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3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刘耀翰

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  福建晋江    362200

【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8月-2023年10月时间段内于我院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6例纳入此次对象中,将电脑随机法作为研究对象分组的主要方式,两组的平均例数均为4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试验组接受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护理前后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的变化情况、手术指标与肠胃功能恢复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且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差异外,试验组的手术指标与肠胃功能恢复指标明显较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胃肠功能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surgery on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gastric resection. Methods: From August 2021 to 2023, in the object, the computer random method as the main way, the average number of cases were 43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care, the test group received 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surgical ca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anxiety (SAS) score, depression (SDS) score change, surgical index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index,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Results: Before nursing,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after nursing, the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of the tes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during surgery, the surgical index and the tes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 P <0.05. Conclusion: Accelerating rehabilitation surgery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gastric resection.

    胃癌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会对健康甚至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一旦确诊,便需要及时对患者实施治疗[1]。当前临床中主要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还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2]。然而由于病情较重,为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则需要对其实施良好的护理照顾[3]。在当前的诸多护理模式中,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受到诸多护理人员的青睐,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1年8月-2023年10月时间段内于我院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6例纳入此次对象中,将电脑随机法作为研究对象分组的主要方式,两组的平均例数均为43例。在确定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男、女性患者数量比时,分别将23:20、24:19作为比值,在确定两组的平均年龄时,将(62.2±0.3)岁、(62.5±1.3)岁作为规定平均值。

1.2纳入标准:①均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②保证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完全知晓护理方案内容。

1.3排除标准:①存在意识障碍情况,无法正常沟通交流;②存在手术禁忌症。

1.4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术前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指导与宣教,术中与术后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试验组接受加速康复外科护理:(1)术前指导。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良好的心里疏导,以缓解其负性心理;同时还需要采取易于患者接受的方式对其实施健康宣教,以加强其与疾病与手术方式的了解,进而提升其配合度。术前30min为其静脉使用抗生素,无需实施肠道准备。术前10h使其口服800ml10%的葡萄糖溶液,术前2h饮用400ml;麻醉开始前6h内禁食固体食物。(2)术中指导。护理人员需要控制好手术室的温湿度,以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术中需要对输液量进行适当限制,对于留置胃管的患者,需要于术后24h内拔除;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需要于术后清醒后及时拔除。(3)术后指导。①术后切口镇痛。术后可采取静脉自控式镇痛泵(PCA)联合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方式进行镇痛,指导患者PCA的正确使用方式,以便能够有效的进行自我缓解疼痛。术后血压恢复正常且平稳后,可辅助患者保持低坡半卧位,以使疼痛感减轻。②饮食指导。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麻醉苏醒后可使其咀嚼口香糖,以对唾液的分泌进行刺激,术后6h可少量饮水,术后12h可进食1/4-1/3的流质食物,若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情况,则可于第2d进食半量流质饮食,每次进食量为50-60ml;第3d可进食全量流质,每次进食量为100ml,并逐渐增加进食量,直至恢复正常饮食。③进行早期下床活动。术后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下床活动方案,术后待患者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可辅助其保持半卧位,定时对其实施翻身拍背。术后8h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肢体功能训练,如踢腿运动、抬臀运动等,每日训练3次,每次训练10-20下。将脐部作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按摩其腹部,注意避开切口,同时加强保暖,每日进行3次按摩,每次按摩10min。术后12-18h辅助患者坐起进行轻微的活动,此时需要稳住肩臂一侧,用肘关节支撑,下肢保持自然下垂状态。术后18-24h辅助患者进行床边活动,站立时告知患者用手轻压切口,并进行深呼吸;走动时可扶住两边床栏,缓慢行走。术后24-36h协辅助患者进行室内活动。术后48h辅助其在走廊进行短距离行走,并指导其实施相关的日常生活活动。

