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分析

李秋建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63700

摘要: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是适应现代汽车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满足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满足行业对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要求。面对汽车技术和行业需求的深刻变化,中职汽车维修专业须主动作为,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转型,使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立足未来,以适应新时代对汽车维修技术技能的要求。

关键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

引言

在开展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实训教学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通过实训能够加深学生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知识的认知,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热情。通过实训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熟悉汽车修理的环境、工具,从而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相应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实训能够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理论知识加以印证、深化和巩固,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自身今后的职业道路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就当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基于此我们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提升实训教学成果,切实推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向前发展。

一、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

(一)实训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有不少中职院校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块所采取的实训教学模式大多是学期制,也就是在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后,再进行集中实训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之间彼此独立,缺乏贯通性和联系性。除此之外,在课堂实训教学上,受到实训教学场地和资源的限制,更多的是教师在实训台上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围着教师看,实训操作就是重复性和机械性地进行模仿,很难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拓展。并且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在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导致实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实训教学内容知识体系不完善

就当前中职院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现状来看,其实训教学的内容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首先就表现为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需要紧密结合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但是从教学内容上来看,不少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已经与前沿的汽车生产、汽车工艺、零部件改造与创新相脱节,就比如缺少新能源汽车工艺原理与维修的相关内容,学生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很难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汽车故障问题。其次表现为教学内容之间缺乏内在沟通和联系。在开展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时,尤其是实训教学时,在学习维修工艺和进行汽车故障排除时,不可能只是运用到某一部分的相关知识,相应的发动机常见故障及保养、变速器构造、维修工艺原理等理论知识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涉及。在进行专业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忽视了内容的系统性、一体化建设,很容易使学生在实训中不能很好地完成知识迁移与运用,进而影响实训教学效果。

二、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策略

(一)建设实训基地和模拟实验室

建设具备真实汽车维修场景和设备的实训基地,提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的场所。这些基地可以包括汽车维修车间、维修工具和设备,以及各类汽车模型供学生进行维修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注重与行业合作,引入最新的汽车维修技术和设备。学校可以打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使用数字化手段研发汽车维修作业的虚拟仿真系统,高度模拟实际维修环境和流程。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维修操作,学习维修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实验室可以提供反复实践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熟悉各类汽车故障和修复方法。

(二)改革实训教学模式

中职院校在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就是进行一体化实训教学改革。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统一起来,改变在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彼此独立的情况,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连续性。要实现一体化教学,要求中职院校优化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采用一周理论+一周实训的模式来代替传统的学期制,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先集中对学生展开理论知识教学,紧接着再安排相应的实践操作,这样不仅能够让教师更为直观地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还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避免理论和实践之间脱节,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其次,要打破传统的实训教学中教师演练示范、学生模仿这样的机械性实训模式,更多地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来组织和实施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相关知识,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汽车维修密切相关的真实问题来作为中心任务,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自主地去进行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通过任务驱动,能够增强实训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在实训操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善实训教学内容知识体系

中职院校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方面,还要更加注重实训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完善。首先,要进一步凸显实训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学校可以根据汽车维修岗位的工作内容来设置相应的实训课程内容,不仅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技术管理能力以及创新管理等综合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使其更加符合岗位的用工需求。与此同时,学校要注重对实训教学内容的更新,尤其是要结合汽车行业的前沿发展动态,让同学们能够了解和掌握最先进的汽修技术。其次,针对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教材内容,要注意对相关知识的整合。可以根据有关的教学内容将其分成不同的模块,就比如发动机机械模块、自动变速器与驱动桥模块、手动变速器与驱动桥模块等。发动机机械模块包括发动机原理、发动机构造、常见的发动机故障以及维修检测方法等所有与发动机相关的内容,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整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避免了在以往教学中有关内容琐碎、教学时间跨度大等问题。

(四)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

要切实提高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质量,中职院校还要加快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指教师既是讲师,也是学生的实训导师。要实现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构建,就要求学校优化和调整当前的教师结构,进行有关专业教师的整合,实现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为了弥补实训教师在数量上的不足,可以进行专职外聘。同时还可以开展理论教师转化工作,因为理论教师本身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只是实践操作经验不足,这时学校就要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实训平台,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教师到专业的部门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理论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其能够胜任实训教学的相关工作,从而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模块,要结合当前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目标、形式、内容、师资建设及技术运用等多个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史焕焕.论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模块的教学[J].安徽教育科研,2021(12):35-36.

[2]顾长喜.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学做结合———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的改革尝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6):85-86.

[3]刘文闯.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应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