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血清IgG-RF检验的价值及准确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血清IgG-RF检验的价值及准确性分析

李晓茹  刘佳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宁夏石嘴山市  753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G型类风湿因子(IgG-RF)检验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血清免疫球蛋白G型(IgG)检验后,将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设为观察组,32例,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设为对照组3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各关节外表现发生率较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CRP升高、高IgG血症发生率较高(P>0.05),ESR升高发生率显著较高(P<0.05)。

结论:血清IgG-RF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对于血清 IgG-RF 检测阳性患者而言,发生ESR升高的可能性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免疫球蛋白G型;血清免疫球蛋白G型;准确性

类风湿关节炎(RA)作为临床常见的系统性疾病,该疾病临床病因不明确,多以炎性滑膜炎为主。临床多表现为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炎症,而且还会累及关节外器官,一旦不及时采取有效方式治疗,就会使病情迅速发展,诱发关节畸形,甚至还会出现关节功能丧失的现象,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就需要对类风湿关节炎作出准确的诊断评估。RA因早期症状不具有显著性,通常结合体格检查、X线检查的方式进行判断,但容易出现诊断率低的现象,而且还会使患者治疗时机不够及时,治疗难度系数变大,不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无形中使预后效果受到严重的威胁。血清免疫球蛋白G型(IgG)是存于患者体内的一种针对靶抗原的抗体,一旦激活补体系统后就会发生炎症[1]。因此,血清免疫球蛋白G型类风湿因子(IgG-RF)能够作为预测疾病治疗效果的常用指标,且可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本文深入分析IgG-RF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血清免疫球蛋白G型(IgG)检验后,将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设为观察组,32例,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设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1:11,年龄41-75岁,平均(55.63±7.12)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42-76岁,平均(56.87±8.03)岁。纳入标准:①一般资料完整者;②符合西医诊断标准者。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配合度极低者;②合并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者;③类风湿关节炎晚期畸形、残疾者。

1.2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血液检测,在抽血前一天,专业人员要进行检查须知的宣教,要求前一天晚上9d点后禁食禁水,确保检查时患者处于空腹状态。在患者上肢静脉抽血,5mL,按照每分钟3000r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10分钟后将血样冷冻在-20℃的真空抗凝管内保存等待检验。检验工作均在当天内完成

1.3观察指标

②分析血清IgG-RF在关节外的表现特征,指标项包括肺间质纤维化、继发性干燥综合征、皮下结节、腘窝囊肿等;③分析血清IgG-RF与患者血液指标的情况,指标项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高IgG血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处理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

2结果

2.1关节外表现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各关节外表现发生率较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

1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外表现的情况[n(%)]

分组

例数

肺间质纤维化

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皮下结节

腘窝囊肿

观察组

32

7(21.88)

4(12.50)

3(9.38)

3(9.38)

对照组

30

5(16.67)

4(13.33)

2(6.67)

2(6.67)

χ2

0.269

-

0.153

0.153

p

0.604

-

0.696

0.696

2.2血液指标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CRP升高、高IgG血症发生率较高P>0.05),ESR升高发生率显著较高P<0.05)。

2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指标情况[n(%)]

分组

例数

ESR升高

CRP升高

高IgG血症

观察组

32

27(81.25)

23(71.88)

7(21.85)

对照组

30

18(60.00)

21(70.00)

5(16.67)

χ2

4.632

0.026

0.269

p

0.032

0.871

0.604

3讨论

RA目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研究发现,遗传和自身免疫功能均是诱发疾病的关键因素。目前临床个上并无根治此疾病的有效手段,经研究可以发现,疾病早期的时候存在有效的治疗窗口期[2],说明在此阶段采取有效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就可以起到消除炎症,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有效促使关节功能得到显著地恢复,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针对此疾病,及早的诊断和及早的治疗对于疾病症状改善和预后均有益处。RA患者一旦发病就可以直接采用临床查体、实验室检查、关节X线等方式对患者关节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可以直接清晰的展示出患者关节炎内部的具体情况,但是这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较低,计算操作复杂

[3],而且检测的范围和灵敏性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关节扫描检测无法满足临床实际需求,容易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4]。RF属于一种变性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存在R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也可能存在其他疾病中,可以作为临床诊断RA的有效指标,能够与其他类型疾病区分,诊断度高达70%,但此检测方式的特异度较低,不利于对RA早期的治疗,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5]。有研究表明,检查RA患者血清中的IgG-RF,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预后。IgG-RF 阳性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类风湿关节炎类型,可使RA的诊断特异性达90% 以上。在本次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各关节外表现发生率较高,但无明显差异,说明IgG-RF水平变化与关节表现无明显相关性。另外,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CRP升高、高IgG血症发生率较高(P>0.05),ESR升高发生率显著较高(P<0.05)。说明IgG-RF与ESR升高存在紧密的联系,可以作为评估患者病情的关键指标。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应用血清IgG-RF检测的价值较高,且IgG-RF 检测阳性患者发生ESR升高的可能性较大,可以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71韩英男.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A1):142,144.

[2]叶星月.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分析[J]. 养生大世界,2023(2):166-167.

[3]徐爱蕾,张欢桂,王为.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检验的应用效果及对CHE、TC水平的影响[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22,34(5):368-371.

[4]朱萍,陈玉梅,王新田. 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J]. 系统医学,2022,7(24):95-98.

[5]姚岚.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分析[J]. 婚育与健康,2021(1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