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对于教育管理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人工智能背景下对于教育管理的思考

徐澜涛王洋刘志程明于洋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 150080

摘要:我国信息技术和我国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是主要技术。我国教育人工智能在应用推广中遇到不少实际问题,部分教育人工智能系统(简称AIED系统)很难融入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本文分析制约我国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推广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策,旨在推动我国教育人工智能研究,为教育工作者和人工智能研发单位提供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变革;路径;探析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使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发展显著的变革。在未来发展道路上,人工智能技术将充分发挥其在高职院校的相应价值,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深度融合,最大程度上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教学质量。

1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背景

当今时代智能化已经成为工业化、自动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新特征。伴随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迅猛发展,出现了诸如智能手机、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工厂、智能超市、智能酒店等产品与设备,这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智能化延伸了社会产业部门生态链,加快了社会各部门的生产效率,也革新了传统的工业社会固有的生产方式。从工业社会之始,资本增幂、技术增幂的铁律就要求社会的各个生产领域在自动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研发新技术。以英国发明“珍妮纺纱机”为肇端,自动化就如影随形地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停地向前进步。从严格意义上讲,今日的人工智能技术(AI)是在信息化社会的基础上所发展的另一种形式的高端自动化技术,准确说它是“信息自动化”。随着超级计算机技术不断刷新运算速率、不断更新数学模型,更适宜人类社会生产、更能够替代人类体力和脑力工作的智能生产模式将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应用,人类开始进入智能社会、智能时代。

2人工智能背景下对于教育管理

2.1建立隐私保护体系

大数据时代下,隐私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人工智能深入人们的生活,如何避免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们的隐私泄漏成了每一个法律从业者绕不开的话题。在教育管理中对于相关人员的隐私保护要依托于法律等制度来规制。这就要求国家法律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调整,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作为校方,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划定人工智能使用范围,明确相关责任人,成立追责机制,避免因为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运用而导致师生隐私的泄露。

2.2发挥好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充分发挥好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大力推进数字思政建设,以数字化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思政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举措。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能够突破常规的收集和分析方法的限制,对广大青少年的学习行为进行收集和分析,从而更加完整地掌握他们的价值观偏好、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等,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一个完整的描述。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规律,才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进而为学校实施分层分类的教学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2.3智能化教学环境

当今数字教学环境下的学习场所仍然比较固定,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也相对单一,因此构建具有多元化的知识获取渠道和丰富的新技术、新工具、新活动的智能化教学环境应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这类智慧学习环境的技术特征包括记录学习过程、识别学习情境、感知学习的物理环境、连接学习社群、具有益智与娱乐功能等,这样才能使得教育环境具有连通、感知、交互、适配、记录、整合的促学作用。总结来说,智能化教学环境必须具有感知化、泛在化、个性化、开放化等四大特征。其中,感知化就是要在物理感知的温度、湿度、灯光等方面和情景感知、社会感知的不同学习者建立交互关系方面,完成对学习者的技术支持;泛在化是指满足学习者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接受文本、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学习资源的要求;个性化是应用于学习者的历史学习行为、历史学习兴趣、历史学习成绩等数据基础上的教学反馈系统构建;开放化是指人工智能打造的云端学习环境,随着全球课堂的发展,知识场在云端技术的支持下将变为行为场、交流场、激发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将会更强、连接方式也将更为多元。满足这些环境构建需求的目的是使教育不再成为一种单方面灌输的教育形式,而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2.4加速教育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广

保证教育资源投入的有效性,通过有针对性的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了解用户需求。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和数据挖掘,加大对关键环节的资源投入,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决定后续投入。保证教育资源投入的全面性,关注AIED系统的整体效用,把教育资源投入设计、开发、应用的多个环节,以及教师培训与教学管理中,充分激发教育主体和教育系统的活力。保证教育资源投入的持续性,制订长期发展规划,对行之有效的方案给予资助,成立专项机构,提供人员支持,设立教育人工智能的研发基金。保证教育资源投入的开放性,把社会机构、企业、相关组织吸引到教育人工智能的应用体系中来,为教育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人、财、物的支持。

2.5构建共享共治的数据体系

共享共治的数据体系是指数据开放流通并赋能高等教育变革的系列机制,包含数据资源体系、协同治理体系、安全监管体系。首先,要完善教育数据资源体系,挖掘数据价值资源。尽快建立教育数据资源的总体要求标准、数据共享标准、业务管理标准、技术应用标准等规范业务流程,正确认识数据资源的价值特征,完善教育领域数据资源的体系性立法,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方式有序推动高等教育数智化转型。其次,完善协同治理体系,基于数据的协同合作。强调多方治理主体全过程参与治理活动,推动教育部门、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治理,共同享有治理权力,承担治理责任,并致力于解决单一组织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后,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建立数据安全监管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引入第三方机构监管教育部门、高校和企业教育数据的安全问题,重点审查教育数据资源管理流程、开放内容、应用场景,以及教育数据服务和使用的合法合规性审查。

2.6加强对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监管

要监管对数据的收集。要明确哪些数据是人工智能程序可以收集的,哪些数据是教师、学生愿意给人工智能程序收集的,哪些数据是不能给人工智能程序收集的。还要监管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产生的结果。为了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监管,教育事务的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以对人工智能的数据收集和数据使用进行规范,并防止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滥用。在加强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监管上,需要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

结语

教育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变革,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跨学科合作,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企业的共同努力。虽然前进路上存在阻力,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教育人工智能应用发展必将迎来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刘进,钟小琴,李学坪.教育人工智能:前沿进展与机遇挑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2):11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