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浅谈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

叶海英,李翔

身份证号:440881199405202423

身份证号:441421198502125931

摘 要:地质自然环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性。中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高发国家,因此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各种地质灾害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地质自然环境和地质灾害,然后讨论了自然环境地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环境地质 地质灾害 自然环境

引言

近年来,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各种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几乎所有的环境问题都与地质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当前,在我国自然环境地质问题中,地质灾害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严重影响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而且直接危及大家的生命健康和正常生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问题,高度重视地质灾难的防治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更快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保障。

1环境地质灾害概述

地质和自然环境对中国的危害很大。目前,中国面临着许多自然和地质问题,包括淡水资源困难、土地荒漠化、土壤侵蚀、地质灾害造成的严重环境问题、地球循环系统的环境问题以及与城市发展有关的环境问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将首先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金融安全,并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再次阻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是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对自然环境或人类安全造成影响和破坏的地质条件。它们是一种更为明显的自然环境地质问题。目前,地质灾害的灾害类别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以岩石圈产生的自然地质过程为核心的洪涝灾害,主要包括大地震、活火山、滑坡、崩塌、泥石流、崩塌、地面开裂、地面沉降等十余类灾害,以及海面入侵。第二类主要是指由地质标准变化或地质作用引起的洪水灾害,包括大地震、崩塌、活火山、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沉降、海面侵蚀和土地荒漠化。一些洪水灾害还会导致地表水位上升,腐蚀海湾的土壤和水环境,或导致一些岩层发生爆炸。

我国是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具有覆盖范围广、类型多、发生频率高的特点。地质灾害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社会问题,是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民福祉的主要因素。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不仅代表工程项目的防治,而且主要体现在作为人的素质的社会意识上。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法规等,可以抑制群众或个人的行为,积极维护地质自然环境,达到减少或预防地质灾害的目的。

中国地质与环境管理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国土资源各部门在对地震灾害的研究和分析中,逐步消除了大量的地震危险因素。然而,它们仍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随着研究的发展,我国灾害风险因素总量有所下降,不再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2环境地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自然环境地质环境和自然灾害中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下列2个內容可以了解:

2.1崩塌的缘故

崩塌主要发生在陡峭且切割严重的地形中,如悬崖、软岩地质结构、砂岩岩层或裂隙带。坍塌的最直接原因往往是地震灾害,或不合理的区域和人类开发设计。通常,滑坡发生在城市道路两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人们需要对非常容易倒塌的地区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并建造许多基本的防倒塌建筑、防倒塌屏障建筑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破坏。

2.2泥石流形成原因

泥石流边缘的部分可靠性是由于重力的作用,重力很容易导致泥石流的滑动,沿着一个或多个裂缝滑动到整个滑动面,最终产生人们所说的泥石流。泥石流的化学物质来源于断层和地震带的明显结构。此外,断层较多的软弱层或坚硬岩石是导致滑坡的主要因素。非法采伐等不合理的综合利用大大减少了山林面积,造成了明显的水土流失,这也是引发泥石流的主要因素。因此,人们必须改变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坚持协调发展的核心理念,做好植物群落范围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3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防范的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监测预警信息、地质灾害研究与评价、防治、科技科研应用、应急服务体系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行政部门和建设部门两个层次,也是突出防灾减灾实效的主要途径。如果地质灾害监测报警系统运行良好,它可以实现在地质环境标准发生变化时立即捕捉症状数据的实际效果,并通过传播防灾减灾预警信息来应对不同的目标,为地质灾害风险规避管理决策和应急响应提供依据。

开展地质灾害研究与评价工程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建立地质灾害研究和评价指标体系。基本目标是准确识别地质灾害中的地质环境标准,评估风险因素,识别地质灾害带,明确地质灾害风险因素,落实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信息,有效开发、设计和应用地质环境,为预防工程项目引发地质灾害提供依据,并提供管理决策方法。

3.1采用科学合理的对策,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整治和防范工作

一是要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建设,大力增强防范各类地质灾害的意识。二是我们需要探索和创新,不断保持地质灾害的预警信号和预防措施。此外,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不断建设和完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三是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准确预测各种地质灾害,尽一切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我们需要将所采取的各种地质灾害保护措施与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合理联系起来,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有效性。总之,有必要提前在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制定科学、经济、有效的地质灾害预防准备和对策,以便在灾害发生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资金安全。

3.2进行地质灾害及预防科学服务支持科学研究

研究重要地质灾害的内部系统、形成原因和典型地质环境,开展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建立监测预警信息、防灾减灾标准规范、模拟应急科研操作系统。

3.3以目前科学技术为基本的整合资源融合

以应对突发地质灾害为要素,逐步构建与公用事业管理需求相融合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服务支撑。技术装备系统应应用技术系统和信息内容应用系统服务平台,高效有序,科学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服务项目。

3.4依据地质灾害调研监测結果,确定伤害比较严重、危险因素大的地质灾害危险点

通过地质环境研究和评价,采取工程项目管理或早期防灾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风险。当标准到位时,修复工程项目可以充分考虑地质环境或防灾救灾土地资源的合理安排,以实现防灾减灾宣传和土壤资源再开发设计的多重目标。

3.5开展全方位的分析,了解自然环境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中间的联络

中国是一个地质灾害严重的国家,地质灾害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问题。它不仅会直接危害人民的生命和金融安全,还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构成严重障碍。因此,第一步是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地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了解自然环境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的联系,然后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破坏和损失。

结语:

为了更好地减少和预防地质灾害风险,有必要树立科学的地质环境可持续利用观,优先考虑人类与地质环境的和谐模式,规范人类行为,更新和转变适应自然的整个过程,破除简单地质灾害预防和地质评价的惯性逻辑思维,预防地质灾害,维护地质环境。

参考文献

[1]罗应涛,余波.浅谈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2]张文俊.浅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低碳世界, 2015(25):2.