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如何利用学科德育实现价值准则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5
/ 2

初探如何利用学科德育实现价值准则教育

黄文忠付仕蓉

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中学校   重庆  沙坪坝  400000

摘要:育人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而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育人,抓住课堂,就抓住了育人的精髓。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使价值准则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实施过程,这样就能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育人水平。笔者就此课题谈谈如何利用学科德育实现价值准则教育,旨在寻求一种科学、实效的实现价值准则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学科德育  价值准则教育

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使价值准则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实施过程,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育人水平,那么如何利用学科德育创建价值准则教育课堂。笔者将从学科德育开展的组织机制、备课教研、评价激励和教学有效性等方面,力争寻求出利用学科德育,在学科教学课堂中实施价值准则教育的有效策略。

首先,组建德育全员队伍,建立链条责任式管理体系,为价值准则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提供制度保证。学校在组建德育队伍时,可以组建以德育处牵头,以年级组为单位,年级组长为负责人,班级为小组,班主任为组长,所教班级科任老师为组员的学生管理队伍。也可建立以学科为干线,由德育处牵头,学科组长负责,学科成员为组员的学科德育干线。教师在学科教研活动中探讨学科教学的同时,也需交流在学科课堂管理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中所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链条责任式管理结构如下图:

其次、创新学生考核制度,让学生重视学科德育,为价值准则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提供客观的评价体系。考考考教师的宝,分分分学生的根;一张成绩单确定学生的未来,一个学科分数划分学生等级,这些现实无疑让学生认为在学校过程就是考试,结果就是分数。创新对学生的考核制度,改变一份成绩单定优劣的状况。有人也许会说,现在高考就是以分数论成败,确实大学的录取以高考成绩为唯一标准,但是我们要对高考的选拔和导向两大功能有个较为正确的认识。从高考题分析中可知高考早已体现渗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课程目标,并提出在学科教学中知识与能力并重,智育与德育共施的要求。在平时教学中我们重视知识教学,调整学科评价制度,让学生自觉地重视能力的培养,思想素质的提高。在学科教学中建立“双育考核”模式,进一步加强学科德育考核向导功能,完善思想品德与操行评语,走出“唯智主义”误区。“双育考核”模式提倡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智力和德育考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表现的考核与评估,倡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我评估,学生之间相互的评估。笔者以物理学科为例提出如下 “向导型双育考核评估模式”:(以课时为学时,各项分值自行设置)

再次、以生为本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德智在课堂的生成性,体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为价值准则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提供过程性保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是由教师引导产生,而不是自发形成,因为处于青春年龄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思维活跃,思想丰富,接受模仿能力强,主观能动性较强,喜欢以自己想法认识事物,也容易受其他因素(同龄人)影响。学科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这些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努力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影响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燃烧自主学习的激情,从而使学生在接受课本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提高自己思想觉悟,逐渐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到达双育目的。

教师应该吸取新课改的思想和精神,将课堂设计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将课堂教学进行延伸,组织学生编、导和演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话题论坛,创设一种生活情景,用自己的视角对生活问题进行呈现和审视,分析和处理,使学生在谈论争辩中收到潜移默化的智德双育效果。例如,“三助式”教学、问题探究式和分组讨论等教学模式。再如,在课堂教学组织上,“小组合作学习”能将学生个体的学习思考融入小组学习活动之中,构成一个学习中的“小社会”,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到为人处事和积累一定的社会体验。近年来,我校高中物理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参与者,根据物理学科特点、我校高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智力结构情况,组建了“互助式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小组,并将其确定了为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所谓“互助式教学模式”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学生互助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通过师生互助、生生合作,促使学生在课堂互相帮助学习,促成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得以发展的教学策略体系。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和思想品行的培养起到很好的效果,也就较好地实现课堂中的价值准则教育。

最后、精心备课,深入挖掘教材中德育教育素材,丰富课堂实施价值准则教育的知识载体。在学校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课堂教学是以学习教材知识内容为前提,让学生接受理解知识内容的同时,培养人文科学素养,也就体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其实学科教学内容本身就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所以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得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知识教学过程与价值准则教育实施有机结合。笔者以学科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直接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在语文和历史等的文字学科中得以体现。如在语文课上教师要“披文以入情”,直接将文章、学生和教师之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强烈感“三情”的推动下学习探索,净化心灵。历史教材内容具有博大精深与生动具体的优势,学生可以直接从中汲取智慧、陶冶品性、继承文明。(2)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挖掘知识背景,寄寓德育因素。这在数学、外语和地理等课有较好效果。在数学课上对“数”的认识及应用时,可以通过具体的计算题例,反映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英语课上,可以努力挖掘每个词汇、句子、习语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寻找英语课文中所讲述英语国家的科技文明进一步进行了解国情国策和科技经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在地理课上,在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时,谈及地理学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的能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登。(3)以教材理论知识为中心,紧扣生活,实现思想政治的启蒙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将课本知识时刻紧扣现实生活,适度地以生活实例佐证课本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论的理解记忆,培养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也让学生接受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思想,促使学生形成变化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现象与本质的辩证观点。例如时事性和政治性较强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在政治课上以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在探究学习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社会生活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4)利用教材内容形式和知识形成特点,直接在教与学中落实德育功能。例如在实验性科学性较强的化学和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物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物理课堂上重视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思想等提供了条件和方法。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准确的判断、严谨的推理、奇妙的现象,丰富与简洁的化学思路,精当与凝炼的化学语言,让学生感受物质美和科学美,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与端正审美观。总之,学科教师需要研究教材,精心备课,挖掘到教材内外的德育素材,利用教材内容形式和知识形成特点,兼顾德与智的教育,设计出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学科教学的双育功能,才能更好地将价值准则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思想体现,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科德育的重要性、艰难性,努力通过学习进修来跟新自己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在教学中反思加实践,探索德育良策,寓德育于各科每个教学环节之中,实现学科课堂教学的价值准则教育。

参考文献:

[1]梁素香. "浅论小学德育与科学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研究." (2021).

[2]李小律等. "学科德育工作新思路研究."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 2018.

[3]沈艳艳. "科学知识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 课程.教材.教法 42.9(2022):1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