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常识

/ 1

心房颤动的常识

朱小香

 禹州市人民医院   河南省   461670

1.什么是房颤?

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其特征是心房的电活动快速而不规则,导致心室也以不规则的方式收缩。这种不规则性可能导致心脏效率降低,血液流动减缓,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和中风的风险。

2.引起房颤的因素都有哪些?

房颤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肥胖、睡眠呼吸暂停、饮酒、药物或化学制剂中毒等。房颤的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不仅是由于疾病,还可能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发生老年性改变,窦房结细胞和结间心肌代以纤维和脂肪组织,心室顺应性降低导致心房不同程度的扩大,而产生心房颤动。

3.房颤症状有哪些?

房颤的临床表现可以从无症状到严重多样化,部分取决于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房颤的类型。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呼吸困难、乏力、头晕或晕厥等症状,不规则的心跳是房颤的典型特征,可能伴随有心跳过速或过缓。一些患者可能首次被诊断为房颤是因为发生了相关并发症,如中风。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因个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因房颤而出现显著的生活质量下降。

4.房颤的分类

颤的分类基于发作的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和对治疗的反应,有助于指导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阵发性房颤:这种类型的房颤发作通常自行终止,持续时间少于7天,多数在24小时内自行恢复至正常心律。患者可能经历突发的心悸、胸闷等症状,发作间期心律正常。

(2)持续性房颤:此类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7天,不会自行恢复,需要医疗干预(如药物治疗或电复律)才能恢复至窦性心律。

(3)长期持续性房颤:这种情况下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患者持续处于房颤状态。

(3)永久性房颤:慢性房颤经复律治疗无效者,在此情况下,患者和医生进一步接受房颤为长期状态,并专注于心率控制和抗凝治疗以降低中风风险。

了解房颤的类型对于确定最合适的治疗计划极为关键。治疗选择可以根据房颤的类型、症状严重程度、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存在的其他医疗条件来定制。

5.房颤的危害

房颤具有多重潜在危害,对患者的心血管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首先,房颤导致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室充血不充分,从而可能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引发心力衰竭和相关症状,如呼吸困难和活动耐受性降低。其次,房颤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尤其是在心房中,这些血栓可随血流运动至大脑或其他器官,引发中风或系统性栓塞事件,导致严重的健康后果。此外,长期房颤还可能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持续改变,加剧心脏瓣膜病和心室肥厚等问题。因此,

及时诊断和有效管理房颤对于减少其相关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6.怎么发现房颤和诊断房颤?

房颤的诊断依据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首先可以了解一下患者有没有胸闷、心悸等临床表现,其次可以通过体格检查看患者是否有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脉搏短绌现象。如有上述现象,需要做心电图进行检查明确。对于阵发性房颤来讲,则需要发作时的心电图或Holter检查明确诊断

7.房颤的治疗

心房颤动的治疗目标主要集中在减少中风和其他血栓并发症的风险、控制心率、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以及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治疗策略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心房颤动的类型、存在的并发症和总体健康状况定制。

(1)抗凝治疗: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以减少中风的风险。患者的抗凝治疗需根据其中风风险(如CHA2DS2-VASc评分)来个性化管理。

(2)心率控制:心率控制策略旨在通过β-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或洋地黄等药物控制心室率,以缓解症状并防止心脏功能恶化。

(3)心律转复:对于某些患者,尤其是那些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采取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复律来恢复窦性心律。

(4)导管消融和外科手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适用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导管消融治疗,尤其是针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如迷宫手术。

(5)生活方式改变和病因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如控制高血压、管理体重、限制酒精摄入和戒烟,可有效管理心房颤动和降低其发生风险。同时,应针对性治疗心房颤动的潜在原因,如甲状腺疾病或睡眠呼吸暂停。

整体而言,心房颤动的治疗应采取多学科方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