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感染科护理工作当中应用风险护理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6
/ 2

探究感染科护理工作当中应用风险护理的效果

吴晗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医疗事业也在不断进步。感染科属于医院特殊科室之一,该科室收治各种感染性疾病患者,且收治患者比较特殊,具有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多数具备传染性等特点。感染科收治疾病常见类型有艾滋病、感染性发热、病毒性肝炎、结核病、手足口病等。感染科护理工作较为繁重复杂,护理人员工作量明显较大,加之患者疾病存在传染性及其他特点,导致该科室风险事件高发。风险事件可对患者造成各方面不利影响,包括:加重患者原本病情,增加疾病治疗难度,增加治疗费用,延长患者在院治疗时间,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危及患者生命。由此说明,风险事件的危害性极大,故需加强预防。护理管理是预防风险事件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感染科;护理工作;风险护理;应用效果

引言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传染疾病的种类不断增加,传染病的发生率大幅提高,部分传染病病原体传播能力强,再加上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操作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导致感染科医务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感染风险增加,影响了护理人员的日常生活,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恶性传染病的广泛传播,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研究感染科护理人员感染危险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频率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某医院感染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4.12±8.29)岁。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4.36±8.05)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资料完整。②患者本人愿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者。②依从性极差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责任护士遵医嘱实施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加强用药护理,确保正确合理使用各类药物。落实宣教工作,向患者详细讲解四个方面知识,包括疾病、治疗、护理及风险,若患者存疑,则耐心进行解答,提升其认知度。加强患者饮食、基础、心理等方面护理。在该模式下由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管理。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风险管理。具体如下:①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成立由护士长、护理人员(经验丰富、年资高)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完成小组成员的分工,成员共同探讨制定或完善科室风险管理制度,包括病区、设备、医疗器械、药品、护理文书、护理操作及护理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护士长组织培训,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参加,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教育、风险事件、风险管理相关知识、职业道德、护士条例、法律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各项护理操作规范等,通过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各方面水平、能力,增强其风险防范能力。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严格落实风险管理制度。②护理风险评估。小组成员积极配合,识别和评估感染科潜在的风险,统计感染科既往发生的高发风险事件,对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环节、过程、疾病类型等进行详细探讨,并讨论感染科易被忽视的风险事件,通过分析确定预防重点,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制订针对性防范措施和解决方案。③实施风险防范措施。强化患者的健康教育,重点向其讲解风险事件出现原因、常见风险事件、个人预防、注意事项、配合事项等,通过宣教增强患者风险防范意识,并带动患者自觉参与风险防控。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要求护理人员全面落实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制度、手卫生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监督控制管理制度等,定期抽查感染防控情况,定期统计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定期监督、监测环境卫生学、消毒与灭菌效果等,及时发现感染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制定解决和整改措施,同时及时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动态。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收集了发生的感染危险事故,积极总结感染科危险事故多发的原因,并得到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统计管理措施施行前后感染危险事故的发生频率,计算出危险事故在管理措施实施前后的总发生率,积极总结管理经验,减少危险事故发生的几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数据经过SPSS23.0系统的处理,最后数据结果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处理结果得出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8.14±7.01)分,高于对照组的(80.25±6.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医院的组成结构中感染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科室中较为特殊的科室之一,由于感染科所收治的患者数量较多,且疾病类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所以临床护理工作较为繁杂,护理人员承担着较大的责任,且在护理中所面临的风险较大,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感染事件发生,严重威胁身心健康。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迅猛,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有所增加,以往所采用的传统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需要对护理工作加强改善。据相关研究表明,患者的预后和早日康复与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就优质护理服务而言,其是目前临床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护理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能够促进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提高。

针对感染科频繁发生的护理问题,医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减少危险事故发生:在医院自身方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制度,其中包括对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专业技术水平、护理工作操作流程等方面的培训,完善护理人员的轮班制度,将轮班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医院可以用书面形式确定好一周或一月的轮班人员,保证每个护理人员足够的休息时间,建立健全对护理人员的考核制度。在护理人员方面,护理人员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隔离意识,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护理工作,学会身心调节的有效方法,保持身心愉悦,在护理工作中减少失误。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把握护理工作的三个环节减少工作中的失误:首先,在护理开始前,护理人员要了解不同传染患者的护理措施,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牢记危险事故发生的处理办法。患者的体液接触到护理人员的皮肤时要及时用清水冲洗,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出现黏膜感染的情况要使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完成消毒工作;出现伤口感染,多见于针刺伤,要挤压伤口部位,排出污染血液。一旦出现疑似感染危险的情况,护理人员要自觉进行隔离,汇报上级具体情况,听从医院的具体安排。在护理完成后,重视消毒工作。在患者方面,医院在护理过程中以患者的康复为首要目的,在护理工作的安排中切忌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接触时间,护理人员仍旧需要按时按量地完成护理工作。医院可以设置完善的心理评估机制,在保证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加强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

结语

感染科出现感染事故是无法避免的情况,但医院实施严格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科危险事故的发生,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医院可以进行行业间的广泛交流,总结出普适性的管理措施,广泛推行有效的管理措施。管理措施的实行有效提高了医院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人才体系,对日后医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劳动力基础。

参考文献

[1]申时艳.传染科护理行为中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03):160.

[2]于露.感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2019,(07):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