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原则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6
/ 2

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原则研究

查文华

362334198706232437   

摘要:随着城市建筑不断更新,城市风貌特色也在不断变化。历史建筑是城市建筑文化的宝贵资源,由于其不可再生性,需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修缮和更新。在确保居民居住安全的前提下,修复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以永久传承历史记忆。树立清晰明确的历史建筑修缮原则是保护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城市建筑文化的关键。

关键词:历史建筑;修缮原则;建筑保护                                                                                                                     

城市的建筑文化资源包括了许多优秀的历史建筑,这些建筑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因此,在修缮更新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保护工作放在首位,并确保修复过程不影响居民的居住安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本真化保护原则

本真化是一种保护原则,其目的是确保事物能够在其本质上得到保护。具体而言,本真化保护原则要求我们在处理事物时,应该尊重其真实特性和内在本质,避免对其进行过度压缩、简化或歪曲。这种保护原则主要针对那些需要保持其真实面貌的事物,如文化、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等。通过本真化保护原则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有价值的事物,让它们得以永久保存并为人类所共享。

历史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工作至关重要。本真化保护原则是指在历史建筑保护过程中,尽量保持其历史风貌和原有结构,不做任何损伤其本真性的改变。 在对历史建筑进行加固保护前,必须进行有效评估并采取科学的保护方案。针对不同历史价值的历史建筑,需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对于一类历史建筑或者观赏价值比较高的二类历史建筑,应当采取原物保护措施,保留历史建筑原有的功能和肌理,并加强修缮加固。这样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保存历史建筑的历史风貌,还可以让其更加具有独特的魅力。 对于一些具备良好历史价值的历史建筑,需要采取原貌保护措施,即结合历史建筑原貌进行合理的修复。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彰显出历史建筑的独特魅力。而对于价值不高的历史建筑,可以在保持其结构和造型的基础之上,对建筑外部进行合理的修缮,并加强建筑内部装修,保证历史建筑更加完整。 总之,以本真化保护原则为指导,对历史建筑进行有效的加固和保护,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其独特魅力,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可持续性保护原则

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发展,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为此,可持续化保护原则作为指导原则,旨在在保护历史建筑整体性前提下,更好地挖掘其实际价值和活力,同时促进其和周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这一原则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注重传承和弘扬历史建筑文化内涵。这一点需要在保持历史建筑整体性的基础上,对其历史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同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传承。例如,对于历史建筑中的文化艺术品、建筑构件和壁画等,应该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受破坏和消失。

其次,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激发出历史建筑的实际价值和活力。这一点需要在保持历史建筑本身特色和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将其开发成旅游景点或文创产业基地等,以实现对历史建筑的最大价值利用。

最后,确保历史建筑结构更加完整,同时促进其和周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历史建筑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防止因其保护和开发而对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三、整体化保护原则

整体化保护原则是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原则,它不仅仅是对历史建筑本身的修缮和保护,还涉及到对历史建筑周围环境和空间肌理的保护。为了实现整体化保护,技术人员需要采取逐级保护方式,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历史建筑和周围环境实施保护。具体来说,对历史建筑的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元素、建筑材料等方面进行保护和修缮,同时还需对周围的绿化带、道路、广场等进行规划和设计,以达到与历史建筑相协调的效果。

此外,整体化保护原则还需要考虑历史建筑周围新建项目的合理管控,实现历史建筑和新建项目之间的协调共生。在新建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中,需要考虑与历史建筑的相容性,使新建项目的建筑风格、材料、色彩等都与历史建筑相协调。同时,还需要注意新建项目的高度、密度等因素对历史建筑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新建项目与历史建筑之间的协调共生。

总体来说,整体化保护原则需要从历史建筑和周围环境多个方面入手,实现历史建筑和周围环境的整体化保护。通过逐级保护方式,规划和设计,实现历史建筑和新建项目之间的协调共生,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四、数字化存档原则

历史建筑保护是一个不断开放、动态变化的循环过程。信息采集和记录归档是这一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并贯穿于历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包括普查认定、挂牌建档、规划编制、修缮利用以及日常的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的记录建档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条例》及《历史建筑数字化技术标准》中历史建筑建档内容的要求,结合各城市的实践经验,历史建筑的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基础信息和测绘成果两大部分。其中,基础信息收录强调建筑各时期、各部位、周边环境和生活场景信息的全面覆盖,以确保历史建筑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而测绘成果部分则需要综合各地保护等级和经济、技术条件的差异,建立数字化分级机制,以创造因地制宜的实施空间,确保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数字化实践,不仅创造了历史建筑精细化管理的新模式,同时也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原真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技术支撑。这一数字化实践的成果,不仅保障了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传承,更为历史建筑的利用和价值注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对建筑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历史建筑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在我国制定并实施历史建筑登录制度可以深入挖掘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全面掌握国家及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状况,确保各时期重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历史建筑保护管理的执行上,登录制度更加有利于历史建筑的抢救性保护,尤其是对一些正在使用中、现状复杂的建筑以及面临破坏的建筑,登录制度可以使其免于应对繁杂且漫长的审批流程,实现快速登录保护,避免临时性、突发性的建设性破坏。登录制度还可以提高公众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促进国家文化遗产事业走向更加科学、健康的发展之路。

结合我国当前已有的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基础,探索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历史建筑登录制度,建立国家层面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历史建筑管理制度,是后续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在当前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语境下,逐步建立并完善历史建筑登录制度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及利用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韩晓蕾,董伟丽. 近现代历史建筑修缮加固保护研究 [J].建设科技,2022, (13):112-114. DOI:10.16116/j.cnki.jskj.2022.13.027.

[2]李登月,王军. 中国历史建筑登录制度的现状特征及问题思考 [J].世界建筑, 2024,(02):37-43.DOI:10.16414/j.wa.2024.02.007.

[3]温佳琪,唐梓琳. 乡村振兴视域下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以山西省平遥古城为例 [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01):13-15.

[4]郑庆扬. 历史文化古村的文化价值及保护和开发策略——以富川福溪古村为例 [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5):267-269.

[5]朱光亚,杨丽霞. 历史建筑保护管理的困惑与思考 [J].建筑学报,2010(2):5.

[6]蒋楠,王建国. 基于全程评价的近现代建筑遗产登录制度探索 [J].新建筑,2017(6):5.

[7]丁怡婷.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更多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N].人民日报,2022-8-9(04).

[8]杨一帆. 中国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8.

[9]张松,周瑾. 论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制度建设 [J].建筑学报,2005(7):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