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寄宿制问题女生教育转化实施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寄宿制问题女生教育转化实施策略探究

尹芳

四川省雷波中学       邮编 616550

【摘要】:本文阐述了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寄宿制问题女生的类别、行为表现特征及问题成因。基于此,笔者在实践工作中探究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转化实施策略,解决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寄宿制女生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寄宿制问题女生;教育转化;实施策略

此处谈及的问题女生是指思想上出了问题,行为上偏离了正确轨道,与环境格格不入,给他人或集体带来不良影响,直接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和学校正常管理的女生。

我校隶属少数民族地区,生源主要来自本县和周边县的区乡农村,少数民族生占70%。她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迥异的教养习惯、千差万别的处事方式其中就有上述谈及的问题女生多年的管理实践总结,问题女生大致可归为以下五类。

一、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寄宿制问题女生

1.以家支名义拉帮结派打架闹事2.民族小歧视3.乱拿别人东西4. 心理健康问题或精神异常5. 早恋,晚寝时间翻墙外出。

二、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寄宿制问题女生的行为表现特

1.犯错时不考虑后果,肆无忌惮,接受教育时面子观特强2.不能正视自已,不与老师和同学坦诚沟通交流3.生活不够积极,遇事不冷静,不自省,行为过激;4.不好学,出错频繁,反复。

三、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寄宿制问题女生产生的原因

1.社会和家庭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及民众的整体素质较城市及发达地区落后家庭教育跟不上,大多家长忙于一家人生计长年在外打工,无力管教子女另,有的家长管教子女方法简单粗暴;有的重男轻女,对待子女的态度让女孩很受伤;有的家庭离异,对孩子疏于管教;有部分少数民族家长不懂汉语,没上过学问题缺乏正确认识……种种因素导致学生心理不够健康或性格古怪,行为习惯差,人际关系不融洽等。

2.成长期生理心理原因。高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发展的青春期前后,他(她)们在心理上正处于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渥斯形象地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由于他(她)们的社会阅历浅,对人、事、社会环境认识不清,很容易被一些假象迷惑,使得他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变化。加之升学压力大,家庭教育跟不上,不健康网络、影视、书刊的诱惑女生天性对事物的敏感,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差因素,使原本单纯、美丑分辨力不强的寄宿制出问题的现象更为突出

四、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寄宿制问题女生实施教育转化策略

在多年的管理实践,我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转化策略

(一)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入手采取应对策略,实现教育转化

关怀、倾听、心里疏导或训导。在上面列出的几类问题女生中,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学生生性较脆弱,工作中宜采取心里疏导法。在开展谈话时要给予更多的关怀,了解她们的所思所想,倾听她们的心声,并向学生表明老师对谈话内容绝对保密,便于学生放心倾诉,然后再针对具体问题情况加以引另外四类问题女生,她们善辩,为逃避责任减轻处会编织各种谎言。对这类学生,老师得在掌握了足够证据的情况下,进行严厉的训斥教育,先气势夺人,让学生产生畏惧,再晓之以理,让她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已,继而,该写检查的写检查,该处分的处分,该让家长领回去的领回去反省教育。

(二)从外围资源入手采取应对策略,实现教育转化

学生的科任教师、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学生居住地村委会等都是对我们开展工作有利的外围资源。

在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寄宿制学生出现问题,首先要及时对学生本人及家庭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以利于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可从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处了解到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情况;从学生中及宿舍管理员处了解到问题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嗜好、弊病等;可联系学生居住地乡政府或村委会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状况

曾有这样一位寄宿制女生在寝室里偷小摸,乱拿别人东西,弄得女生宿舍不得安宁。事情发生后,我从外围资源入手对她本人及家庭作了较全面的调查了解,得知她的这种恶习主要源于父母顺手牵羊习惯和家庭的贫困。找到问题症结后,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对其实施教育转化,让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

第一,晓之以理,让问题学生产生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内在需求。帮助该生建立正确认知,懂得有困难应选择坦诚沟通,用正当方式博得她人帮助。同时,给她讲法律让她知晓偷盗是怎样量刑的多角度启发她产生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内在需求。第二,动之以情,用关爱感化、激起问题学生产生需要实现自我转变的内在动力她讲道理的同时给予关怀,尊重她人格,指出其家庭教育上存在缺陷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文化,顺势激励学生要好好学习,将来用知识改变自身命运第三,导之以行,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促使问题学生发生行为转变。向她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不乱窜寝室,不乱拿她人东西,加强自我行为控制,并表明要接受生活老师和同学的监督

第四,经济帮扶,向社会爱心人士申援解决学生的基本生活费引导问题学生向善向好。

(三)借助家、校、社会合力实现教育转化

乡、村领导干部与家长进行深入有效沟通,争得家长支持配合,解决棘手问题。

经管过这样一位寄宿制女生,对所有人都多疑,总觉得有人在说她坏话,时不时大发脾气,晚上还会偶尔起床对着镜子梳妆或骂人,还说班级里有男生要害她等等,弄得同室学生无法正常生活。这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了,需要家长带去就医。苦于语言不通,学校与家长沟通不畅,问题得不到解决。后来,经多方努力,请来了该生所在乡、村的相关领导干部,多角度与家长进行了长达两天的耐心劝解,家长才同意带该生就医。

(四)从民俗特点入手采取应对策略实现教育转化

我校生源属彝汉大杂居,彝汉之间在生活习俗和处事方式上都会彼此被同化,在汲取对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传习了一些陋习。如:大多民族女生打小就抽烟喝酒学生间闹矛盾,有民族学生会出动家支(家支:比家族更庞大,在身份地位上有等级制)来解决,有汉族学生会找社会上的人帮忙,学生之间就出现了拉帮结派、民族小歧视等现象。

这种问题的产生与民俗习惯有关,有些陋习像顽疾,想一下子铲除比较困难,这种情况说服教育收效甚微,但学生想留在学校学习是肯定的。结合这些特点,反复研究后,学校制定了制度抽烟喝酒和聚众过生的由家长领回教育,烟酒戒掉后视反省情况由学校决定能校上课;组织打架和参与打架的一律开除所有违纪受处学生一律取消一切资助和奖学金不管是谁,只要涉入雷区都必须无条件接受处罚。有了这一套制度后,因陋习产生的一些问题也得到了较好地解决。

教育一直在路上,管理需要先进理念和创新方式,但更需要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