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中的电气控制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风力发电中的电气控制技术分析

郭萌

大唐河南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郑州  450000

摘要:新能源在发电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通过新能源发电能够改善当前电力资源紧张的不利局面,但是新能源接入会对电网运行稳定性造成影响,发电厂需要做出相关分析、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近年来,随着生态环保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创新性、清洁型能源生产模式获得广泛运用,风力发电虽然已经能够替代一部分传统的火力发电,但在应用风电能源的同时,还必须关注电力生产的成本与质量,进一步深化对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有利于增强风电能源的安全性、适用性。阐述新能源风力发电中的控制技术特点,风力预测技术涉及短期和中期,短期可以对风电系统的涡轮机进行科学合理调整优化,中期能够对发电系统辐射范围内的风力情况做出合理判断。

关键词: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

引言

通过运用风力发电技术可以为人们提供充足的电能,使能源危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在风力发电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风力发电的质量和效率,需要对电气控制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从而使风力发电手段得到优化,维持风力发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提升风力发电的效益。

1风力发电系统的构成

风力发电系统主要是由风力发电机组、变频器、并网控制器、逆变器等部件组成,各个部件都有特定的功能。其中,风力发电机组是核心部件,经由叶轮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变频器用于调节风力发电机组的转速,以保持最佳发电效率,降低系统运行能耗;逆变器负责将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为家用电器的正常使用供应电能;并网控制器负责将风力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将产生的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电网,传输给千家万户。

2风电发展对电网的影响

2.1影响电能质量

风力发电对电能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闪变和谐波污染两个方面。风力发电机组启动时,冲击电流就会产生,为了降低冲击电流对配电网的影响,通常采用软并网方式,但这种方式虽可以降低冲击电流的影响,但无法消除冲击电流。多台风机如果同时动作的话就会影响配电网,而且,风速的变化会导致风机出力出现波动,引起电压闪变。谐波污染主要来自风力发电机本身,谐波问题对于恒速风力发电机影响不大,恒速风力发电机只有在软启动阶段才会产生谐波,而且时间比较短,谐波主要对变速风力发电机有较大的影响。

2.2影响电网调度和规划

在实际中,由于风力以及风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风能并不是一种稳定性的能源,是一种具有很强随机性的能源,那么利用风能发电产生的电能也有很大的波动范围。由于风能的不可控性,在并网过程中,需要整个电网有充足的调峰容量,能平衡风电场的功率波动,同时对于风电场注入的功率进行一定的限制。另外,我国的地形地貌复杂,风力资源分布不均,风电场的布局也存在不均衡的情况。风力资源丰富地区的风电场,与电力负荷中心的距离很远,相关的输电配送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只有实现远距离稳定输送,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电能的优化配置。此外,风电能源还具有间歇性特点,装机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最优装机比例问题,还要考虑电网和风电场的同步建设,对于电网投资以及运行成本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风力发电中的电气控制技术

3.1风力预测技术

在风力发电过程中,风力预测发挥着非常重大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风力发电中,往往存在不能持续供应的情况,这是风力大小不稳定的造成的。风力如果越大,风持续时间就会延长,从而风机发电能力也会更高。空气发电站所产生的电力最终会被电网吸收,但是其产生的能量往往是不稳定的,也无法和风力涡轮进行有效衔接。因此,在风力发电过程中,需要使用风力预测技术,对风能进行有效预测,并且对风电进行有效调整,既可以提升电网稳定性,也可以提升电网的接入效率。现阶段在具体使用中,预测风能需要使用到诸多技术进行实现。通过对其进行模拟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能够增强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并且,预测过程也是按照时间阶段实现的,涉及短期和中期两个部分。其中,前者只要可以对风电系统的涡轮机进行科学合理调整优化;后者能够对发电系统辐射范围内的风力情况做出合理判断,为风电发电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从预测模型使用而言,需要使用到风力预测技术,往往需要从物理建模、统计建模、耦合建模等三种。其中,物理建模是对风力发电气候环境的模拟,对风向变化、压力大小、空气密度等进行合理调整,结合模拟结果对其进行合理调整,这种方式可以对风扇性能进行有效预测,从而实现风扇性能预测目标。但是,基于风电发电效率会受到风速的影响,导致其产生一定的误差系数。统计建模方法需要利用数学工具,将其具体关系进行明确,包括识别统计结构、对象预测等,这种预测方式可以对风力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在具有使用中,算法过程会直接影响到预测结果的精确性。现阶段主要对时序算法和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使用。综合预测模型往往复杂性非常强,可以对前两种方式的进行有效弥补,也可以对其优势进行有效发挥,从而产生出更加合适的模型,以此提升预测的精确性。

3.2功率控制技术

为确保风力涡轮机的有效运行,需要保障设备的稳定性,才能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这需要技术人员对风力涡轮机的驱动技术进行有效使用。如果在风力涡轮机发电中,需要该设备可以对风力资源进行有效使用,才能产生更大的电能。为保障风能使用的安全稳定性,发电需要在相应时间内完成。为实现风力发电的稳定性,主要对功率控制技术进行有效使用,从而保障发电过程的安全稳定法。当前,使用的功率控制技术有多种。(1)固定螺距失速控制技术。如果想要对这类控制技术进行有效使用,技术人员应当先对轮毅与风扇叶片进行连接,保障其刚性符合使用要求。这种技术在使用过程是非常简单的,但是缺点也是非常显著的。在使用过程中,风扇角度无法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优化。固定螺距失速控制技术使用原理更多是利用空气动力学实现的,涡轮可以结合风力大小进行合理调整,保障供电的稳定性。然而,实际使用过程中,这种技术无法对风能进行合理调整,甚至难以对风能进行有效捕捉,直接对风电产生重大影响。(2)螺旋桨控制技术。这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和实际风力大小进行有效结合,对螺旋桨距角度合理调整,从而实现功率调节的目标。这种技术可以使用不同环境中,也可以对不同运行环境的角度进行调整。如果风机功率无法达到标准数值,螺杆控制技术难以对角度进行调整,只能将其维持在0°;如果风机运行输出功率大于额定功率后,需要使用到变桨控制技术的作用,将其运行功率调整到与输出功率的额定范围内。

结束语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对能源需求数量日益增长,但是传统能源以化石性资源为主,储存数量降低,污染问题非常严重,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需求,也不符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基于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强力度对清洁能源使用,而风能资源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有着很大的利用价值,为电力行业提供了有效发电渠道。通过对风力发电的使用,科学合理使用风电技术,能够为社会经济提供更多电力能源,以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目标。

参考文献

[1]詹志成.风力发电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J].中国科技投资,2020(21):52.

[2]包磊.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20):105-106.

[3]于锦春.风力发电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3):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