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在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改善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康复护理在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改善中的应用

邓翠香

湘南学院附属康复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选择慢阻肺研究对象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56例作为总例数,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分组方式时,将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方式,28例为两组例数,传统护理及传统联合康复护理为两组患者需要接受的护理模式,观察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在比对上述指标的过程中,试验组护理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改善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康复护理;慢阻肺;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慢性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需要及时对患者实施治疗,以便能够有效的控制并改善症状;然而由于该疾病的病程较长,加之存在反复发作的情况,因而会对患者形成持续性的不良影响,面对该种情况,需要对患者实施良好的护理照顾,以便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1]。对于传统护理模式而言,其未能够充分展示自身的效用,导致获得的干预效果十分有限[2]。当前康复护理模式开始在临床中获得范围较为广泛地应用,发挥良好的干预作用,使患者的病情获得显著改善[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选择慢阻肺研究对象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56例作为总例数,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分组方式时,将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方式,28例为两组例数。在确定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男、女性患者数量比时,分别将20:8、19:9作为比值,在确定两组的平均年龄时,将(69.2±0.3)岁、(69.5±1.3)岁作为规定平均值。

1.2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慢阻肺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护理前确保患者完全知晓方案内容。

1.3排除标准:①缺少较高的依从性与配合度;②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4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在遵医嘱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常规的知识宣教,指导其常规用药,并告知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指导其相应的预防方式;予以常规的心理干预、协助排痰、呼吸功能锻炼、戒烟、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气等方式,以保持和改善患者呼吸通畅。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1)早期识别与评估。护理人员需要联合康复治疗师共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以便对患者的基本病情以及发展情况进行全面了解。(2)康复护理宣教。护理人员需要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对患者实施宣教,并告知其相关的注意事项,以加强患者对康复护理的了解,提升其配合度与积极性。(3)心理康复护理。由于该疾病的病程与治疗周期均较长,较易导致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负性心理,为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观察与评估,及时对负性心理实施针对性的疏导干预,从而能够使其拥有良好的心态,获得良好的身心放松效果。(4)呼吸功能康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联合康复治疗师共同对患者实施放松训练、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法、局部呼吸法,每日训练3-4次,每次重复8-10次,每次连续进行5组训练;同时还需要指导患者配合用力呼气技术进行有效咳嗽。(5)康复运动护理。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其实施有氧训练,项目包括拉伸起坐训练、骑自行车、太极拳、呼吸操或步行等有氧运动,在进行运动前后均需要进行相应的放松训练,以确保肺部能够有效的适应,并且告知患者以不疲劳为宜,避免进行过度运动。(6)饮食护理。为其制定足够热量和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的饮食计划,采用低糖、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及易引起便秘的食物,除此之外,告知患者严格戒烟。(7)长期管理计划。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管理计划来控制病情。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个性化的长期管理计划,包括正确药物使用、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戒烟指导、康复锻炼、营养指导、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家庭氧疗的目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及安全等等。这些计划可以帮助患者理解疾病的进展和掌握自我管理技巧,以减少急性加重的风险并改善生活质量。(8)定期随访。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对其运动能力与呼吸功能进行监测,并对其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行监测,及时调整康复护理计划,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1.5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1.6统计学处理

导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分别使用t与x2方式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在比对上述指标的过程中,试验组护理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L)

组别

FVC

FEV1

功能残气量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28)

2.45±0.09

2.89±0.32

1.47±0.26

2.18±0.23

3.93±0.53

3.65±0.25

试验组(n=28)

2.41±0.13

3.32±0.25

1.41±0.29

2.65±0.12

3.78±0.61

3.09±0.12

t

1.339

5.603

0.815

9.587

0.982

10.686

P

0.186

0.000

0.419

0.000

0.330

0.000

3.讨论

慢阻肺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会对患者形成较大的影响,当前医生虽然能够对患者实施良好的治疗,且病情能够获得一定的改善,然而由于病程较长,且该疾病存在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还需予以良好的护理配合,以获得更佳的改善效果[4]。对于传统护理模式而言,由于各项措施缺少深入性与针对性,导致其未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效用。

当前护理人员联合康复治疗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模式,能够获得良好的干预效果,通过对本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可知,试验组护理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获得显著改善,提示康复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效用,分析原因包括如下方面:通过对患者实施呼吸康复训练,能够使其呼吸功能获得显著的改善;通过对患者实施正确的咳嗽、咳痰体位指导,能够确保痰液及呼吸道分泌物顺利排出,从而确保其呼吸顺畅;通过对患者实施饮食指导,能够辅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升机体素质与抵抗力,降低甚至避免病情的复发;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与运动指导,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机体素质,为机体身体恢复提供可靠保障[5]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康复护理在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改善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可在临床中予以广泛地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田亚茹.康复护理在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01):121-122.

[2]赵姗姗.慢性阻塞性肺病康复护理自我管理方式对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06):51+54.

[3]黄梅英,郑美娟.康复护理在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01):122-123.

[4]李海燕,韩利花,尤舒甜.慢性阻塞性肺病康复护理自我管理方式对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4):37-38.

[5]杨静.慢阻肺患者康复期肺康复护理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4):506-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