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多模态影像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CT和MRI多模态影像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价值

张金鹏

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 744100

摘要目的:比较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CT和MRI多模态影像诊断的具体价值。方法:我院于2021年4月~2022年12月时间段选择3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参加研究,并选择同期30例健康者进行诊断对照,所有人员均接受CT和MRI多模态影像诊断,将纳入结果作为研究金标准。研究指标为诊断结果与效能评价。结果:MRI多模态影像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多模态影像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正确指数高于CT,漏诊率低于CT。结论: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应用MRI多模态影像诊断精准度要高于CT,漏诊率较低,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MRI多模态影像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效能

椎体压缩性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下导致的骨质断裂、相互嵌插,高度缩小等[1]。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通过复位骨折、钉棒固定恢复骨组织功能。影像诊断可以明确椎体压缩性骨折位置、损伤情况,诊断价值高。有研究认为,MRI多模态影像诊断应用于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效果要好于传统CT检查,能够更加全面判断患者椎体损伤情况,降低漏诊率[2]。鉴于此,我院于2021年4月~2022年12月时间段选择3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参加研究,汇报分析CT和MRI多模态影像诊断价值,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我院于2021年4月~2022年12月时间段选择3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参加研究,并选择同期30例健康者进行诊断对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8.16±4.15)岁,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确诊。健康者,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8.17±4.16)岁。年龄均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条件:(1)于我院内综合检查后有明确检查结果者;(2)知情同意CT和MRI多模态影像诊断者。排除条件:(1)中途退出者;(2)传染病者。

1.2研究方法

所有人员均接受CT和MRI多模态影像诊断,将纳入结果作为研究金标准,采用数据回顾性分析法进行研究。

CT:(1)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2)参数控制:电压130mA,电流120kv,层厚6mm(±1mm);(2)要求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先以平卧位方式接受检查;(3)先进行常规扫描,获取薄层影像;(4)将相关信息上传至后台,建立三维影像图像。

MRI多模态影像诊断:(1)西门子1.5T磁共振扫描仪;(2)参数控制:视野200mm(±25mm),间距0.4mm,层厚5mm;(3)要求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先以平卧位方式接受检查;(4)扫描序列为TSE+T1WI+T2WI+DWI+STIR;(5)增强扫描为静脉注射扎喷酸葡萄胺注射液(剂量0.1mmol/kg);(6)将上述检查信息上传至后台,使用PACS系统进行信息处理。

1.3研究指标

指标一:诊断结果。

指标二:效能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卡方检验。检验值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诊断结果

    MRI多模态影像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诊断结果n例

组别

项目(病理结果)

椎体压缩性骨折(N=30)

非椎体压缩性骨折(N=30)

CT

26

34

MRI多模态影像诊断

30

30

2

4.2857

/

P

0.0384

/

2.2效能评价

MRI多模态影像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正确指数高于CT,漏诊率低于CT,如表2。

表2:诊断效能n例、%

检查方法

性质

纳入标准

敏感度

特异度

准确性

误诊率

漏诊率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正确指数

+

-

CT

+

26

0

86.66%

100.00%

93.33%

0.00%

13.33%

100.00%

88.23%

86.66%

-

4

30

MRI多模态影像诊断

+

30

0

100.00%

100.00%

100.00%

0.00%

0.00%

100.00%

100.00%

100.00%

-

0

30

3 讨论

椎体压缩性骨折较为复杂,尤其是老年患者同时合并骨质疏松症将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许多患者同时伴有椎旁软组织肿块等问题[3]。影像检查方法仍然是当前骨科疾病诊断的主要方法,CT与MRI均是常见诊断技术,对于骨组织损伤十分敏感[4]。MRI多模态影像诊断中常用的技术方法,技术内容较为全面,并且包含多个MRI扫描序列,能够满足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诊断需求[5]。此次研究中可以发现MRI多模态影像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多模态影像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正确指数高于CT,漏诊率低于CT。数据表明MRI多模态影像诊断精准度更高,并且综合效能佳。主要是因为MRI多模态影像诊断技术全面,能够通过多种序列扫描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此外,椎体压缩性骨折组织结构复杂,CT诊断容易受到伪影信息干扰,所以漏诊率要高于MRI多模态影像诊断。

综上,MRI多模态影像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要高于CT,诊断效能评价更好,应用价值大。

参考文献:

[1]冯阳宁,尹志斌,罗国明. 比较CT和MR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 [J]. 影像技术, 2023, 35 (05): 40-44.

[2]聂欢. SPECT-CT与MRI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责任椎体诊断中应用对比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 29 (16): 142-144.

[3]韩永先,黄新蓉,顾振宇. CT和MRI多模态影像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 [J]. 世界复合医学, 2023, 9 (07): 87-89.

[4]冯茜茜,郑雪,韩福刚等. 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23, 29 (01): 62-68.

[5]戴云思,郑存汪,陶永君. MRI与CT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责任椎体的临床诊断价值 [J]. 现代实用医学, 2022, 34 (06): 778-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