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良肢位管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全程良肢位管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爨甜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河南三门峡472000

[摘要] 目的:探究全程良肢位管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2-2023年在作者医院收治的的58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接受全程良肢位管理,对照组行传统良肢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FMA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FMAADL评分均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8.9%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全程良肢位姿势管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全程良肢位管理脑卒中偏瘫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由于脑血管的破裂或阻塞引起。它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使脑细胞遭受氧气和营养物质不足,导致细胞损伤甚至死亡。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1]。脑卒中偏瘫是由脑卒中引起的部分性瘫痪症状,患者常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导致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受限。这一症状源自脑卒中对运动控制区域的损害,导致肌肉功能异常和运动协调障碍[2]。康复和理疗对于缓解脑卒中偏瘫症状、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良肢位管理是指在护理中使用正确的姿势和位置来维持患者肢体的良好位置,以避免压力溃疡(褥疮)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3]。通过调整患者的肢体位置,可以减少长时间压迫某一部位而导致的血液循环不畅、皮肤受压和坏死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拟对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全程良肢位管理,观察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2023年在作者医院收治的的58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男性15人,女性14人,患者年龄42-76岁(61.49±10.37);对照组男性16人,女性13人,患者年龄55-77岁(61.74±10.38)。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齐性可比(P0.05)。本研究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执行,受试者均为自愿招募,且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关于脑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伴有偏瘫;(3)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既往脑卒中病史;(2)已确诊患有肝、肾、心脏等重要脏器疾病;(3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或其它严重的内外科疾病;(4)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良肢位管理。入院第1周,为患者进行被动体位管理,包括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等的背屈训练。及时为患者交替变换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病情稳定后,主动体位与被动体位相结合,利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做交叉、移动锻炼,锻炼缓慢进行,活动时间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而定。

观察组采取全程良肢位管理。(1入院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偏瘫部位和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偏瘫康复计划。2移位和转床:根据患者的偏瘫情况和需要,定期进行身体转位,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使用合适的床垫和护理工具,确保患者舒适。3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和家属学习正确的床上转移和坐姿调整方法,确保患者肢体处于良好位置。4活动训练:定期进行患者的肢体活动训练,帮助维持关节灵活性,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5皮肤护理: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患者长时间处于湿润环境或摩擦受压。6辅助装置:根据患者需要提供合适的辅助装置,如护具、垫子等,帮助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和减少压力。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神经缺损程度评分: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正常为100分,<50分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功能障碍,84-95分为中度运动功能障碍,95-99分为轻度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100分为正常,0-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20-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50-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70-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

2)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调查的指标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沟通能力、服务态度、病房环境等内容。总分为100分,总分80以上为非常满意,61-80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显著性水平ɑ=0.05

2 研究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ADL评分

护理前,两组FMA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FMAADL评分均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ADL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FMA评分

ADL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29

49.93±8.72

79.65±15.76*

45.36±9.42

76.08±14.61*

对照组

29

49.15±8.43

60.88±13.09*

45.96±9.73

60.39±13.42*

t

0.537

4.965

0.434

8.733

P

0.602

0.012

0.396

0.005

注:*表示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6%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

29

18

10

1

96.6

对照

29

12

10

7

78.9

2

2.815

P

0.034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脑出血等)导致的脑部损伤,引起一侧肢体(通常是手臂和腿部)部分或全部肌肉无力、运动功能障碍的情况[4,5]。患者通常会出现肢体麻木、无力、肌肉萎缩、动作迟缓或无法控制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活动能力。良肢位管理预防和减轻患者因长时间处于不良姿势或位置而引起的并发症,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患者。通过正确的姿势和位置调整,可以减少组织受压、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肌肉弹性和关节活动性,从而有效预防并减轻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良肢位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后两组FMAADL评分均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6%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8.9%P0.05。全程良肢位管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提供一定的肢体刺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帮助患者提高局部组织敏感性和肢体的协调性,进而有效预防患者因长期卧床所导致的肌紧张和肌痉挛等现象,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全程良肢位姿势管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霍颖,李均平.品管圈质量控制对脑卒中偏瘫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2023,34(06):726-728.

[2]赵薇,陈晨,云利娥等.良肢位摆放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康复中的运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7):3015-3016.

[3]胡兆君,张婧,柴园等.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2020,48(10):1335-1338.

[4]宋春兰,屈少宁,王玉霞.科学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作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5):1911-1913.

[5]胡春花.PDCA循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