1.5观察指标

①护理前后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的变化情况。

②手术指标情况。

③肠胃功能恢复指标情况。

④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1.6统计学处理

导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分别使用t与x2方式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的变化比较

对比上述指标,试验组护理后的指标明显较低,P<0.05,见表1。

表 1 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的变化比较(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43)

53.32±3.48

43.52±2.14

59.61±5.13

45.02±3.41

试验组(n=43)

53.37±3.72

35.36±1.98

59.94±5.28

33.45±2.05

t

0.064

18.353

0.294

19.069

P

0.949

0.000

0.770

0.000

2.2手术指标比较

对比各项手术指标,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差异外,试验组明显更优,P<0.05,见表2。

表 2 手术指标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

(min)

术中出血量

(ml)

术中补液

(ml)

留置引流管

(个)

对照组(n=43)

220.31±35.42

82.17±21.45

2325.71±573.83

1.93±0.36

试验组(n=43)

221.32±43.72

76.51±20.64

1534.62±329.61

0.85±0.31

t

0.118

1.247

7.839

14.907

P

0.907

0.216

0.000

0.000

2.3肠胃功能恢复指标比较

对比各项肠胃功能恢复,试验组明显更优,P<0.05,见表3。

表 3 肠胃功能恢复指标比较(d

组别

肛门排气时间

肠鸣音正常时间

经口进食时间

腹胀改善时间

胃管拔出时间

对照组(n=43)

2.73±0.64

3.65±0.47

3.76±1.47

4.18±0.74

5.25±0.81

试验组(n=43)

1.78±0.52

2.79±0.41

1.29±0.51

3.37±0.41

3.51±0.24

t

7.554

9.042

8.933

6.278

13.50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4观察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明显更优,P<0.05,见表4。

表 4 观察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肺部感染

切口感染

腹腔感染

吻合口漏

胃潴留

肠梗阻

术后出血

总发生率

对照组(n=43)

2

(4.65)

2

(4.65)

1

(2.33)

1

(2.33)

1

(2.33)

2

(4.65)

3

(6.98)

12

(27.91)

试验组(n=43)

0

(0.00)

1

(2.33)

0

(0.00)

0

(0.00)

0

(0.00)

1

(2.33)

1

(2.33)

3

(6.98)

x2

6.541

P

0.011

3.讨论

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近年来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呈不断增加的态势,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需要及时予以相应的治疗[5]。当前临床医生多使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实施治疗,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使患者在术后灰度快速的恢复[6]。然而由于患者受到手术的应急刺激,会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因此为有效的应对该种情况,并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良好的护理配合必不可少[7]。对于过去多使用的传统护理模式而言,由于缺少围术期的深入观察,加之各项措施均为表面化内容,导致其护理效用一般。

当前诸多护理人员一致选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该种模式是基于循证医学发展而来,多学科进行密切合作,在患者的围术期对其实施良好的护理照顾[8]。通过对患者实施一系列的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可有效的减轻围手术期的生理与心理创伤应激,因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舒适度[9]。该种模式主要是以医疗及护理等多学科的共同合作为前提,因而使得护理措施具有全面性特点[10]。依据相关的研究显示,对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辅助患者树立坚定的治疗与康复信心,并对其机体免疫功能予以良好的保护,使其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得以有效的维持,最终恢复良好的胃肠功能。通过结果可知,试验组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且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差异外,试验组的手术指标与肠胃功能恢复指标明显较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提示该种模式具有较高的效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雪雅,吴宏,范艳敏.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7):162-163,173. 

[2]程琴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35):131-132.

[3]林霞.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5):96-98. 

[4]徐萍.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5):158-160.

[5]温岚.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32(20):178-179. 

[6]胥丽,陈丽娟,颜哲,等.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31):180-182.

[7]邵明红.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3):76-79. 

[8]李宁宁,张晔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23):3684-3688.

[9]刘小飞,张静宜.FTS-CIS模式对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清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0):127-129. 

[10]张莹.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0):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