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控制主动悬架系统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0
/ 2

汽车电子控制主动悬架系统设计

王傅煜

34080220000401081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轻型商用车制造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在科技进步的今天,汽车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的一种主要的运输方式,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车辆运行的稳定与安全问题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有着一些争论,比如,在研究过程中,有人提出通过车辆某个部分的加速度来评价车辆的运行稳定,或是通过轮胎动载荷来评价车辆的运行稳定,但是不管哪一种研究方式,都离不开车辆的悬挂系统的设计,它的好坏将影响车辆的运行稳定与安全。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从车辆的悬挂体系入手,比较了被动悬挂与主动悬挂的区别,着重分析了该体系的使用状况和将来的发展,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空气悬挂;空气悬挂;空气悬挂系统的研究

1前言

对于一辆轿车来说,悬挂系统既不能既能使车辆的乘坐舒适度又能使其达到安全的状态,所以,要提高车辆的舒适度,就得确保悬挂的柔性,要提高车辆的行车安全,就要确保悬挂的刚性,这就对悬挂有很高的要求,既要考虑到车辆的舒适度,又要考虑到车辆的安全,所以,要使悬挂系统能够适应环境,调节其本身的弹簧刚度以及减震器的阻尼性能。以往的被动悬挂技术不能与整车的现实情况相联系,不能确保整车的乘坐舒适度与安全性,从而制约了整车的综合性能。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悬挂控制系统的研究也日益深化,为提高车辆的综合性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我国的整体工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常规的无源悬挂系统的组成及其在使用中的不足

悬挂是车辆与轮胎之间的传力机构,其主要的作用是将车辆的受力转移到车辆的各个部分,其中车辆受到的纵向力、纵向力、横向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扭矩等,并且将其传输给车辆,从而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随着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人们对车辆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然而,车辆的乘坐舒适度与安全之间却有一定的冲突,这就给悬挂系统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常规的无源悬挂系统具有一定的刚性、阻尼等参数,是一种较为经典的机械式结构。由于常规的被动悬挂系统不需要附加的能源,所以它的稳定性更好,制造成本更低廉,所以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它还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常规的被动悬挂结构由导向装置、减振装置和弹性三大部件组成,其刚性和阻尼均为恒定值,只能在一定工况下发挥减振作用,而不能适应真实道路状况,因而其乘坐舒适度性能较差。此外,车辆的乘坐舒适度与驾驶稳定性是相互矛盾的,而常规的被动悬挂的缺点是:一是低频时的动态冲程很短;第二,考虑了不同刚性、不同阻尼对轮胎位置、震动加速度等参数的作用;第三,因悬挂的刚性及阻尼量是恒定的,所以汽车在驾驶时不能随著道路状况而调整。

2汽车主动悬挂技术在汽车中的运用及其局限性

2.1悬挂式悬挂装置的工作机理

三段式可调式半主动减震系统由调整马达、控制阀及回转阀组成。在行车时,司机可以根据路面情况和车速等因素来选取阻尼值,在调整电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控制杆的驱动,使得控制杆驱动回转阀转动,可以通过开油孔和断油孔来控制油路截面面积,这样,就可以有大、中、小三个位置,生成三个阻尼值,能够适应各种路面条件下的驾驶需要。虽然各半主动悬挂系统的构造不尽相同,但总体上都遵循着一个基本原理,那就是通过调整阻尼器的阻尼来满足各种工况。

2.2有源悬挂

与常规的被动悬挂技术比较,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同时,还能提高汽车的平顺性。该系统由控制器、执行机构、隔振弹簧等组成。通过对车辆悬置系统中的电子控制元件进行控制,从而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而主动悬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隔绝道路上的震动,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2]。此外,该主动悬挂还能有效地对整车进行操纵,从而为在驾驶过程中实现车体的纵倾与倾翻奠定了基础。通过对车体高度的调整,实现了汽车在各种路面条件下的安全、舒适的驾驶要求。该方法通过对车辆悬挂的振动进行检测,并将该数据传输到控制器中,通过控制器的动作来完成对车辆的振动控制。总的来说,该系统充分考虑了外界环境及整车工况等多种因素,通过对整车进行内在的调控,使悬挂性能最大化,从而提高整车的行车安全与舒适性能。

由于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的主动悬挂技术仍有许多缺点,实际推广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所以目前我国的车辆悬挂技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其瓶颈在于:相对于常规的被动悬挂,该悬挂系统相对于常规的被动悬挂,具有更高的操作难度和更高的能耗,从而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此外,由于其造价昂贵,很多公司都“放弃”了它,现在使用这项技术的,大多都是一些跑车和高档汽车[3]

为了保证汽车的优良特性,汽车悬挂必须满足如下要求:一是对载人汽车而言,乘坐者的振动加速度必须与国家规范要求一致。其次,车体和轮胎的谐振幅度较小,且具有较快的衰减速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减小轮胎位置的改变以及轮胎的跳动量、动载量,以防止因道路条件而导致的汽车失稳

[4]。此外,为更好地确保汽车在行进及提速时的稳定性能,还须降低汽车纵倾及倾斜角,并确保整车刚性及强度,以达到提高整车使用年限的目的。因此,进一步加强电控主动悬挂技术的研究,将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3电控主动悬挂技术的发展前景

目前,汽车悬挂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汽车的控制与执行机构上,比如60年代提出的顶棚理论,其设计思想在有源及半主动悬挂中得到普遍采用。在当代控制的发展中,悬挂系统的最优控制方法是对顶棚原则的一个改进。在现有的情况下,可采用有限最优法、最优预测法、HQ法等方法进行研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扎德首次将其引入了模糊控制器的思想[5]。在经典的控制理论中,将系统的参数联系采用微分方程等数学模式,而模糊控制是基于专家的知识或工作经验,将一种人工智能的控制方式表达出来,可以说,模糊控制就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模糊语言理论,通过计算机构成的闭环结构的数字化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模拟人类的特征,属于一种智能化的模糊控制器,与一般的电脑控制系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我们将会有更多的革新,从而使我国的汽车工业再上一个台阶。

4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轿车科技的不断深入,对行车的乘坐舒适度、行驶平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保证汽车运行安全的同时,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将来的汽车工业发展中,主动悬架必然会成为推动工业变革与前进的动力,这就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强对主动悬架的研究,做好系统的设计,拓宽其使用领域,提高车辆的综合能力,为人民的交通安全做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余强.汽车悬架控制技术的发展[J].汽车工程.1997,19(4):200~205.

[2]刘少军.汽车主动控制悬架系统的发展[J].汽车技术.1996,(3):1~41.

[3]张文丰.翁建生,胡海岩,时滞对车辆悬架“天棚”阻尼控制的影响[J].振动工程学报.1999,12(4):486~491.

[4]唐杰.别克新君越车电子悬架系统解析[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5(9).

[5]陈建,高云.汽车电子控制主动悬架系统设计的探讨[J].电子制作,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