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抽水蓄能安全管理现状及解决方式浅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双碳”背景下抽水蓄能安全管理现状及解决方式浅思

杜江林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在新时代的大发展中,特别是抽水蓄能电站的飞速发展时期,各种条件下的抽水蓄能电站快速发展,而当前对抽水蓄能电站的安全管理模式还不能随着时代发展而前进,这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来说是一种安全考验面对新发展形势下的安全生产任务,探索和实践走出一条适合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模式将会是未来安全生产中的重中之重,也需要更多的安全工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将自身的经验和教训总结拓展,走出一条能够保证人生命安全的安全管理模式。

关键词:“双碳”;抽水蓄能;安全管理现状;解决方式

引言

在“双碳”政策实施背景下,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规模和施工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抽水蓄能电站施工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决定了其施工有着与常规水电站施工明显不同的特性。因此,在抽水蓄能安全管理过程中,应针对其特性,派遣符合现场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员,科学编制不同施工项目的控制要点并组织实施,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提升抽水蓄能电站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把握现实,结合自己的实际及特点,从安全生产的观点出发,认真地选择运维集成。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整合生产经营,降低运营成本,不断提高抽水蓄能电站的精益化、规范化水平。

1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特点

抽水蓄能电站,又称蓄能式水电站。是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的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由上水库、输水系统、厂房和下水库等建筑物组成。其中上水库是蓄存水量的工程设施,电网负荷低谷时段可将抽上来的水储存在库内,负荷高峰时段由水库放下来发电。抽水蓄能电站是一种电能转换和储备措施,转换过程中会有电能损失。由于抽水蓄能电站的填谷作用(吸收后也剩余电能),提高火电机组设备的利用率,抽水蓄能电站利用低谷时火电空闲容量抽水蓄能,等到高峰负荷时发电。与传统火电站担负峰荷的方案相比较,可以节省一定量的燃料。它可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还适于调频、调相,稳定电力系统的电压,提高了系统中火电站的效率。抽水蓄能电站良好的可靠性和经济适用性,为实现可持续能源发展贡献重要力量。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抽水蓄能电站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抽水和发电的双重功能,其水力机械多数采用可逆式水泵水轮机与发电电动机组。除机组外,在水工建筑方面也有其特殊性,很多抽蓄电站的上水库全部采用开挖后填筑而成,防渗要求严格;上、下水库连接路线长,开挖弃渣和环水保要求高;输水系统为地下隧洞和压力钢管,竖井或斜井落差大,掘进缓慢且安全隐患多;地下厂房跨度大、边墙高且洞室布置复杂。因此,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施工工艺复杂、环水保要求高、技术含量高等特点。

2“双碳”背景下抽水蓄能安全管理现状

2.1人为管理模式

安全管理是抽水蓄能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人为管理是从古到今一直传承下来的一种安全管理模式。其优点是人与人之间联系更加紧密,能拉进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之间的距离,加快安全管理上的文件传输和管理信息的传送。缺点是容易出现信息传输的不对等,导致安全管理理念及文件传送出现延误,不能及时将新的制度和规范下达到每个作业人员手中,尽早学习领会。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安全管理涉及的因素很多,人的安全意识薄弱是阻碍人为管理的一大因素。此外,工程建设的施工量相对来说较大,为完成施工任务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收益,部分施工单位过度压缩工期,加之对安全管理及其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发生原本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因未充分考虑安全管理,对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及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且施工过程中许多作业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对生命安全不重视且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最终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2.2人机安全管理模式

人机管理模式是借助于机器,与人为管理相结合的一种安全管理模式,其优点是能将部分危险性的工作交由机器完成,降低了部分作业的风险,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人机管理中,利用机械化减人,动态化提升机器工作的比例,将传统的人力劳动用先进的机器来代替,提高了复杂、危险作业内容的安全性。安全管理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和协调,灵活性太大,也极易出现不稳定的因素,并且管理起来增加了很多难度。而将机器与人结合起来的安全管理模式,将大大减少人力,且管理效果俱佳。人机管理模式中,利用机器系统将上级文件储存起来,形成不同的命令,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系统中的命令,分别调用不同的文件和资料。通过该系统将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联系起来,大家在一个平台下进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相比较于人与人之间传达式的安全管理,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信息不对等,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率,增强了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3“双碳”背景下抽水蓄能安全管理策略

3.1建立运行管理制度

抽水蓄能电站的正常生产和经营需要建立健全的运行管理体系,并使其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作用。因此,电站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部门联合编写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手册。这些规范和手册包括电站的日常运行管理标准、电站运行人员的交接标准、电站设备巡检的实施标准以及电站设备的定期更换和测试标准。所有的设备操作都要以书面的方式进行拟写,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以确保管理体系的正确性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运行管理制度施行后,各级员工要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了解电站与电网之间的各种关系,熟悉电站调度方式和运行操作方式,熟知电站设备管理的具体范围,以及电站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等。

3.2对员工进行相关的运行培训

电站职工是抽水蓄能电站各种业务的操作员,他们的专业技能对其业务运作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切实加强电站的运营管理,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从基础的业务知识到实际的岗位实习,对职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每个员工都能对电站的各项操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

3.3加强调试检验

抽水蓄能电站机电设备安装项目中,技术管理工作还应该高度关注于最终调试检验环节,以便促使所有机电设备安装结果均可以得到详细检验把关,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异常问题并进行调整处理。在抽水蓄能电站机电设备安装完成后的调试工作开展中,技术人员应该注重表现出较强的全面性以及精细化特点,避免在任何部位出现遗漏问题。比如,对于尾水管现场焊缝就需要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能够达到相应标准,对于焊接不到位的问题予以及时修复处理。在各个机电设备及其部件调试完成后,技术人员还应该注重进行总调试,可以进行通电检测,由此更准确地评估判断整体安装处理效果。

结束语

在“双碳”背景下加强抽水蓄能安全管理至关重要,为了确保所有设备得以准确可靠安装,技术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逐步进行精细化处理,同时注重做好调试检验工作,避免出现任何设备隐患遗留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志超.“双碳”目标下的抽水蓄能作用及意义[J].低碳世界,2022,12(10):136-138.

[2]杨若朴,范展滔.抽水蓄能电站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外能源,2023,28(9):12-17.

[3]罗胤,赵俊杰,王坤,等.面向新能源消纳的抽蓄电站维持电网安全稳定及经济性评估[J].水电与新能源,2023,37(3):1-5.

[4]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Z].2021.

[5]葛军强.抽水蓄能电站水泵水轮机组国产化应用效果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