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4

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

罗乐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2260)

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专项活动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罗乐,男,19879月生,重庆铜梁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

摘要: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文化软实力的培育与提升对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意义深远。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包括办学理念、教风学风、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它同校园规模、教学设施等硬实力因素一样重要。加强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增强其综合实力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职业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困境;提升

2023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自强就是要坚持中华文化主体性,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从而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建设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传统文化继承发扬、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升职业院校文化软实力,是增强职业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保障。

一、软实力的由来

软实力一词来自于政治学研究。1980年左右,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率先推出了这一理念,在其许多著作中得到体现、并且逐步完善。在他看来,软实力和硬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两个重要组成因素。硬实力包括:物质资源、军事水平、经济和科学技术实力等的物质力量。软实力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文化底蕴、社会和国际影响力等无形力量。硬实力是强制性力量,软实力是非强制性力量,软实力更突出感召力、引导力。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综合国力竞争中,软实力的价值逐渐被彰显出来,软实力的分析研究愈加广泛,甚至遍及世界各地。

二、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时代内涵

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在其所撰写《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指出: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科技、军事及经济实力等,软实力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在当今新的时代背景下,软实力作用愈发突出和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对软实力内涵解释为:是一种文化、一种制度、一种人文精神。

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意指高职院校学校文化所具有的吸引力、整合力、感召力、协同力、公信力等,这种力量无形而深厚、持久而日强,它是学校发展的精神推动力,与学校物质支撑力、制度保障力和行为引导力相辅相成,其核心要素是高职院校的传统人文精神和价值情愫,对高职院校整体形象的塑造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是根植于办学历程的优秀品质,是发展于理念传承的独特风格,也是兴盛于内涵提升的崇高灵魂。

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不再片面追求规模效应,而是更加注重特色凝练和内涵提升。在新时代条件下,要着力在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塑造和整合功能。一方面,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塑造着学校以及师生员工的理论品性和人文情怀,通过塑造全新的自我来获得外部的某种认同和相应程度的接纳另一方面,它还具有价值整合和规范整合的功能。

三、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而言,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职业教育文化底蕴不够。高职院校一般都过于注重扩大学校占地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硬实力建设,忽视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当前,虽然已有部分高职院校逐渐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可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成效不明显,存在问题多。

1. 对文化软实力建设认识和理解不够

1)更倾向于校园硬件规模建设。但过分忽略学校文化软实力建设会导致人文精神被逐渐淡化,文化软实力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

2)忽视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其外延建设。一些高职院校把文化软实力建设等同于学生的一种课外文化娱乐活动,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外延完全被忽视。

3)尚未认识到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键点。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关键点在于学校人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倘若忽视学校人文综合素养的培育,一味追求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提升,那么职业院校的文化软实力或将严重匮乏。

2. 发展定位及发展特色不明确

高职教育应与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当前,我国产业结构面临着急剧调整、经济迅速发展的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则客观上需要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及发展特色。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定位不明确和发展特色不突出现象日趋明显。有的高职院校存在着办学定位有偏差,不结合学校实际,一味模仿他校的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基本相同,自身的特色性、应用性无法彰显。职业院校不仅需要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出综合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工匠。

3. 缺乏文化自信力现象普遍

1)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尚在进一步的摸索之中,因而对职业院校人文精神的认识也缺乏深度,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化,从而导致职业院校文化自信力下降。

2)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着偏见。譬如成绩不好的就进职校”“职业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等看法和观点依然存在。就连职业院校部分教师也认为自己的学生不会学习,是中考、高考失利学生。这也是导致职业院校文化自信力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

3)有部分职业院校一味强调职业性,忽视了人文教育,毕业生虽然专业成才,但却未精神成人。长此以往,职业院校文化的自信力缺乏问题愈加突出。

4. 文化制度力普遍欠缺

倘若说文化精神力是通过一定的理念、价值观等精神性力量来指导学生的行为,以达到凝聚人心作用的话,那么,文化制度力则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等来统一职业院校的行为,达到规范管理教育人的作用。目前,众多职业院校文化制度力普遍欠缺。比如:行动力不足、构建职业教育制度文化的执行力不够职业院校某些管理层过分热衷形式主义、锦标主义最终导致文化制度力欠缺。

四、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厚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是学校发展的根和魂,关系学校的前途命运和未来走向。文化强校”“文化厚校理念和战略虽早已提出,但不少高职院校仍将其停留于思维层面,并未付诸实施。偶有校园文化建设之略探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亦将其归为学校文化建设范畴,又有重基建项目等物质文化建设而轻精神文化发展的现象,始终不得梅贻琦先生所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之要义。

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既能厚植学校办学理念,同时又能明晰学校发展战略。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远景和未来方向的指导性原则,是学校发展的伟大构想、目的追求和愿景展望,是办学者心目中大学的理想状态。文化以其特有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引导着学校办学理念不断发挥着改革创新、求实奋进、学术自由、使命导引和社会服务等功能,概括着学校的精神、功能、性质和价值观,规约着学校的体制、机制、校歌、校训,左右着整个学校的发展脉络和战略。

