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护理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护理比较

赵心灵

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 泌尿外科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患者护理预后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间录入我院中确诊为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共计50名,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25)与实验组(n=25),分组方式为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护理后研究人员评价患者生活质量与患者的疼痛程度,以生活质量判断,患者愈后恢复效果,分析组间差异。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显著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P<0.05)。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照实验,证实针对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良好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护理管理

在现代医学中,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成为许多疾病治疗的首选方式,其中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也不例外。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疼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感染、肾损伤等。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综合护理作为一种全面、多维度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通过对患者身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在输尿管结石的微创手术治疗中,综合护理可以从多个方面发挥作用。本次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对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患者护理预后恢复产生的影响。

1 一般资料

1.1一般资料

在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间录入我院中确诊为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共计50名,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25)与实验组(n=25),分组方式为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对照组内患者的年龄区间值为43~83岁,患者年龄均值为(66.7±4.0)岁。实验组内患者的年龄区间值为42~82岁,患者年龄均值为(65.9±5.1)岁。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患者接受手术期间,护理人员评价患者个体状况,给予患者对应生活指导与术后自我管理教育。引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手术后良好自我锻炼。

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1.2.1 患者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这包括倾听患者的担忧、解释治疗过程以消除恐惧、鼓励患者表达情绪,并通过正面的交流激发患者的积极态度。这种心理支持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压力,为手术后的快速恢复创造良好心态。

1.2.2 术后疼痛管理

综合护理战略中,疼痛管理是核心要素。护理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疼痛控制计划。这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如冷敷或热敷)以及放松技巧的教学。通过有效的疼痛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1.2.3 术后活动与康复指导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加速恢复过程。活动计划应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同时确保患者安全。教育患者识别体力过度的信号,避免活动过度导致的风险。

饮食和营养指导

合理的饮食对于患者恢复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健康状况和术后需要,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建议,包括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足够的水分摄入以促进体内代谢和避免结石的再次形成。同时,应避免患者摄入可能对恢复不利的食物或饮料。

    1.3 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的疼痛。

1.3.2 预后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为我院自主制定生活质量评分对患者愈后恢复状况进行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对于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学显著性水平为P<0.05。

二、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显著存在(P<0.05)。

表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对比

组别

术后1h

术后24h

术后48h

对照组(n=25)

7.29±0.58

6.29±1.26

5.15±1.26

实验组(n=25)

6.15±1.26

3.26±0.58

2.56±1.06

T值

9.9329

9.1362

10.9319

P值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P<0.05)。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精力与睡眠

活动能力

负性情绪

社会关系

对照组(n=25)

14.29±0.98

12.29±1.21

13.68±1.03

13.28±2.12

实验组(n=25)

18.15±1.25

16.32±0.85

16.96±1.14

16.41±1.89

T值

9.6158

9.9845

10.1496

10.4789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三、讨论     

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是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一种较为棘手的问题,其复杂性主要来源于结石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是否伴有其他泌尿系统疾病。这类结石位于输尿管的上段,接近肾脏,其治疗难度相较于下段结石要大得多,原因在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和手术操作的复杂性。这种结石的存在不仅会引起剧烈的疼痛,还可能导致尿液流动受阻,进而影响肾脏功能,甚至引发急性肾损伤等严重后果。综合护理模式强调的是一种全面的、个体化的护理方法,它不仅包括了对患者生理状态的监测和管理,更重要的是对患者心理状态、社会支持需求的关注。特别是在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这类疾病的治疗和恢复过程中,患者往往会经历较大的心理压力,包括对疼痛的恐惧、手术结果的担忧等。因此,心理护理成为综合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和整体满意度。

本次研究通过对照实验,证实针对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良好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燕,房晨晨,温华丽. 不同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应用于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胰腺炎患者微创治疗中的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11):157-159.

[2]王义玲,彭红,倪序美,刘瑞华. 综合模式干预在腹腔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轻中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07):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