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老年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康复护理对老年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邬美琳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0082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作用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纳排标准为依据,7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样本,治疗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对患者分组的方法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其中35例划分至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另外35例划分至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方案。对比两种方案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的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评分(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认知功能评分、BBS评分、FMA评分和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的评分(P<0.05),TUGT时间明显短于干预前的时间(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经过康复护理干预后,负面情绪得到缓解,认知及运动功能水平得到优化,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前言:老年患者是脑卒中的高发群体,常受突发事件、季节交替或者脑部血管功能紊乱的影响而发病,临床上致残率、致死率极高。受益于先进的医疗诊断及救治技术,近年来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残疾老年患者数量一直居高不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多数患者在脑卒中症状缓解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幸福生活,给伴侣、儿女带来沉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除了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外,护理人员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康复护理方案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方面起到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共纳入70例,均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治疗。应用表1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对比结果进行呈现,组间数值均衡(P>0.05)。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经临床检验被确诊为脑卒中,且均自愿配合本次研究;②患者的既往病史等基础资料均比较完善;③医护人员提出的问题,患者可以流畅回答。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有其他类型脑部疾病;②合并有恶性肿瘤疾病;③患者不配合本次研究,依从性较差。

表1自然信息(X±S)

组别

对照组(n=35)

观察组(n=35)

T值

P值

性别(男/女)

23/12

24/11

-

-

年龄区间(岁)

53-82

50-85

-

-

平均年龄(岁)

66.92±5.87

66.83±6.11

0.063

0.950

病程(d)

22.16±4.32

22.52±4.63

0.336

0.738

1.2方法与效果评估

1.2.1方法

将常规护理方案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具体措施如下:对患者定期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查,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告知患者服药、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并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将康复护理方案用于观察组患者中,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基于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状态以及性格等情况,用患者可以接受的方式与其进行良好交流,可转变患者局限的思维方式,缓解其巨大的精神压力,有利于患者负面情绪的缓解;②认知干预:引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激励及临床陪伴,激发患者的家庭责任感及归属感,有利于患者身心状态的好转及生命体征指标逐步平稳恢复;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逐步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官刺激及训练,有助于患者对应功能的好转;患者感官功能有所进步之后,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可激发患者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信心;③康复护理干预:全方位对患者的身体素质、肌力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并制定适合患者自身特点的针对性功能锻炼,对平衡能力较差患者可以给予患侧膝关节旋转、重心左右转移以及动静状态下的平衡训练;每日定期对患者的上肢、下肢肌肉及运动能力进行训练,训练包括四肢关节的力量强化以及关节活动度强化等内容,锻炼强度以患者机体可以耐受且训练完毕患者微微汗出为度;待患者下肢肌力有所恢复之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定期对患者进行下肢力量强化训练。

1.2.2效果评估

(1)心理状态。采用国际通用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心理,评分越低则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佳。

(2)认知功能。对两组患者的定向力、注意力、抽象思维、记忆力、语言、命名能力以及视觉空间与执行能力等认知功能进行检测、对比,满分30分,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认知功能越佳。

(3)护理满意度。共有三个分项,小于60分为不满意;60分至90分为比较满意;80分至100分为满意。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涉及两种资料类型,一种为计数资料,指标为护理满意度,在文中以(%)的形式呈现,并通过x

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另一种为计量资料,指标为心理状态、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在文中以(X±S)的形式呈现,并通过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获得的数据均录入SPSS22.0软件中进行分析。P<0.05,则数据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2结果

2.1心理状态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的评分,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2心理状态(分,X±S)

组别

对照组(n=35)

观察组(n=35)

T值

P值

SAS评分

干预前

53.39±2.85

53.52±2.96

0.187

0.852

干预后

46.06±2.11*

41.71±1.87*

9.128

0.000

SDS评分

干预前

54.68±2.34

54.83±2.41

0.264

0.792

干预后

46.18±1.93*

40.89±1.45*

12.964

0.000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2.2认知功能

如表3所示,两组患者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明显要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3认知功能(分,X±S)

组别

对照组(n=35)

观察组(n=35)

T值

P值

干预前

14.37±3.29

14.29±3.21

0.103

0.918

干预后

17.41±4.17*

21.52±4.86*

3.797

0.000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2.3护理满意度

如表4所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4护理满意度[n(%)]

组别

对照组(n=35)

观察组(n=35)

X值

P值

满意

6(17.14)

9(25.71)

-

-

比较满意

15(42.86)

21(60.00)

-

-

不满意

14(40.00)

5(14.29)

-

-

护理满意度

60.00

85.71

5.851

0.016

3讨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且患者患病期间身心状态欠佳,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以及身体机能的恢复。常规的护理方案由于未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实护,难以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因此护理效果不能尽如人意,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较低。在患者脑卒中症状有所缓解后,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以防止患者认知功能、肌肉萎缩以及身体运动能力的退化,避免出现失语、瘫痪等症状。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身心状态及认知功能恢复程度,用温柔语的气与之进行良好的沟通,知晓患者的护理需求,再进行心理暗示及疏导、开解,有助于获得患者的信任,提升其护理依从性、配合度,激发其治疗疾病的信心,所以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以及SDS等心理状态相关指标得分均较低。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强且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案在缓解老年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的同时,提升了患者的认知及运动水平,有助于患者身体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逐步好转,也可以逐步进行正常的生活以及社交活动,因此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得分均较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其认知及运动功能水平,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机体功能的逐步恢复,因此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临床效果较佳,在临床一线具备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佩娜,吕媛.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及情绪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1,45(5):833-834.

[2]张盼盼,王菊霞,赵勇,等.远端缺血后适应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效果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8):1102-1106.

[3]李林姝,赵婷.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评《脑卒中康复护理》[J].世界中医药,2022,17(20):2964.

[4]陈金花,马雅英,吴肖飞,等.基于互联网的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模式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3):327-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