2.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

所谓学校的整体形象是外部公众对该校的客观现实(历史沿革、办学实力、优势学科、师资力量、社会影响及所作所为等)形成的具有较强概括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主观印象。良好的学校形象可以赢得整个社会和行业的肯定,拓展出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余地,并在这种肯定中最大限度地增进学校利益。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塑造良好学校形象的重要途径。在本科院校大力发展双一流、大专院校开展优质校”“卓越校建设的新形势下,学校必须整合各种资源,全面增强自身硬实力和软实力,以良好的形象吸引社会公众。一方面,要对学校文化软实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发挥出最大的软实力功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文化软实力自身的整合作用,整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最终形成良好的整体形象。

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学校的综合实力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构成的,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文化软实力的培育要着眼于提升文化凝聚力、增强文化保障力、扩大文化影响力、注重文化感召力,从而明晰学校办学理念、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培育学校办学特色。另一方面,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能促进硬实力的提升。如以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以学校的文化底蕴支撑学校的重点学科发展、重点专业建设、重点人才培育,凝聚学校发展合力,提升学校整体实力。

3.有利于培养师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当前高职教育着力突出办学特色,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进文化育人,这对于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一,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一方面,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厚植文化软实力发展根基;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基层实践日益深入、社会公众日益认可。

第二,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是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历史多次证明,一个民族的兴起,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也有赖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同样,一个学校的发展向度和厚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效度。提高学校文化软实力,既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又能推动发展、促进文明,还能提升层次、铸就辉煌。

四、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思考

1. 破解观念障碍,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所谓观念障碍,就是在思想观念上对文化软实力存有模糊认识、片面认识,乃至错误认识,制约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由于人们对软实力的本质、结构、功能等认识不清,再加上制度背景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当前对文化软实力的认识还不到位,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认识误区:一是

重硬轻软思想。二是守旧意识。文化软实力理论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理论,至今不过十余年,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方针还未有雏形,文化力等理论准备和实践积累还远远不足,造成不少学校对文化软实力建设持怀疑和观望态度,认为既然没有经典和样板,与其承担风险,不如风平浪静、稳稳当当地搞硬件建设。三是功利心态。文化软实力的成长具有后发性和长效性,文化软实力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不可急于求成,要经过坚定不移地长期努力,开拓创新才可看到成果。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特色专业、打造工匠精神。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按高教性、职教性、地方(行业)性的三性办学定位。高教性是界定了学校的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和根本任务,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按高等教育规律办学;职教性是明确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类型,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适应一线工作所需的高等技术人员。地方(行业)性是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服务面向,要遵循办学与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既依托(行业)地方,又服务于(行业)地方。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校园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推陈出新,因此我们需要用发展的态度看待校园文化,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学会借鉴社会流行文化、青少年文化的精华,丰富并强大校园文化。此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还需注重对校园文化内涵的建设,要同中学和其他综合类高校区分开来。凸显出高职院校特有的文化特色,高职顾名思义是在专业的职业性上着重培养人才,一改往日高职院校单一的活动教育方式,细致编写高职教学教育方案,多方借鉴校园文化建设相关文献书籍,紧跟时代发展、勇于创新实践,我们要紧抓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新,敢于实践,切切实实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广大师生切实地体会到文化的魅力,感受到软实力的强大力量,指引他们的生活,领航他们的未来。要加强人文素质提升,不能把人文素质提升只是对专业技术教育活动的一种附加,而是在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岗位胜任基础上创建并完善的多维、整体的全景构架。

4. 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学校制度力。学校制度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规范管理、民主管理为目的,以建章立制为抓手,对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并不断地加以补充、调整和完善,形成教学、科研、师资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资财管理、招生就业和其他各方面工作的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使学校的各项管理都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管财、管物的运行规范的管理工作秩序。提高制度力,规范制度的程序化执行,坚决杜绝部分人员利用制度以权谋私。制度力的灵魂是执行,完善内部的制度管理,是提高院校制度力的基本保证。

5. 打造文化品牌、增强学校社会影响力。用办学理念来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理念是形象的内在,形象是理念的外在体现,提高高职院校的形象力,就要协调好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高职院校形象力建设的重心和灵魂,如若不对理念进行贯彻落实,那么一切都将是空谈,如同作秀。建设学校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凸显出院校办学理念和职业宗旨,职业素养、职业氛围,让进入校园的人感受到院校特有的魅力。要确立品牌意识。把文化品牌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中,贯彻落实各类文化项目的建设管理,拟定文化项目管理规划,鼓励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水平,努力把已有的较好的文化项目精心培养成优质文化品牌。

6. 建设畅通的沟通渠道,提升管理效率,营造民主、和谐的文化环境。建设和谐校园,制度建设是基础。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前辈曾经指出:若想构建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就一定要看重学校制度、纪律的制定。学校的制度和纪律是立校之本,是师生的行为准则。尤其是随着学校师生人数增多,课程门类逐步增加,教学内容更为复杂,教育手段不断改进,学校制度建设必须及时到位。建设和谐校园,民主管理是重点。在整改各项制度的过程中,营造良性校园氛围。培养师生尊重学术、热爱劳动、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尊重所有对学校发展有益的建议、愿望、支持创新精神的发挥,鼓励创造精神的发扬。积极调动各党派知识分子、专家共同商议学校的制度,起到监督作用。及时汇报学校重要活动、工作。注重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秉持关心、教育、尊重、鞭策互相统一的原则,实施全面具体的教学工作,打造出一个良好舒适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杜高鹏. 高职高专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4).

[2] 钱涛. 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8).

[3] 朱晨花.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J]. 福建理论学习,2009(11).

[4]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J]红旗文稿,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