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

邓萍 

开封市实验幼儿    475000

【摘  要】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要面向生活、依据生活、为了生活,提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从生活教育视角出发对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进行研究,我们注重课程的实施让教育源于幼儿生活的需要、基于幼儿生活的过程,选择生活、运动、游戏、学习这四个最贴近幼儿生活的实施途径,将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回归生活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要面向生活、依据生活、为了生活,提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的内容决定着教育的内容,生活的变化决定着教育的变化,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迸发出真正的力量。教育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育是行动的教育,只有幼儿自己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他所获得的经验才是直接的经验,所获得的的知识才是他自己内化的知识,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成效的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一日生活环节蕴含着丰富的学习与发展契机;强调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生活”一词频频出现,幼儿园课程与生活的关系愈发密切。

从生活教育视角出发对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进行研究,我们注重课程的实施让教育源于幼儿生活的需要、基于幼儿生活的过程,选择生活、运动、游戏、学习这四个最贴近幼儿生活的实施途径,将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帮助幼儿了解生活常识、培养生活能力、获得生活体验,最终回归幼儿生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生活活动--生活是课程的重要源泉

幼儿每天的入园、盥洗、进餐、饮水等日常生活活动,占据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地位,日常活动不仅是满足幼儿生理需要的活动,还是教育、引导幼儿的有效途径[1]。重视一日生活中的生活常规活动,挖掘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为幼儿创造独立自主生活的机会,在体验和操作中学习,让幼儿在生活体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发展。

以“女孩梳头”为例,这是幼儿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中班女孩对于自己的仪表开始有自我服务的需求,我们就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尝试从中班开始利用每天起床的时间,潜移默化渗透生活教育。

首先,班级创设梳头发区角。区角中放置每位女孩子的梳子、镜子、皮筋、发夹等个体材料,创设方便幼儿自主学习梳头的图示、头模等多元化材料,幼儿不仅可以每天起床时伴随生活进行学习,也可以在区域游戏时进行自主练习;第二,教师给予幼儿持续的互动支持、信心支持,包括邀请家长给予幼儿支持鼓励。

实施后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第1个月最大的困难是扎皮筋,孩子们对着镜子独立用手将皮筋捆扎头发,这对于4-5岁的儿童相当困难,但是只要教师提供持续的支持,幼儿不仅不会放弃,反而越来越有积极性;将近3个月时,每个孩子都能独立完成自己梳头以及用皮筋捆扎头发;一个学期后,孩子们开始对编辫子充满兴趣,教师继续支持和鼓励,大班毕业时,班级每位女孩都能非常娴熟地梳理各种发型,为进入小学生活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

“女孩梳头”案例的成功充分证明了: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和源泉,一日生活皆课程。课程实施应立足于幼儿的生活本身,在丰富的体验、操作活动中使幼儿获得各种能力,形成实际的生活经验,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运动活动--关注幼儿生活的兴趣点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被激发强大的内驱力和主动性,并在主动地探索、实践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以我园的“快乐足球”为例:我园的足球教学,不是简单枯燥的动作练习,而是将一个个足球基本动作创新性的编成了一个个游戏。比如:针对小班练习控带球动作我们设计了游戏《小鸡散步》;针对熟悉球性练习我们设计了游戏《我的蛋宝宝》;针对大班练习控带球动作我们设计了游戏《螃蟹吃虾米》;这种课程游戏化还运用到了幼儿生活中的所有体育活动中,比如练习躲闪防御动作设计了游戏《勇闯风火轮》;练习折返跑动作设计了游戏《小猴子抢西瓜》等。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基于孩子兴趣点的运动影响下,原来娇气的小公主竟然摔倒了不哭不闹不撒娇;原来胆怯的小男生竟然在运动场上冲在最前面;原来在班上平淡寡言的孩子,在运动场上却能和伙伴密切配合……。

    陶行知先生说:“我只是让孩子保持好奇,他们就会一直探索下去。”课程实施跟随孩子的关注点和兴趣点灵活地向前伸展,这样的课程中孩子才能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真正地体现[2]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点,这样的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实践的兴趣。

三、游戏活动--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福禄贝尔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地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这段话表明:游戏是生活特有的,游戏存在于生活之中,游戏对儿童并不仅仅意味着“玩”,也不仅仅是儿童用以理解生活世界的手段,它实际上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和状态

[3]。所以要创设丰富适宜的游戏环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充分的游戏体验中发展思维,丰富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以我园stem游戏“车之约·童之趣”为例,这是孩子们连续三年开展的stem游戏活动。小班时孩子们提出“做一辆自己喜欢的小车”,中班时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游戏需求提出“做一辆小拉车”,大班时孩子们根据需求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做一辆双层小拉车”,孩子们每一个年龄段都有新的的目标,并越来越贴合实际生活需要。

大班幼儿“制作双层小拉车”活动主题后,孩子们分组设计的图纸,每一组幼儿通过对木板特性的了解,进行材料的选择,进而进行分工制作。一系列的双层车制作持续了1年之久,因为重要的不是孩子们最终完成了双层小车的制作,而是通过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孩子们能力与思维的发展。

将游戏视为基本活动,无外乎是因为游戏能够充分激发儿童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这也是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宗旨[4]当孩子们遇到木板连接的问题,任务驱动使他们主动探索物体之间的连接,尝试运用连接的工具,找到连接方法方法,在不断地试错过程中幼儿的批判性思维、元认知等高阶思维持续发展。

生活教育背景下的幼儿自主游戏,更注重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联系已有经验,运用高阶思维,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四、学习活动--领域活动与生活相互融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园本课程的实施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以“生活中的数学”为例,通过实践我们认为探索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契机对儿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在生活情境下的数学学习使得幼儿更容易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更能感受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的相关经验。

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和能力。

总之,幼儿的经验、兴趣、问题、需要等都来自生活,幼儿园课程应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教育活动真正源自幼儿生活,融入幼儿生活,贴近幼儿实际,切实提高幼儿教育实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莉.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2]曹燕.追随幼儿兴趣,生成适宜课程[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2,(48):72-73.

[3]张丽莉.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4]樊亚博.“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追问与探析[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3,(11):1.

注明:

本文章是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项目“基于生活教育视角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23YB0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