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市政道路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究

安徽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高效施工与人民群众出行、交通行业发展密切相关,而在该类工程建设过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属于施工重点,关系整个工程质量。因此,以保障工程质量为重点,避免因沉降段引发交通事故,要求工作人员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市政道路工程特点,充分分析沉降段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强化施工工艺控制,进而有效保障沉降段路基路面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1 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沉降及其机理、危害分析

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沉降主要表现为部分路段的路基路面出现下凹性的变形,破坏了市政道路整体的平整性,影响了道路的基本交通功能。路基路面沉降的机理在于该路段下层土质软弱,无法满足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要求。而在施工过程中,未能进行妥善的排水、压实等处理,导致在后期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受到车辆荷载、道路自重等因素的作用,使得下层土体被挤压变形,造成地基下陷,与正常路基路面结构形成高度差,形成了路基路面的沉降问题。道桥工程路基路面沉降问题带来的危害非常大。不仅会破坏道桥工程的基本结构,降低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会对过往车辆的正常行驶产生影响。轻则出现跳车问题,影响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重则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对车辆行驶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必须对道桥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确保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并为车辆的安全、稳定行驶提供基本保障。

2市政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分析

2.1搭板施工技术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对桥梁搭板的设计及施工要求较高。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承载路段,需承载大量社会车辆的出行,在长期外力作用下,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结构刚度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出现沉降或其他问题,影响道路的使用效果。市政道路结构基础是板材,强化板材质量可以提高市政道路的荷载冲击能力,进而提高市政道路的稳定性。搭板施工前,施工队伍要勘察现场实际情况,充分掌握施工现场条件,并科学、合理地确定设计参数,确保搭板高度与路面高度一致。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反向调整搭板来调节其高度。此外,搭板桥面施工过程中,要平衡好路面和桥面的方向,减少路面、桥面之间的高度误差,以控制沉降问题。桥梁开口相交位置要设置收缩接头,做好板坯防滑处理,以减少断裂情况。为了提高结构稳定性,桥头后面要设置地脚螺栓或者连接杆,一般采用钢杆,并合理控制安装距离。

2.2路基开挖

市政道路施工前,要勘察、分析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尤其要确定特殊地质情况,并设计科学的处理方案,以保证地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路基开挖施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图纸,开挖顺序为自上而下;土层厚度较深的路段区域,不能使用爆破方式开挖,而应采用其他方式,以保证路基的安全;石方坡面应采用光面爆破的方式。二是路基开挖过程中若遇土层性质改变,应停止施工,由专业技术人员具体分析土层施工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优化施工方案后,方可继续施工。三是当施工过程中出现弃土场无法满足实际弃方堆砌时,应分析调整后选择新的弃土场,但需要完善相关手续,并做好记录。四是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会遇到文物古迹、地下管线问题、影响其他建筑结构等情况,需要施工队伍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保护文物古迹或地下管线,避免其他建筑结构受到侵害。

2.3路基压实

市政道路沉降段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与地质条件、施工环境密切相关。选择回填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透水性能,并明确、科学设计路基压实工艺流程,加大沉降路段的路基压实度。路基压实操作要规范,严格遵守图纸设计和流程手册等,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提高施工质量。路基压实阶段有5个技术要点:一是为了提高路面排水能力,路基压实顺序要先两边后中间,并设置一定的拱度,确保排水通畅。二是要把控好路基压实力度,一般由轻到重逐渐增加压力,使土层更加均匀、一致,进而提高路基的稳固性。三是控制路基压实设备的行驶速度,一般采用从慢到快循序渐进的方式,以避免速度过快损害土层压实效果,一般采用轧压机进行施工,并合理设置轧压机的宽度,确保路基能够分层压实。四是压实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压实力度要均匀,避免路基受力不均埋下安全隐患。五是路基压实后,要严格检查施工质量,若发现压实情况不足,应经施工队伍分析,检测压实结果后,调整施工方案进行二次碾压,直至路基压实达到最初设计参数要求。

2.4路基排水控制

积水会使路基变软,呈现不均匀沉降状态。为有效降低水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设置止水沟,通过增加排水装置加快积水排除速度,以有效提高道路排水效率。同时,可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和工程排水控制需求安装钢筋混凝土板,有效提高排水效果。在施工期间,应合理控制排水沟和管路长度,满足道路需求。

在路基施工结束后,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工作,在道路运营阶段受到外部因素干扰,将会导致道路稳定性下降,增加道路破坏风险。因此,市政道路工程应落实基础结构施工作业,还要进一步强化防护工作。具体而言,工程施工结束后,可通过种植植被并借助混凝土保护两侧斜坡,进而有效提升道路整体的稳定性,以免在荷载的影响下道路呈现不均匀沉降问题。同时。应合理选择沥青混凝土,加强材料控制,铺设质量良好的沥青混凝土。通过做好沥青材料控制,确保所有原材料搅拌均匀,能够在整体上提升材料稳定性,有效降低路面裂缝风险。另外,应做好道路沟渠和渗透点监测工作,以免受到渗漏损害影响,导致不均匀沉降而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2.6软土路基处理措施

沉降段施工要求应加强软土路基处理,有效降低沉降风险。同时,软土地基处理效果与道路沉降事故密切相关。软基出现主要与地基水源排放不畅密切相关。地基施工期间,工作人员应充分分析土层实际情况,完成压密作业,建立在有效压密处理基础上,打造更加良好的施工环境。工作人员可通过应用纵向排水带促进水源排出。在排水固结期间,随着时间流逝,泥泞土层体积缩小,将会引起土层沉降。排水固结处理后,如果土层含水量较高,应借助专业措施保持土层干燥,进而提高固结质量。经测试后,如果土层固结与施工要求相符,可进一步进行路基施工,以提升工程成效;如果土层无法进行排水固结,可进一步更换处理方式。

在对淤泥土层进行处理后,可通过换填作业强化处理效果。工程中存在60m淤泥路段,因此,可结合该路段实际情况,将片石作为材料给予换填处理,以满足工程标准。可借助压密施工法进行处理,提升软基加固处理效果。在此期间,工作人员应深入分析土壤质地情况,经检测,如果发现沉降段黏土含量不符合要求,可借助压密施工做好施工护理。如果在道路下方发现存在含水量过高的问题,可借助压密系数做好调整处理,从整体上提高地基质量。在实施压密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借助外力锤击软土,挤压软土缝隙,增加土层硬度,使土层处理效果显著提升。在实际施工中,应合理筛选填料做好分析工作,保证施工质量。设计阶段应综合分析工程资料,合理选择渗透性和承载力良好的材料,确保道路稳定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社会发展对市政道路工程稳定性要求更高,而作为城市交通的基础部分,落实沉降段处理工作可确保道路正常通行。因此,工程通过深入分析工程现状,从工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施工技术,加强沉降段施工处理,有效降低对道路正常运行造成的干扰,提高工程施工水平和道路运行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昝亨.道路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析[J].四川建材,2022,48(02):116-117.

[2]毛文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中华建设,2021,(11):144-145.

[3]许灿灿,张宏凯.探究市政道路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J].居业,2021,(10):134-135.

[4]周爱生.市政道路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研究[J].低碳世界,2021,11(03):197-198.

[5]郑华君.市政道路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1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