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的中医治疗原则是什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病毒性肺炎的中医治疗原则是什么?

王仁婧

昭觉县中彝医院  616150

病毒性肺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散发流行或暴发。此病起病缓慢,有头痛、乏力、发热、咳嗽、并咳少量黏痰等症状。中医认为,病毒性肺炎初起时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但病变进展较快,病情较重,需及时治疗。

1 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中医的治疗思路独特且深入,特别强调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病毒性肺炎的辨病过程并非简单的诊断,而是需要深入探索病毒的性质,研究它是如何侵袭我们的脏腑,了解它在体内的活动规律,从而确定治疗的大方向。而辨证施治,则是中医的精髓所在。它要求医生不仅要看病,更要看人,要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强弱、病程长短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病毒的活动和病情的发展,因此,治疗方案必须根据这些因素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优化。首先,在辨证方面中医将病毒性肺炎分为湿邪郁肺型、邪热壅肺型、邪毒闭肺型、内闭外脱性4种主要证型。湿邪郁肺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低热或者未发热、干咳、痰少等症状,此类病毒性肺炎需要采取化湿解毒,宣肺透邪的原则来进行治疗。邪热壅肺型的症状则主要为发热,口渴但不愿饮水和食欲不振等症状,治疗的时候需要采取清热解毒,宣肺透邪的原则。邪毒闭肺型则表现为高热不退、咳嗽痰少等,一般采取宣肺解毒,通腑泻热的方法进行治疗。内闭外脱型是该疾病最为严重的类型,患者可能出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等危象。治疗原则是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2 整体调节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原则

病毒性肺炎虽然主要病变在肺部,但中医认为其与全身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时,既要针对肺部病变进行局部治疗,如使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也要注重全身脏腑功能的调节,如调理脾胃、疏肝理气等。这种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病情。而该原则的具体体现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面:①整体调节。中医认为病毒性肺炎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存在关联,所以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应当特别关注对脏腑功能的调节,尤其是肺、脾、肾等脏腑。可以通过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手段,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和平衡,从而改善病情。与此同时,病毒性肺炎患者往往因病毒侵袭导致气血不足,免疫力下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补益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以通过食疗、中药汤剂等方式,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②局部治疗。病毒性肺炎患者常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在治疗时,应注重清肺化痰,促进痰液排出,减轻肺部炎症。对于伴有喘息症状的病毒性肺炎患者,应注重止咳平喘,缓解呼吸困难;③整体与局部的结合。中药汤剂、针灸和推拿等中医疗法均可做到整体与局部的结合,其中中药汤剂可以综合性地调理脏腑功能、补益气血,同时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进而改善病情。而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来达到提高患者免疫力的作用,同时该方法还可以促进患者的痰液排出,缓解咳嗽和喘息等症状。而推拿则是通过按摩、拍打等手法,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脏腑功能。对于病毒性肺炎患者,推拿可以帮助排痰、缓解咳嗽等症状。推拿治疗时,应注重手法的柔和与渗透力,避免过度刺激。

3 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原则

中医认为,病毒性肺炎的发生与人体正气不足、外邪侵袭有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既要注重祛除外邪,也要注重扶助正气。扶正可以通过调理脏腑功能、补益气血等方式实现;祛邪则主要依赖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治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患者康复。实际实施的时候,该原则体现在如下方面:①治疗中的扶正。补益肺气和调理脾胃是中医对该疾病治疗中扶正的主要体现,肺部是掌管人体呼吸的重要器官,补益肺气可以增强肺的防御功能,抵抗病毒的侵袭。在相关中药组方之中常见黄芪、党参等,这些中药的主要功效就是补益肺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而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理脾胃可以促进气血的生成,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在相关方剂之中也可以看到白术、茯苓等,它们能够健脾益气,和胃化湿;②祛邪。祛邪主要是消除病毒,减轻病毒对机体的损害。中医认为,“邪去则正安”。 清热解毒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病毒对机体的损害。常用的中药有金银花、连翘等,它们能够清热解毒,抑制病毒的活性。宣肺化痰可以促进痰液的排出,减轻肺部的炎症。常用的中药有桔梗、前胡等,它们能够宣肺化痰,促进痰液的排出。这些都是病毒性肺炎治疗之中祛邪的重要表现。

4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原则

   中医强调治疗疾病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对于病毒性肺炎的治疗同样如此。不同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都会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也会影响病情的变化和药物的选用;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也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因此,在治疗病毒性肺炎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相关原则的具体表现如下:①因人原则。中医治疗强调个体化差异,因此,在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史等因素进行个性化治疗。例如,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应注重扶正固本,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对于痰湿体质的患者,应注重祛湿化痰,改善机体的内环境;②因时原则。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都有影响。因此,在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中,应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在冬季寒冷干燥时,应注重温阳散寒、润燥养肺;在夏季炎热潮湿时,应注重清热解暑、利湿排毒;③因地原则。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因此,在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中,应根据患者所处的地域环境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例如,在南方湿热地区,应注重清热利湿、解毒排毒;在北方寒冷地区,应注重温阳散寒、宣肺通络。

   中医治疗病毒性肺炎的原则是多方面的综合体现,既强调整体调节脏腑功能和气血平衡,又兼顾针对肺部的局部治疗,旨在全面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中医还注重扶正祛邪,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消除病毒,达到治疗的目的。此外,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也是中医治疗病毒性肺炎的重要特色,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季节气候和地域环境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中医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独特体系和方法论基础,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帮助患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