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瞬感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的影响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持续瞬感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的影响探讨

王芳  严新萍通讯作者

黄石市爱康医院 435000

【摘要】目的:讨论持续瞬感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的影响与效果。方法:将本院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间接受治疗的74位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37名,给予持续瞬感血糖监测)和对照组(37名,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即HbA1c(糖化血红蛋白)、TIR(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葡萄糖达标时间百分比)、TAR(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以及TBR(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HbA1c、TAR以及TB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使用持续瞬感血糖监测临床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缓解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持续瞬感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

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80%的糖尿病患者均死于冠心病,且50%以上冠心病患者伴有高血糖,可见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对患者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持续瞬感血糖监测是一种新型的糖尿病管理工具,通过实时、连续的血糖监测,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更准确的血糖数据。这种监测方式不仅有助于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还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准确的临床决策依据。医护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持续瞬感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74位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37)男性2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4.74±5.24)岁;对照组(n=37)男性22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3.42±5.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指导患者控制热量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 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及控制盐的摄入等健康饮食准则,叮嘱患者规律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以及药物治疗与护理、患者的血糖监测与记录等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持续瞬感血糖监测。在开始持续瞬感血糖监测前,患者需要先进行医生咨询,确保没有相关的禁忌症。同时,患者需要了解持续血糖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随后医护人员需要进行清洁皮肤、插入探头并固定等安装瞬感血糖仪的步骤。启动瞬感血糖仪后,仪器将开始自动监测血糖。患者应妥善保管仪器,避免剧烈运动和接触强磁场。每隔一段时间(通常为15分钟至1小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瞬感血糖仪的配套设备(如扫描仪或手机应用程序)读取血糖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随后,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一同根据持续监测的血糖数据,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有需要,患者还可以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自己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当医生认为监测目的已达到或仪器需要更换时,患者应停用瞬感血糖仪。在移除仪器时,请遵循医生或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避免造成皮肤损伤。检查结束后,叮嘱患者应妥善保存所有血糖数据和相关记录。在复查时,将这些资料带给医生,以便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此外,需要指导患者在使用持续瞬感血糖监测期间,注意保持仪器干燥、清洁,避免接触水或其他液体。同时,避免在仪器附近使用强磁场设备或进行高温作业。如发现仪器异常或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医护人员。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HbA1c、TIR、TAR以及TBR等各项血糖情况进行记录,观察持续瞬感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值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bA1c、TIR、TAR以及TBR等各项血糖情况均无明显差别(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HbA1c、TAR以及TB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情况对比(x±s)

组别

阶段

观察组(n=37)

对照组(n=37)

t

P

HbA1c

护理前

7.76±1.09

7.93±0.87

0.7414

0.4608

护理后

6.38±0.51

6.77±0.73

2.6639

0.0095

TIR

护理前

60.48±14.17

60.35±13.19

0.0408

0.9675

护理后

80.06±8.72

65.56±9.68

6.7697

0.0000

TAR

护理前

32.32±8.02

33.05±8.27

0.3854

0.7010

护理后

17.56±5.33

28.31±7.64

7.0194

0.0000

TBR

护理前

7.18±0.91

7.43±0.82

1.2414

0.2185

护理后

2.29±0.66

6.09±1.13

17.6631

0.0000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上升、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起一系列慢性健康问题,糖尿病作为一种临床中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正逐年攀升,已成为当代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点问题之一[3]。且常规饮食护理仅给予口头宣教和健康管理手册指导, 要求患者自行计算每日饮食热量,内容操作较为繁琐,导致患者健康饮食依从性降低[4]

本次研究通过对74位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使用持续瞬感血糖监测的观察组,患者的HbA1c、TAR以及TB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HbA1c、TIR、TAR以及TBR等各项血糖情况改善情况与观察组相比较差(P>0.05)。表明,持续瞬感血糖监测是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糖尿病临床护理方法。这种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准确的治疗依据,提高治疗效果。通过持续瞬感血糖监测,患者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计划,从而避免病情的恶化。此外,持续瞬感血糖监测还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这种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费用较高、可能产生一定的不适感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以避免浪费资源。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使用持续瞬感血糖监测临床护理,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改善效果显著。患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许秀萍,郝小叶,郭子静等. 持续血糖监测及个体化护理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 13 (10): 1244-1246.

[2]高颜玉,韩丽颖,侯秀欣. 中医护理技术在治疗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J]. 糖尿病新世界, 2022, 25 (19): 186-189. 

[3]王莉,范晗妮. 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 7 (25): 162-164.

[4]林雁萍,陈文惠,张泓. 实施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J]. 糖尿病新世界, 2022, 25 (08): 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