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小学科学探究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简析小学小学科学探究教学

吴海明

江苏省盐城市东进路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给科学教师带来了契机和挑战。从教育理论到实践教学等方面,科学教堂正在潜移默化发生改变。但是当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尚有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需要科学教师从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思,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学课堂进行优化,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全面提升科学教学质量。教学反思是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教学能力,通过对从前经验的总结,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是教师进步的根基。

关键词:简析;小学科学;探究;教学

一、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

在新课改中,各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对科学教师有着很深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把课堂主动性交还给学生。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科学教学,进行探究活动教学。但是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对教学情况进行把控,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学器材以及实际的教学条件合理的选择探究教学内容,而不是全部知识内容由学生探究完成,这样只会影响教学效果,达不到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一些教师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忽视教师的主导性,在科学教学中害怕多讲,怕过多的讲解忽视了学生主导作用,对新课程的理解不够透彻,不能很好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度。在学生进行自主学生的时候,教师只是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对实验过程进行初步的讲解,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欠缺,导致自主探究课堂乱成一团,实验结果南辕北辙,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的进行。这些做法是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片面理解,没有掌握自主探究学习的意义,学生虽然成为了课堂的主导,但是教学效果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例如在小学科学课冷的传递这一课时的学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热传导现象,教师准备了一根金属棍和一碗开水,将金属棍放在热水中,通过金属棍温度升高来解释热传导现象。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后,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对于实验方案的制定由学生自主完成,由于学生不具有系统的科学知识,导致探究学习效果极差,学生花费了很多时间却没有得到实验结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科学的自主学习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完成探究任务,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而不是放任学生完全自由学习,片面的理解学生的主导作用而忽视教师在课堂的作用。科学自主探究学习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并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进行探索,进行真正的自主学习。课堂自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同等重要,需要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正确的把握。科学课程教学目标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科学探究。在自主探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创造自主探究条件,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过程,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教学兴趣。(2)教师在教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对探究课程进行协调,维持课堂秩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学习中。(3)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探究学习课堂中适当的设定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积极的思考,逐渐养成科学意识。

例如在学习怎样搭配食物时,教师先让学生介绍每天吃的食物,分析自己搭配的食物是否健康,然后进行课程的学习,通过播放植物的图片、视频,介绍食物搭配的风湿,让学生了解怎样搭配食物才能最健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制作自己的食谱,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然后对学生制作的食谱进行讨论分析,评选出学生觉得最科学的食谱,并做出点评,最后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回家和家长沟通,用学生搭配的健康食谱对学生的伙食进行指导,在保证学生的营养的同时,尽量满足学生的口味喜好。该过程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忽视了探究的实质性

在科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引用探究学习提升教学效果,是新课改中力推的教学形式,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探究性学习理解过于片面,没有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而忽视了探究的实质性,取得的效果较差。在教学中很多时候只需要教师利用教学器材进行演示,就可以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完成教学目标。但是部分教师往往小题大做,让学生进行探究、谈论,然后让学生进行试验讨论,证明一个简单的科学道理。这种探究学习只是停留在探究学习的表面,没有理解探究学习的本质,同时不是任何知识点都是和探究学习,那些提及事物名称、概念以及客观存在的事物等简单的易懂的知识点,通过教师的讲解就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解决问题,就没有必要再话费时间去探究。否则只能浪费时间,导致探究学习停留在浅层化、表面化和形式化,没有发挥其真正作用。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提倡学生以研究的态度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解答的学习形式,对于教师而言,是课堂众多教学策略之一,需要教师对科学知识点进行分析、了解,看是否符合探究性学习,然后指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准备好教学器材。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秘密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教学器材制造一个物体运动的模型,然后探究不同材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然后汇总各小组的成果,让学生谈谈对于摩擦力的理解,然后制定问题(研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由学生自主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最后进行交流汇报。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需要匹配合适的教学内容,如果仅仅将其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而忽视探究的过程以及结果,那么就便宜了探究性学习本质,反而适得其反。

三、重视活动外在,而忽视活动的体验性和思维性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活动的外在性,而忽视了活动体验性和思维性,学生虽然参与了课堂活动,忙的不亦乐乎,但是取得没有通过参与活动进行思考,没有体会到活动过程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取得了教学效果微乎其微,没有达成组织科学活动的目的。新课程强调了课堂教学的活动性,需要教师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活动的本质是学生要主要参与,获取直接的参与体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寻求答案。如果只注重活动的外在性,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就失去了探究活动的意义。随着新课程的进行,必须加强外在活动和内在活动的统一性,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动脑思维能力,通过活动体验以及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探究活动中外在和内在两者互相关联 ,缺一不可。

例如在学习肌肉时,通过对课程的介绍后,为了让学生对该知识点进行深入的了解,教师让学生两两成组,相互介绍自己的肌肉。如果教师没有对课堂进行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严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很容易将课堂变成学生嬉戏的地方,导致学生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没有对参与教学活动的感受,教学活动结束后,课堂知识便丢在了一旁,缺少对教学活动的深入谈思考。在课堂结束后没有对科学活动进行交流汇总、质疑和发现,缺少活动的体验性和思维性,科学探究活动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导致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对探究活动后的深层次内容进行挖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活动的体验性和思维性,让学生在认识、介绍肌肉时能够更好的了解知识点,在学生交流结束后,随机抽几名学生,让另外的学生提问,支出肌肉、骨骼、关节的具体部位,结合前几课时,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让学生更加重视课堂的讨论、交流活动,积极的进行思考。

教学工作是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的过程,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经常反思,发扬成功的教学经验,并弥补存在的不足。虽然当前科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只要正视存在问题,不断进步,不断优化教学活动,深入科学探究教学的本质,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灵活的采取合适的教学形式,加强课堂教学中的时间,必将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教学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范玉华.“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变革方向[J].小学生(上旬刊),2022,(07):88-90.

[2]欧政国.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苑教育,2021,(32):29-30.

[3]姜华亮.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小学生(中旬刊),2021,(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