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改造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改造措施

苏悦 冯伟民 胡新歌 万树力  薛冰川

河南裕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林州 462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给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雨污分流改造作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受到关注。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城市内涝的现状,探讨了雨污分流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在此基础知识提出了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改造的具体措施。旨在为城市内涝治理和雨污分流改造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保障居民生活安全做出贡献。

关键词:城市内涝治理;雨污分流;改造措施

引言

频繁的暴雨事件、排水系统老旧等因素导致城市排水系统不堪重负,进而引发严重的内涝灾害,对城市交通、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探讨有效的城市内涝治理措施显得尤为迫切。雨污分流改造的核心理念将雨水和污水分别收集、处理和排放,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并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但是在操作过程中雨污分流改造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系统地研究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改造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城市内涝现状分析

城市内涝作为近些年来频繁出现的城市灾害,已经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城市的正常运转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城市内涝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以及排水系统老旧等多重因素。当降水超过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时,就会发生内涝。另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地面被大量硬化,导致雨水无法自然渗透,只能通过排水系统排走。一旦遭遇强降雨后雨水无法迅速排出,就会在低洼地区积聚形成内涝。在遭遇强降雨时,老旧的排水系统往往无法应对,就容易引发内涝[1]

、雨污分流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虽然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严重污染了环境。实施雨污分流后,污水可以通过专门的管道收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雨水可以通过另一套管道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或收集利用,避免了雨水与污水的混合,进一步保护了水环境。

如今,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城市成功实施了雨污分流改造,这些成功案例为其他城市的雨污分流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如:国外的新加坡和国内的广州都是雨污分流改造的佼佼者。新加坡通过实施雨污分流和雨水收集利用等措施,成功打造了“海绵城市”,有效应对了城市内涝问题。广州作为国内较早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的城市之一,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显著提高了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这些成功案例表明,雨污分流改造在不同城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行性[2]

、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改造措施

(一)优化城市排水的规划设计

针对城市内涝问题,优化城市排水的规划设计是首要的治理措施。规划城市排水系统阶段,相关部门需组织专业的设计团队,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地形地貌特征、历史降雨数据、人口密度及分布、土地利用情况等因素,进行详细勘察和收集相关数据,然后在根据这些数据利用先进的建模技术。在布局和规模确定上,要充分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极端天气事件,确保排水系统有足够的冗余能力应对突发情况。规划过程中也要明确雨污分流的原则和技术路线,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入自然水体或收集利用系统,而污水则通过独立的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同时还要通过合理设置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措施,促进雨水的自然下渗和净化利用[3]

(二)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实施城市内涝治理和雨污分流改造过程中,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关键。通过科技的引领和支撑,可以提高治理的精准度、有效性和前瞻性,还能显著提升城市的排水能力、减轻内涝灾害,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如:智能排水系统的引入能够极大地提升城市排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在城市排水系统的关键节点部署水位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实时地监测和收集水位、流量等关键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这些数据也能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在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准确地掌握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隐患,并预测可能的积水点和内涝风险。

(三)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城市内涝治理和雨污分流改造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一项涉及众多方面的社会工程。因此,制定专门针对城市排水和雨污分流改造的法律法规是首要任务。法律法规需要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与权限,确保在排水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维护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4]。对于违法行为,如:私自接改管道、排放污水等,应加大处罚力度。另外,政策法规的配套性和协调性也不容忽视。制定政策措施时不能鼓励看待城市排水和雨污分流改造问题,而应将其放入城市整体规划、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更大的框架中考虑。所以相关单位必须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平衡各方的利益诉求,才能保证政策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改造项目谋划

为提升南区排涝能力,实施雨污分流,拟对南区发展路、茶山路、中山路等道路增设雨水管网,总长约 24.5 公里,项目建成可大幅提升南区防汛排涝。拟为老城区珠江路、漓江路,增设D800 雨水管网全长5400米。对区域内单位小区排水管网进行改造,改造增设D300 雨水管网10000米。对樟江路段排水管网进行检测疏挖及改造提升,项目全长6800 米,区域内单位小区排水管网进行改造,改造增设D300 雨水管网13000 米。项目建成可解决4.08 平方公里区域内排水问题。为提升城市防汛排涝能力,拟于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黑河东西支交口增设雨水排涝泵站1座,并对黑河河道进行疏挖整治及边坡整修,全长约18公里,可解决建成区排涝不畅问题。对老南环路(解放路-衡山路)进行河道疏挖、混凝土挡墙建设等内容。                                              

 对南区 (樟江路以南,万泉河路以北,解放路以东,东山路以西)地下排水管网情况进行排查,购买探测设备,聘请专业人员对地下管网进行疏挖、检测,针对管网破损、设施不完善区域进行修复,项目建成将完善南区整体管网排水能力。东方红路4000 米,燕山路2000米,南兴路 3500 米,发展路4500米,新漯上路 5000 米等道路的管网检测修复改造。

拟于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黑河东西支交口增设雨水排涝泵站1座,并对黑河河道进行疏挖整治及边坡整修,全长约18公里,可解决建成区排涝不畅问题。于汾河与凤凰山路交叉口西南角建设一座雨水排涝泵站,泵站设计规模为70m³/s。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采取有效的雨污分流措施以及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可以共同推动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升级,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安居乐业。未来的城市建设中,相关领域还应继续致力于探索和创新,为构建更加美好的城市环境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成庆荣. 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改造措施探讨 [J]. 大众标准化, 2021, (20): 23-25.

[2]王忠浩. 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改造措施 [J]. 工程技术研究, 2021, 6 (12): 249-250.

[3]张茹. 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改造措施 [J]. 山西建筑, 2019, 45 (10): 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