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动力电缆制作工艺及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屏蔽动力电缆制作工艺及优化

杨番番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长治   046012

摘  要:针对屏蔽动力电缆制作工艺亟需优化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屏蔽动力电缆制作工艺及优化问题进行了详细地概述,提出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驱动的工艺优化策略,以期为屏蔽动力电缆制作工艺及优化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屏蔽动力电缆;焊锡环制作;智能生产

随着屏蔽动力电缆在高端装备运维中的广泛应用,其制作工艺的完善显得尤为关键。为提升制作效率和质量,需要对制作工艺进行深入优化,以应对多源异构、工况复杂的运维需求。因此,制作工艺及其优化成为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的研究重点,旨在提高屏蔽动力电缆的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未来高端装备的智能化运维需求。

.屏蔽动力电缆的制作工艺及优化问题概述

屏蔽动力电缆的制作工艺优化涉及解决手工制作方式存在的质量和工艺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改进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引入更精密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从而降低电缆重量,以适应电力机车对于轻量化设计的需求。

1.1 屏蔽动力电缆的制作工艺

1.1.1线缆和接线头外观检查

屏蔽动力电缆制作工艺中,首先进行线缆和接线头的外观检查,确保外表颜色、平整度、无鼓包破损,线径均匀,避免偏芯,保障制作质量。

1.1.2 下线

执行下料工艺时,按照工艺卡规格,使用剪线钳切断电缆后,需关注电缆截面处线芯状态,确保平整无损。操作过程中要防止损伤电缆外绝缘层,保持拖动下料的规范操作。

1.1.3 套热缩线号套管和热缩套管

该工艺首先对热缩套管进行分段处理,以确保其能够准确覆盖电缆的相应部位。剪开的热缩套管需要仔细套到电缆上,确保套管完全包裹电缆。随后,再将热缩线号套管套到电缆上,确保线号套管与热缩套管的结合紧密而均匀。在操作时,要确保套管的位置准确,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移位或脱落的情况。

1.1.4 剥线

在手动剥头时,使用剥线刀需要严格按照剥线刀操作规程进行环形剥离操作。在剥离的同时,要注意保持线芯的完整性,避免出现断股的情况。剥皮的长度应以所选用的接头为标准,确保在观察孔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线芯的状态。

1.1.5 接线头压接

在压接前,首先检查压接钳是否在规定日期内,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对管式接头,需正确套入线芯并用木槌均力敲打,通过观察确保插接到位;对板式接头,同样要正确套入并均匀敲打,观察前端确保线芯露出12mm。压接后进行裂纹检查,同时验证接头与绝缘层的间隙符合规定,以保证压接质量和连接可靠性。

1.1.6 焊锡环制作

在焊接焊锡环时,首先确定焊锡环的位置并测量距离线缆端部的长度对黄绿接地线缆,在缺口处剥皮,确保裸露线芯能够被焊接。随后,使用热风机对黄绿接地线缆、线缆屏蔽层和焊锡环进行焊接,确保温度和时间符合工艺要求,以保证焊接的牢固性。在整个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焊接温度,以防损害电缆或影响焊接质量。

1.2 屏蔽动力电缆制作时易出现的问题

在屏蔽动力电缆制作过程中存在几个问题。在接头压接时,热风机吹热所导致屏蔽层下的保护纸容易损伤绝缘层,降低电缆的绝缘性能。在焊锡环制作时,剥线深度控制难以实现,可能伤及屏蔽层,而焊锡环吹塑时的不均匀温度会影响焊接质量。由于电缆有两层绝缘层和屏蔽层,操作者制作焊锡环时可能不慎划伤内层,导致电缆耐压值不达标,危及安全性和可靠性。

. 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的屏蔽动力电缆制作工艺的优化

数字化和智能化驱动下,屏蔽动力电缆制作工艺得到了全面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2.1在保护纸的去除阶段

通过数字化记录和智能监测系统,在屏蔽动力电缆制作的保护纸去除阶段,实现了对去除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温度控制。这一优化措施有效防范了因过度受热可能对电缆绝缘层造成的损害。数字化记录确保了对温度变化的准确记录,而智能监测系统则及时调整热风机的温度,以保持均匀地受热过程。这不仅提高了工艺的精准性,确保了每个电缆在去除保护纸时都受到适当的热处理,同时也增强了工艺的安全性,减少了潜在的绝缘层损害风险。

2.2在电缆的剥线过程中

在电缆剥线过程中,数字化工艺文件和智能剥线工具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制作工艺的效率和精度。数字化工艺文件确保了剥离长度和质量的精准控制,通过提供准确的参数设置,使得每次剥线都能符合规范要求。智能剥线工具基于数字化工艺文件的指导,能够自动进行剥线操作,确保剥线的一致性和高效性。

2.3在焊锡环的制作阶段

数字化记录焊接参数和智能监测焊接质量,确保焊锡环制作过程的精细化和高效性。这些数字化、智能化的优化措施提升了制作工艺的质量、可追溯性和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人为错误的风险,推动了屏蔽动力电缆制作工艺朝着更智能、更可靠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电力机车电缆的制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力机车的安全性能。特别针对保护纸的去除、电缆的剥线、焊锡环的制作等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优化措施,有效避免了安全隐患的产生。这些优化措施在提高电缆制作工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效地防止了实验过程中的返工情况,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 孙克军.电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 王春江.电线电缆手册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 陈莹莹. 屏蔽动力电缆制作工艺及优化[J]. 技术与市场 2013.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