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信息技术优化语文阅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2

整合信息技术优化语文阅读

闫 青

河北省武安市白鹤小学    056300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科技与教学相融合,优化课堂,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阅读、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只要合理运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对学生、老师、家长来说都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各个行业的进步,转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转变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也能够为学生整合更多的阅读教学资源,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促进了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1]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驱使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关键,只有学生对阅读文本和阅读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自觉地进行阅读。基于学生这样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基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程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新奇的体验感下进行阅读,才能够有效提高阅读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材内容大多拥有丰富的配图和丰富的画面色彩,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图画和内容“活化”,将静态画面转换为动态图像,用这样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一种新奇的体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教师在课前导入阶段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课程教学中的插图,与金华双龙洞景区的视频资料结合起来,为学生制成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对本节阅读内容有大致了解,同时,这种新奇的方式也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想象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来开展阅读教学设计,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重现课文中的场景,使学生走进“真实”的情境中去自觉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将个人的感性认知融入课文理解,并在阅读过程中展开大量的思维活动。生动的教学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将抽象的文字描述与脑海中自然浮现出的画面重叠起来,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想象思维得到长足的发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为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户外探险的教学情境,重现课文中找不到方向的场景,视觉、听觉的感官体验瞬间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迫使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地寻找辨别方向的方法。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驱动学生将探险场景中想到的办法与本首诗联系起来,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恍然大悟的感受,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也使学生对课文拥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构建起寓学于乐的体验式课堂。

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拓展

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能够实现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更能够为学生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受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一些学生学习水平较高,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希望得到更多的知识,同样,也有一些学生身心发展滞后,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引导才能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基于这样的现状,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分层教学,这样能够使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例,在阅读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指导学生针对“恐龙是如何灭绝的”这一问题展开综合探索,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然后在兴趣小组中展开讨论,利用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拓展,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增强获取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使阅读教学由课堂转向实践,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也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拓展,更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四、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教育教学应当生活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情境,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中,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够将阅读中学习到的品德和思想实践于生活中,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能够在生活中感受美和发现美,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这需要教师将学生的生活元素与信息化技术结合起来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阅读与感悟,达到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以《祖父的园子》为例,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自己印象中的菜园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分享之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文中描写的“祖父的园子”以动画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想象与作者的描写之间有哪些区别。有了这样的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五、借助网上平台,开展网络主题教学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优化阅读教程,在网络平台上建立奖励机制,调动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信息技术还可以增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如“微信、钉钉、抖音”等平台,教师可以随时发布消息,更加方便地了解孩子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状态,并且能够更好地与家长建立家校合作,还可以在平台上开展主题活动,以语文阅读为例,可以开展阅读分享的活动,孩子在家录制阅读视频,有家长上传到群里,相互欣赏,提高孩子阅读的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科技与教学相融合,优化课堂,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阅读、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只要合理运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对学生、老师、家长来说都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雅琴.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12):107-108.

[2]赵海英.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0,37(11):47+53.

[3]李莺妮.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