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某水域水质提升策略简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江苏某水域水质提升策略简述

陈蕾

身份证:320582199309065724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水质提升成为了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本文综合分析了江苏昆山某水域采用的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改善了河道的水文条件;化学修复通过投加化学试剂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快速改善水质;而生物修复则依托于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自然过程,重建健康的水体环境,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这些策略的综合应用不仅有效提升了水质,还恢复了河道的生态功能,展示了城市水域修复与管理的新思路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水质提升,环境治理

1 引言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态平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许多城市水域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成为了普遍现象。因此,如何有效地修复受损的河道生态系统,提升城市水域的水质,成为了环境治理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通过对苏州某水域实施的水质提升项目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种主要技术的应用策略及其效果,旨在为其他城市水域的生态修复与水质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这些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不仅显著改善了水域的水质,还恢复和增强了河道的生态服务功能,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2水域概述

该水域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全长约8.8公里,平均宽度约4.5米,流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这条城市河流不仅为周边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水分和栖息地,而且成为了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吸引着市民及游客前来游览和休憩。随着苏州昆山市区的快速发展,建筑密度增加,绿地面积相对减少,使得某水域的自然和社会功能愈发显著,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环境压力。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以及不断增加的休闲活动需求,对其水质和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水文特征

该水域的水文特征体现了城市河流的典型特点,季节性降雨和上游来水是其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雨季,河水水位的显著波动直接影响到河流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河流自然补给主要依赖于降雨,但在城市化高度发达的区域,天然补给能力受到限制,人工补给通过城市排水系统成为必要的调节手段。河道在城市中的蜿蜒流动不仅增加了其景观价值,也对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流速的变化,从0.2到0.5米/秒不等,反映了不同区域和季节的水文条件,这对于维持河流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2.2 水质状况

对于城市河流而言,水质是衡量其健康状态的关键指标。该水域在最近一年的监测数据显示,主要污染指标COD、NH3-N和TP的浓度虽然只是略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V类标准,但这已经引起了环保部门和公众的广泛关注。COD平均浓度30mg/L、NH3-N平均浓度1.5mg/L和TP平均浓度0.3mg/L的数据,反映出水体正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和营养盐负荷。这些污染物不仅来源于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还包括雨水径流过程中带入的地表污染物。虽然这些指标暂时未超出安全阈值,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某水域的水质面临的挑战将会更加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某水域的水质监测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监测数据不仅可以为环保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增强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为了保护和改善某水域的水质,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同时加大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建设湿地公园和生态岸线,以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

3 水质提升策略

该水域的水质提升策略综合运用了多种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旨在通过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手段,有效改善水质,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提升水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以下是对这些策略的详细介绍。

3.1物理修复策略

物理修复策略主要通过改善河道的物理结构和水文条件来恢复河道的自然功能和生态平衡。在苏州某水域的修复工作中,采取了以下几种物理修复措施:首先,为了防止岸线侵蚀和提高河道的景观价值,采用了生态护岸技术,如使用植被护岸和生态石笼等。这些措施不仅稳定了河岸,还为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增强了岸线的生态功能。其次,为了去除河底积累的污染物和恢复河道水深,使用机械设备进行了底泥疏浚。这项措施减少了底泥中有害物质的释放,提高了水质,同时也恢复了河道的正常水流和水容量。最后,通过人工增水和调节水流,实现了对河道水体的冲淤和稀释,这有助于分散和稀释污染物,改善河道的水文条件。此外,这种方法也有助于恢复河流的自然流态和提升生态多样性。

3.2化学修复策略

化学修复策略通过向受损河道水体中投加化学试剂,直接去除或转化污染物,快速改善水质。在水域的修复工作中,化学修复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根据水体中污染物的类型和特性,精心选择化学试剂,如絮凝剂、氧化剂和中和剂等,以去除悬浮物、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在选择化学试剂时,综合考虑了其对水生生物和环境的影响,确保了处理过程的环保性和安全性。其次,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化学修复的效率和效果,对化学试剂的投加进行了精确控制,包括剂量的计算、投药时间的选择和投药方式的确定。这些措施确保了化学修复过程中污染物被有效去除,同时避免了过量投药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最后,在化学修复过程中,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评估化学试剂投加的效果和可能的环境影响。通过对比治理前后的水质数据,及时调整化学修复策略,以确保修复工作的持续有效。

3.3生物修复策略

生物修复策略是该水域水质提升工作的核心,它依托于生物群体和生态过程,通过重建健康的水体环境,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和自我协调。生物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作用,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降解和转化,达到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恢复栖息地的目的,从而实现水体环境的净化和健康水生态系统的恢复[1]

3.3.1植物净化技术

植物净化技术通过利用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和富集能力,显著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如根系吸附、微生物转化和增氧作用,有效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重金属和悬浮物等污染物。此外,植物通过改善水体的理化性质,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提高,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3.3.1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河道水体或填料基质附着的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和转化污染物,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水域的水质提升工程广泛使用了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的这些作用不仅提升了水质,还为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恢复提供了基础。

在该水域的水质提升工作中,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策略的有机结合,不仅快速改善了河道的水质和水环境,也为后续的生物修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措施体现了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的理念,为其他城市河道的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 总结

水域经过综合治理后,水质显著改善,成功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IV类标准。具体参数如下:化学需氧量(COD)降至≤20mg/L,氨氮(NH3-N)降至≤1.0mg/L,总磷(TP)降至≤0.2mg/L。此外,水体透明度也有了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显示出河道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治理后的水域不仅水质达标,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全面恢复。通过物理修复,河道水流恢复自然,水体自净能力增强;化学修复快速降低了水中污染物浓度,为生物修复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则是恢复生态系统的关键,水生植物的种植和水生动物的引入,重建了河道的食物链,提高了生物多样性[2]。特别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得到了有效控制,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使得河道景观得到了美化,水质和生态环境均达到了良好状态,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美丽、健康的休闲和观赏空间,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该水域的水质提升工作采用了一种综合性的修复策略,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与生物修复方法相结合,以实现水质的快速改善和河道生态系统的长期恢复。通过岸线修复和防护、机械疏通河道底泥、冲淤和稀释等物理修复措施,有效改善了河道的水文条件和物理结构。化学修复策略通过精心选择和合理应用化学试剂,直接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快速提升了水质,同时确保了修复过程的环保性和安全性。生物修复策略则以生物群体和生态过程为基础,利用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自然功能,重建健康的水体环境,促进了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和良性循环[3]。这种综合修复策略不仅体现了现代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还展示了科学管理和持续改善水域环境的重要性,为其他城市水域的生态修复和水质提升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刘文辉,孙志国.试论城市河道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技术[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21):152-154.DOI:10.20025/j.cnki.CN10-1679.2023-21-53.

[2]邵一奇,严敏哲,忻飞等.城市特征河流水质提升及健康水生态系统构建——以常熟市枫泾河为例[J].湿地科学与管理,2023,19(06):25-29.

[3]洪青.上海松江区劣Ⅴ类河道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8,30(07):238-239.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