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X线在尘肺病诊断中的检出率对比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1
/ 2

CT、X线在尘肺病诊断中的检出率对比观察

黄费湘

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22000

【摘要】目的:研究CT、X线在尘肺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本门诊尘肺患者,采取双盲法分组,分为探究组和参比组,30例/组。探究组采用CT诊断,参比组采取高千伏X线胸片诊断,比较两组影像学征象特征检出率。结果:探究组影像学征象特征检出率相对参比组更高,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CT诊断应用在尘肺中可提高影像学征象特征检出率,值得在诊断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CT诊断;X线胸片;尘肺病;检出率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矿物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道疾病,近些年来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1]要求:尘肺病的摄片包括高千伏胸片X线摄影和数字X线胸片摄影;尘肺病的判断以X线标准片作为诊断标准。尘肺病是一种慢性发展的疾病,因此X线影像学表现是一个动态渐变的过程,及时准确的判断小阴影的性质,才能为早期诊断尘肺病提供可靠的依据。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CT检查逐应用于尘肺病的诊断[2],并且取得了理想效果。虽然CT和 X线胸片都属于放射影像学诊断二者的诊断原则存在较大差异。本次对于尘肺患者采取CT诊断、高千伏X线胸片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疾控中心门诊2022年3月-2023年4月期间诊断的的60例尘肺患者,全部为男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人。参比组:30名,年龄范围45~87岁,平均59.92±1.41岁。探究组30名,年龄范围46~88岁,平均59.88±1.46岁,将两组病人的基本数据进行比较,得出 P>0.05,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CT检查:采用16排螺旋 CT机(GE Revolution ACTs确定螺距1.0875,显示野36.0 cm,电压120 kV,电流150mA,矩阵为1024×1024,重建层厚0.625 mm,重建间距0.625 mm,扫描后行以图像重建系统进行影像处理,根据影像特征进行尘肺诊断,并写出诊断报告。

X线检查:利用 500mA万东医疗X光线机对患者进行检查,设置电压为120 kV,电流为125 mA,曝光时间0.04秒至0.8秒,聚焦一片间距1.8 mm,在站立状态下摄胸部后前位片,拍摄后对胸片图像进行分析,写出诊断报告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指标:影像学征象特征检出率。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6.0统计学软件处理CT、X线胸片所得的相关数据,并以(n,%)来表达影像学征象特征检出率,如果 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探究组影像学征象特征检出率与参比组比较更高,对比有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探究组、参比组影像学征象特征检出率对比(n,%)

组别

不规则小阴影

圆形小阴影

大阴影

探究组(n=30)

17(56.67)

25(83.33)

24(80.00)

参比组(n=30)

6(20.00)

15(50.00)

13(43.33)

X2

8.5311

7.5000

8.5311

P

0.0034

0.0061

0.0034

  1. 讨论

尘肺病是一种危害中国工人健康最严重的职业病,目前权威机构报告国内尘肺病患者及疑似病例近百万,这些都有可能给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同时尘肺病也是一种可以早期干预的慢性疾病,积极早期的干预,如早期脱离不良环境、对并发症进行早期治疗等,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作用,对控制病情、减轻负担、建设健康中国有着显著的价值。由于尘肺病表现出的症状不典型,在对其进行诊断时必须辅以相应的检查手段才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目前对尘肺病患者,采用X线检查无法对重叠的胸部组织结构进行区分,以及具有较低分辨率的病灶(如纵隔淋巴结、肺气肿、少量积液等)均较难显示,导致诊断全面性及准确性受到极大的影响,容易出现漏诊、误诊,不符合“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诊断需求[3]。而CT检查则具有以下优势[4]:①高密度分辨率,通过采集的图像可以精确地显示横截面内的组织密度,对微小病变的检出率高;②无组织结构重叠:CT检查能够对组织结构重叠的现象进行处理,可将肺部及其周边的组织结构的具体影像进行完整清晰显示;采取影像重构技术可以轻易观看到肺部阴影的形状以及病变的位置,防止误诊、漏诊情况,提升患者的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患者疾病判断具备积极意义[5]本次研究中,探究组影像学征象特征检出率,相比参比组患者较高(P<0.05)。可见通过对尘肺病患者实施CT影像学检查,能够更为精确的确诊疾病,相比X线诊断优势更为明显。

综述,尘肺诊断中CT的应用效果理想,有利于实现对于患者的影像学征象特征检出。同时在未来研究中,应探索联合检查法的应用,以此更为准确的判断和鉴别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德鸿.尘肺病诊断标准[C]//尘肺病影像诊断新进展研讨会.2011.

[2] 罗军,张柏林,尘肺病的螺旋CT表现.中国职业学. 2008,35(1), 37-38.

[3]郭宽明, 魏罡, 张宗鸣,等. DDR和传统X线胸片对尘肺病小阴影形态和密集度的诊断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 5 (02): 10-12.

[4] 付汉平,张齐亮. 螺旋CT在尘肺诊断中的价值. 中国实用医药.2011, 6(30),101-102.

[5]郭宽明, 魏罡, 张宗鸣,等. DDR和传统X线胸片对尘肺病小阴影形态和密集度的诊断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 5 (02):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