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小学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陈为迎1 徐加英2

1.莒南县第四小学,山东 临沂 276600

2.莒南县第八小学,山东 临沂 276600

摘要:体育作为小学阶段必学科目之一,对同学们身体素质提高以及心态优化都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当下教育领域应当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创新,以使同学们能够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并高效掌握重要的运动知识技能,在体育课堂中逐步发现身体与锻炼的联系,以及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意志品质;培养策略

引言:培养同学们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体育课堂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教师作为塑造人类形体美的工程师,同时对孩子们灵魂美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更加的坚强。同时,对事物的坚持也更加持久。该篇文章主要围绕小学体育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进行探究,以有效提高体育课堂的质量,使学生在学习运动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良好的意识。

一、培养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必要性

体育课堂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观念还比较的不成熟,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认知优良的品质,则可使他们在小学阶段对该品质有更深入的认知。同时,在小学阶段熟识的品质往往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具有积极影响。那么,教师培养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体现在小学生的生活方面。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非常考验学生意志品质的。例如小孩子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具有密切联系,如早晚刷牙、不浪费粮食等等,而教师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则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意志品质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也具有直接影响。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如果小孩子需要在学校掌握更多的知识以及形成更多良好的学习习惯,前提即是需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以使他们能够在坚定的意识下,对学习进行深入探究,从而认识到学习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项目之一。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需要关注到意志品质培养的必要性,并探究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策略。

二、如何基于思想工作,提高学生意志力

(一)引导学生认知体育学科,端正学习态度

通过小学体育教师深入课堂调查可知,班级上有许多小孩子,虽然学习成绩比较好,但是本质上是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很多孩子认为只要学习主要学科,例如数学,语文、品德等等就可以了,认为体育知识不需要记背及考试,所以并不重要,同时还有大部分孩子认为体育活动非常的危险,同时,由于自身也存在胆小,怕高等等的性格特性,因而对体育学科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知体育学科的重要性,端正孩子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重视体育学习,只有在他们重视体育学科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例如教师强调体育科目在期末也需要进行技能考试,则可推动学生积极的锻炼项目。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结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强调体育学习的趣味性以逐步激发孩子们体育学习兴趣,愿意对体育学科进行探究,并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知体育学科,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这是教师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必要前提之一。

(二)基于加强荣誉感,优化教学,培养意志力

在小学阶段,教师经常会给学生播放国家运动员为祖国争光的视频,以及推荐他们观看有关书籍。通过教师观察可知,当屏幕中出现我国运动员获得奖项,在舞台上领奖的时刻,孩子们的情绪都非常的激动。因此,教师应当基于孩子们的情绪,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培养他们为祖国争光的意识。通过该方法可使他们对体育学习以及其他科目学习都产生强烈的兴趣,有动力对知识进行探究。除此之外,由于少部分孩子性格比较胆小,因此教师则可推动学生组织运动小组。通过运动小组不仅可使同学们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提高,同时在集体荣誉面前,同学们也能够有效地克服少部分天生性的性格,例如胆小等等。因此,教师基于加强荣誉感,优化教学,对学生意志力培养是具有明显积极作用的。通过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可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而组织运动小组则可使孩子们形成集体荣誉感,进而有效克服自己的心理缺陷,去完成体育项目,从而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逐步形成。

三、组织科学性的体育活动,高效培养学生意志力

体育教师应当组织能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科学性活动,以使同学们在活动中克服各种消极意志品质,从而在运动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首先,教师应当注重气氛感染作用,这是基于孩子们对班级的归属感的特征。通过优秀学生带领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完成体育项目,则可使其他学生受到感染,进而愿意克服心理障碍完成项目。通过该方法则可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得以形成;其次,教师应当注重类化原则,由于体育项目有许多是比较相似的,因此教师推动学生克服一种项目,则可使他们对类似的项目也产生兴趣。例如引导学生进行跳远,孩子们成功之后则会提高“跳”的自信心,进而对跳高也形成操作兴趣。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基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根据调查对一门体育项目进行针对化训练;最后,防御性条件反射对孩子们的意志品质形成也有直接阻碍作用,例如有些孩子在某一体育项目中发生了小小的故障,他们则会对该项目产生惧怕心理。教师则应当采用系统脱敏法对孩子们进行训练,以使同学们能够克服心理的紧张,再一次的对体育项目进行高效锻炼。

四、探究意志力自我培养策略,积极利用榜样角色

体育教师应当认识到自身的行为、举止对孩子们学习以及心理影响都是具有直接联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自身的示范性作用,规范地对体育项目进行示范,并且体现自己的自信心,进而使那些意志薄弱的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勇敢,进而形成良好的意志力,对项目进行探究,有效克服内心的恐惧;其次,教师也应当在课堂中创造一种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进而使同学之间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使那些对体育项目具有恐惧心理的学生能够缓解内心的紧张,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注重小学生意志自我培养,由于意志力需要同学们自身进行不断地训练,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形成。那么,教师可推动学生自主地完成体育作业,并在完成后对自身的作业进行评价,通过该方法则可使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提高,进而意志品质也得到相应的培养。同时,教师也应当推动学生对自身进行检测与监督,关注自身的优点,进而对体育项目进行探究,进而使同学们的学习效率提高,同时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意志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体育教师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意志力的培养。就该篇文章来看,教师首先则应当分析意志力培养的必要性;其次,则是基于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再而,在课堂中组织各种科学性的活动,也可使同学们在活动中对意志品质有更深入的认知;最后,教师应当注重自己的示范作用,体现自己对体育的热爱与自信心,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意志力进行自我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硕.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方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陈美媛.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3]朱海娟.哈尔滨市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