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浅析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及护理分析

孟金梅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医院               017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以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在接诊的5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资料,对其临床护理过程与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并对急诊护理的重点措施进行说明,对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急诊护理后,50例患者中,有28例病情稳定,14例痊愈出院,8例未能治愈,治愈率达到87.3%。结论脑出血昏迷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致残致死率极高,采用急诊抢救与护理后,大多数患者病情可得到控制,逐渐转向平稳。

关键词:脑出血昏迷;急诊;护理;观察

在神经内科,脑出血较为常见,属多发病,一般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致病因素与“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血管老化、吸烟等因素相关。临床医学认为,该病通常是患者动脉粥硬化造成脑内小动脉破裂,最终引起了脑出血;且与患者的情绪密切相关,比如情绪异常、激动、用力过猛等。临床结果表明,脑出血的致残致死率较高、病情变化快、后遗症较多,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十分常见的疾病,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因素存在密切的关联。脑部大量出血往往会导致患者昏迷,脑出血昏迷病情的进展速度快、治疗难度大、患者术后恢复不理想,是临床上十分棘手的疾病之一,故早期的急救护理显著的十分重要,本文探讨了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在接诊的5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资料,对其临床护理过程与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54岁~78岁,平均年龄为(66.3±1.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头颅CT检测,均存在颅脑出血,有14例患者表现为脑实质出血,有16例患者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出血量方面,有15例患者>30 ml,有25例患者<30 ml,抢救时间皆在2~48 h以内。急诊抢救中,有28例患者属于浅度昏迷,22例属于深度昏迷。

1.2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患者入院后妥善安置患者,立即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展开急救措施,局部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②保证医疗器械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保证急救药品充足;③建立静脉通道,保证静脉通道顺畅,合理使用急救药物;④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以及意识,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患者接受急诊护理措施,护士接到急诊后,及时建立急救护理组,将所需药物和医疗器械准备好。患者进入医院后,对患者的病情展开评估,主要包括生命体征、意思以及肢体状况,询问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和病史。根据患者GCS评分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假设患者的GCS评分超过8分,给予脱水和吸氧等治疗。假设患者的GCS评分小于8分,建立静脉通道,去除呼吸道异物,调节颅内压,同时留置尿管。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80/100 mmHg,对于存在颅内高压的患者,可以实施血肿穿刺减压术,局部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及时安排手术治疗。

①在急诊护理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如对患者意识、血压、呼吸、心率等指标进行监测,对急救药品、器械设备等进行细致检查,看其是否齐备,必要时,需进行心肺复苏,并通畅静脉通道,按照医嘱进行急救与治疗;②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护理,如咳嗽、吞咽反射消失的护理,床单的清洁护理、翻身护理、大小便护理等;③进行颅内高压护理,在本组研究中,出现了脑疝前期症状,需采用甘露醇、利尿剂对其进行控制,减少患者的病死率;④是进行呼吸道护理,可根据患者呼吸节律、深浅进行观察判断依据,并进行相应调整,确保在不利于呼吸的情况下,对患者行机械通气;⑤是增加饮食护理,以鼻饲流质食物作为饮食,选择清淡营养物,加入高热量、高维生素与高蛋白食物,从而确保患者营养充足、水分供给平衡。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急诊护理后,50例患者中,有28例病情稳定,14例痊愈出院,8例未能治愈,治愈率达到87.3%。

3讨论

脑出血是脑血管意外中较多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者大多集中于老年群体;发病较快、病情变化也快,因而致死致残率较高;从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情况看,往往会有呕吐、恶心、头痛、意识障碍、肢体无力、失主等症状,无法实施自救;由于病情变化过快,患者往往较易进入到重症阶段,比如大小便失禁、迅速昏迷、呕吐咖啡样物等。该病若抢救及时,加上有效护理,患者的康复率较高,若未能及时抢救或者在抢救后护理不及时,也会因各种因素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诸多危害。所以,在急救时,对患者进行严密的急诊护理十分必要。

在本组研究中,采用急诊护理措施,如上述方法,对各护理措施的重点与注意事项进行具体说明。比如,在急诊护理前,需要做好各项急诊护理的准备工作,如机械设备齐备、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与记录,注意在具体的观察中,需要观察体征变化,对患者的表现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其示意或者立即进行具体记录与说明;如果出现昏迷、救治不利状况,应该采用心肺复苏的办法及时抢救];另外,在并发症的护理方面,需要分清并发症的种类、症状、预防药物、使用剂量,比如,咳嗽反射、吞咽反射消失后,口腔分泌物会滞留于口腔,从而在呼吸过程中,进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因此,需要准备机械吸痰器,对患者行机械吸痰;再如,在呕吐物变为咖啡色时,患者可能已经出现了胃出血,若加上黑便次数的增加、肠呜音亢进,都可能使出血症加剧,应该增加观察与判断力,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及时给予检查与治疗,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在颅内高压护理方面,医护人员应该注意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变化,以本组为例,患者脑疝前期症状出现时,经护理人员及时给予甘露醇、利尿剂等药物治疗,才较好的控制了脑疝的继续发展与对患者的危害;注意在用量方面,甘露醇选择加压静脉滴注,并以0.25 g/kg为宜,时间控制在20~30min,通常可选择间隔6~8 h,再行滴注;若存在心功能不全者,则需在滴注速度上进行相应控制。

在呼吸道护理方面,应该以呼吸次数<8次/min作为判断标准,而在饮食方面则需采用小剂量的顺势疗法,由少增多,由清淡到营养丰富,时刻注意胃液颜色的变化。经急诊护理后,本组所选取的急诊的50例患者中,有28例病情稳定,14例痊愈出院,8例未能治愈,治愈率达到87.3%。

综上所述,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冲动、费力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脑出血昏迷后早期实施干预护理能够抑制血肿的扩大、促进患者的预后。接到急诊  后,院方及时组建护理小组,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患者入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患者的病情展开针对性的处理。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定期展开相关的培训与考核。②完善硬件设施,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③完善急诊护理管理制度,促进急救工作有序的进行。

急诊护理措施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预后。

参考文献:

[1]杨中良,杨秀云,郭梅凤,等.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8):835-837.

[2]张弘强,廖树峰,沈浩男,等.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9):171-173.

[3]刘丽,朱海丽.冰敷双侧颈动脉在脑出血昏迷患者转院途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07(2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