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水利工程中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李倩

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 长沙市 410000

摘要:水利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其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领域,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分析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要点,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实践经验,旨在探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要点及应用实践,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技术;管理要点;应用实践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等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等在水利工程勘察设计、监测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模拟技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1.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统应用的优势

1.1提高效率
    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统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集中管理各种人员的信息,包括工人、管理人员、监理师等等,系统可以实时记录工人的出勤情况、请假情况、申报情况等数据,方便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工人的情况,以便更好的协调工程、响应变化。系统可对工地现场人员进行高效的排班、分工,采取平衡制和轮换制灵活处理用工,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值、人员分布、建筑进度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从而优化施工计划和管理程序。通过实时接受和分析施工信息,管理人员可以快速作出决策,提高管理效率,避免过度膨胀的管理团队和低效率的现场输送。
1.2减少人力资源浪费
    在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统中,通过搭建高效、精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人才资源。通过智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企业可以根据岗位的职责和特定的技能需求,对员工进行更加有效的岗位匹配,以充分利用员工的特长,成功地完成工程任务。此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还能对员工技能、工作历史、以及工龄等进行全面记录和维护,为后续的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1.3提高施工质量
    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统人员管理信息系统使乱象和管理混乱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和改善,防止了工人随意拖延或偷懒、消极怠工导致的劳动力浪费,并在工程进展中依据实际需要进行多维度数据统计和分析,透过比对分析进度与效率、成本与效益、人力资源利用方案的优化与落实,为企业提供科学决策和管理指南,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通过可视化的施工过程监管、即时的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可以有助于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以及及时处理意外事件,减少失误和损失

2.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2.1 规划设计阶段

传统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而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数据采集设备和智能化的数据分析软件,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各类水文、地质、气象等相关数据,为规划设计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通过三维建模、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可以将水利工程的地形地貌、水文水资源等信息进行数字化呈现,使规划设计师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工程的空间布局和效果,从而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土木工程、水文学、水力学等,传统的设计过程需要各个学科专家之间的频繁沟通和协作。而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建立集成的工程设计平台,将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数据进行整合和共享,实现多学科之间的协同设计和决策,提高规划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2.2建设施工阶段

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动态,如土方开挖、混凝土浇筑、设备安装等。将这些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准确掌握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此外,通过对比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可以及时发现偏差,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例如,通过对施工现场的边坡、水位、气象等因素进行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预防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找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点和事故规律,为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信息化技术在施工材料和设备管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构建材料和设备数据库,实现对施工过程中材料和设备的实时跟踪、调度和监控。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材料和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

3.3运行维护阶段

利用智能化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如水位、流量、水质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工程的运行是否正常,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水利工程设备的故障进行预测。在设备出现故障前,提前进行维护和更换,降低设备故障率,确保工程的稳定运行。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调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水文、气象、电力需求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4灾害应急响应

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地震等的发生情况。通过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等,迅速获取灾害范围、程度等信息,为灾害应急响应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根据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指导群众进行疏散。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快速定位受影响区域的人员,提高疏散效率和安全性。在灾害发生后,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应急指挥与调度。通过对受灾区域的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救援物资和人员迅速到达灾区,提高救援效率。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灾害损失进行评估。通过对受灾区域的地形、地貌、建筑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灾后重建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根据灾害预警系统,预防未来相似灾害的发生,降低灾害风险。

3.5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企业应该积极招聘和引进具有信息化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人才。这些人才应具备项目管理、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相关技能,能够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项目管理提供支持。企业可以制定针对信息化技术和项目管理的培训和教育计划,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研讨会和专业认证等。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信息化素养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工具和技术进行项目管理工作。为信息化人才构建良好的职业发展和晋升通道,激励他们提升技能和能力。企业可以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建立评价体系,鼓励信息化人才在项目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方面有所贡献,并提供适当的晋升机会。

3.6加强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利用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需求,企业可以考虑定制化开发适合自身需求的信息化管理软件。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项目管理的特定要求,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鉴于市场上已经存在许多成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企业可以选择并购买适合自身需求的现有软件。在选择软件时,应注意软件的功能覆盖范围、易用性、数据安全性等因素,确保软件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加强信息化管理软件和其他系统的数据集成与共享。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流和共享对于项目管理的协同和高效进行至关重要。因此,企业需确保信息化管理软件能与其他系统实现无缝的数据交互和共享。定期评估和反馈使用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问题和需求,持续对软件进行功能优化和改进。通过用户反馈和市场需求的分析,及时修复软件中的漏洞和问题,增加新功能和提升用户体验,确保软件始终能够适应企业的项目管理需求。

结论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可以实现工程的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管理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为我国水利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罗逸铭,李连国,张李荪,等.信息化技术在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水利科技,2022,48(1):4.

[2]王建忠.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