镇化农村振兴战略

引言

融合规划研究要注重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示范点,助力新型城镇化与农村振兴战略相辅相成。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通过明确城乡发展的定位和功能分区,合理规划城市扩张和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振兴的协同发展。

1、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

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振兴战略作为当前中国国家发展的两大重要战略,具有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意义。促进城市化的内涵转变,强调以人为本,推动城镇建设向着高质量、宜居、宜业、宜游的方向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群和城市副中心建设,构建多中心城市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核心功能提升和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加强城市规划和管控,推动城市管理和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乡村产业,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电商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民自治,提升村级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水平。改善乡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推动农村人才培养和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人口资源优化配置。

2、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国土空间规划中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传统的城市主导模式导致了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发展相对迅速,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农村地区面临着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困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国土空间规划中存在着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一些地方在城镇扩张中过度依赖土地扩张,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种地权益和生态环境。国土空间规划中存在着低效率用地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城市和重点发展区域过度依赖土地资源扩张,占用大量土地但利用率低下。另一方面,一些土地被闲置或未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低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之间存在着脱节和不协调的问题。一些规划制定过于理想化,实施时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和监管手段。同时,相关政策和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规划无法得到全面贯彻。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资源保护常常被忽视。一些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衰退。需要更加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3、新型城镇化与农村振兴的融合路径和策略

3.1城乡一体化规划

城乡一体化规划是指将城市和农村纳入统一的规划框架中,促进城乡间合理的人口流动和资源配置,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优势互补、互联互通,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全面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规划要突破传统的城市主导发展模式,实现城市与农村的有机结合。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建立多中心城市体系和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推动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消除“城乡二元”对立,促进城乡共生共赢。城乡一体化规划应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通过引导和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推动城市功能转型升级,实现乡村特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相互融合,推动产业互补和链条延伸,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城乡一体化规划要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强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缩小城乡间基础设施差距,改善农村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城乡人民获得感。此外,城乡一体化规划要积极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创新,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建立健全的村级自治机制,促进农民参与决策和管理,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和法治建设,推动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实施。

3.2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的建立旨在消除城乡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获得感,促进城乡全面发展。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布局。农村地区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农田水利、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确保农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相当的便利和舒适。同时,要注重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配套设施,包括农村学校、医疗机构、文化娱乐设施等,使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要推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此外,要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农村青年和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另外,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地区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乡镇诊所和村卫生室的服务质量和能力。

3.3创新农村土地利用方式

创新农村土地利用方式是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以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加强土地承包制度保护,稳定农民土地承包期限和承包面积,确保农民土地权益不受侵犯。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农民将闲置或低效用地流转给专业经营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推动农村土地向高效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方向转型。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推广科技农业和智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开发农村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另外,要鼓励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的开发利用。支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土地资源有序利用。同时,加强对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推动农民住房改善和农村居住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宜居性和美观度。要积极引导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村多元化经营模式发展。

结束语

总的来说,国土空间规划下新型城镇化与农村振兴战略的融合规划研究旨在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布局,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促进乡村振兴、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交通网络等举措,可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农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结合,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J].人民日报,2017,(16):32.

[2]杜志雄,肖卫东.用科学的理论和决策调整城乡关系—中国共产党调适城乡关系的百年探索和实践经验[J].中国领导科学,2019,000(016):57.

[3]冯朝睿.共同富裕视域下的乡村振兴:理论谱系·现实逻辑·实施策略[J].吉首大学学报,2019,000(026):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